观察记录:
前几天,晨间活动时戴玮宸小朋友从家里带来了小麦的种子,我把它放在花坛边上,不小心小麦的种子洒落到了花坛里。谁知道刚刚一场秋雨之后,花坛里长出了小麦,孩子们显得很兴奋,花坛里长出了小麦啦!我问孩子们还有哪些地方刚长出小麦呢?(水里、土里)孩子们大声的告诉我,张辰彧小朋友说:“我家的种子在水里也能长出来呢。”于是我们决定把小麦种在土里、沙子里、水里、小石子里,让他们比一比看谁先发芽,看谁长得高又壮。
反思:
孩子们的兴趣很浓,每天早晨入园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去自然角按时给小麦浇水、记录。几天过去了,孩子们发现沙子最爱喝水,小石子的口好象一点也不渴,总是干干的。而沙子总是一次喝好多水,不爱干,能保持水分,水里的小麦好象盖上了一层小棉被,挺暖和的,所以它们发芽了。两天以后,沙子里和土里的小麦也渐渐地长出了小嫩芽,只有小石子里的麦子还是原封不动,孩子们知道了充足的水分和适当的温度最适合植物的生长。
后记:孩子们都以为小石子中的麦子再也不会发芽了,可是大约十天小石子的缝里隐隐约约的稀疏的长出了几个小苗苗。由此孩子对植物生长需要足够的水分有了进一步的感悟。
小麦渐渐地长出了新芽,但小麦在何种材料长得又高又壮呢?孩子们观察着、分析着。多数孩子认为在水里会长得又高又壮。因为小麦在水里先发芽的,结果会是这样吗?我们决定通过测量来进一步验证。
从孩子的观察中,我们了解到沙子、土里、水里的麦子长得差不多高,只有小石子里的小麦最矮。过了大约两周,小麦发生了变化,土里的小麦长得最高,而沙子里的小麦和水里的小麦却黄了、干了。最后,孩子们得出结论:只有种在土里的小麦长得又高又壮。
通过种植活动孩子们知道土里会有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它既能保持水分,又不易水分蒸发,他们懂得了土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珍惜土地,不能浪费土地资源。而我也悟出了一个道理:直接获得的经验是更有说服力的,也是孩子们容易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