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来玩飞行棋

作者:   来源:  录入者:大八班  发布时间:2024年10月30日

年龄段:大班

观察时间:9月

观察地点:教室

事件特征:

社会——合作——愿意与同伴交流自己的观点——能与他人合作

语言——具有文明的语言习惯——别人对自己讲话时能回应

科学——科学探究——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对事物或现象进行观察比较

观察记录:

随着游戏的音乐响起,孩子们再了解了今天的游戏要求后来到了想玩的区域进行游戏。朱星晨问姜宁远说:“你玩什么呢?”“你想玩什么呢?”“我玩飞行棋吧!”你的游戏选的是哪个区?“就是这里。”“可是这个飞行棋要最少两个人玩呢?”你去找这个区的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吧!朱星晨高兴地抱着飞行棋的棋盘和棋子去找棋类区的其他小朋友去了。“谁要跟我一起玩飞行棋呀?”不一会儿王欣雨和沈博昊加入了队伍。这时,他们发现棋盒里的骰子不知道去哪儿了。“怎么办呢?”朱星晨说。“要么我们石头、剪刀、布,谁赢就可以往前走一步啊?”姜宁远提议。于是他们就开始用“石头、剪刀、布”的方法决定出棋权,开始玩起来。刚开始,发现骰子不见了,我还着实着急了一下,担心他们玩不起来了,孩子们经过一段时间玩下来,对于基本的规则已有所认识,虽然平时都是依靠骰子来决定出棋权,但今天当他们发现没有骰子时,马上想出了办法——用“石头、剪刀、布”来确定规则,约定自己的游戏规则,使游戏得以延续。  

观察分析: 

对于棋艺区的设置,老师是抓住了孩子的兴趣点进行布置的,前段时间,孩子们从家里带来了各种棋,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小朋友们都围过去,七嘴八舌的说开了,孩子征求了老师的同意在课间或饭后下棋,我看孩子们那么投入由那么开心,便为孩子们设置了“棋艺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们进行整个活动都是自发的、主动的。因为是孩子们自己喜欢的游戏,当他们遇到困难时,他们便会自己动脑筋,想办法。沈浩、钱其鑫是比较内向的孩子,平时少言寡语,但在区域活动中,他们能自己开动脑筋,商量对策,最后决定用石头、剪刀、布重新制定新的游戏规则,难能可贵。在游戏过程中,他们始终按照约定的规则,玩得很投入,“剪刀、包子、锤”为每一次的游戏都增添了新的色彩。

教育支持策略:

《指南》科学领域指出:“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一、教师引导幼儿兴趣,对棋谱解读进行指导

1.需要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幼儿进行针对性指导。大班幼儿对于棋类活动更加注重活动结果,从而容易出现违反规则等现象,教师在进行指导时应加强幼儿的规则意识,保证游戏的顺利进行,也保障其他幼儿的公平性原则。

2.不同幼儿具有性格差异、能力差异、兴趣差异等,因此教师在进行指导时应按照幼儿的个体差异进行针对性的指导。除此之外,对于棋类游戏的提供应根据幼儿的熟知性,提供不同种类的棋,鼓励幼儿尝试新的玩法。更有利于加强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师对幼儿的情感指导

由于幼儿的年龄较小,且认知能力较差,教师在对幼儿进行指导时应根据幼儿的兴趣进行选择,并尊重幼儿的想法,适当给予情感支持。

三、教师对幼儿的经验指导

幼儿园在开展棋类活动时,教师可以提供多种棋类游戏,也可以一起进行棋类的设计,将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情设计到棋类游戏当中,并由幼儿担任棋类游戏的设计者和开发者。

给家长的建议:

家长在家可以跟孩子一起玩各种棋类,自己制定规则,让孩子能够参与进去,自己主导游戏,做游戏的主人。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