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 察 记 录
观察时间 2019.9 | 观察对象:顾子航 | |
观察者:黄越 | 地点:操场上 | |
观
察
事
件 | 顾子航是个胆子很小的小男孩,今天在平衡区玩时,我注意观察了他,看到了他一系列的表现。 第一次过“小桥”,他站在一边看着其他小朋友过小桥,自己傻傻地站在旁边。 第二次过“小桥”,我看见他经过平衡木前迟疑了一下,随之绕过摇摇晃晃的平衡木,一只脚踩住平衡木的一头,接着弯下腰,两只手撑在上面,慢慢地把另一只脚挪到上面,然后颤颤抖抖地站起来,小心翼翼地在平衡木上面移动双脚。 第三次过“小桥”,他还是和第一次一样绕过平衡台,用同样的方法爬上了平衡木。这一会胆子比前几次大了,在直起身时的刹那间,孩子伸开两臂作了侧并举,速度也较前快了,两只脚前后移动着过了小“桥”。 第四次过“小桥”,在前两次的基础上,孩子好象摸索到了如何保持自己身体平衡的方法,只见他伸开双臂,慢慢地抬起一只脚踩住平衡木,接着很小心地提起另一只脚,孩子没有马上走,而是稍稍稳定一下自己的身体和情绪,然后和第二次一样过了“小桥”。 第五次过“小桥”,我对顾子航说:“这次不用小朋友帮忙,你自己过去好吗?”孩子迟疑了好一会才点头答应。“别着急,站稳了再站起来!”“好!坚持!冲过第二关了,你真了不起!”当孩子想放弃时,我便马上说“别害怕,慢一点,周伟涵,你能行的,坚持到底就是胜利!”我看见孩子额头上渗满了豆大的汗珠,可孩子无暇顾及,小心翼翼地交替挪动着双脚,在我不断地鼓励下,孩子终于成功了,孩子高兴地对我笑了,我连忙伸出大拇指夸了他。 | |
反
思
与
措
施 | 从以上的案例可以看出,孩子存在着两个方面的因素:1、由于动作发展不协调,导致孩子不敢大胆地活动,调整自己,身体运动能力比较弱2、胆子小,活动中自信心不够。面对挫折,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态度,有的人会退缩,有的人则勇往直前。这种差异与一个人的精神面貌、知识经验和心理准备有很大关系。无论孩子做事是取得成功还是失败,都要给予正确的评价,使孩子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错在哪里,怎样改进,使孩子逐渐明白是非标准,提高心理承受力,从容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挫折。 幼儿挫折教育应以适度刺激、引导为主,绝不能打骂、强迫。需要让孩子有机会体验挫折,但是这种体验不是人为地创设一种虚假的环境,而是在一种自然的、真实的状态下进行的。比如:对孩子的约束,并不是他所有的欲望都能得到满足,让他学会等待。这些对孩子来讲也许都意味着挫折。挫折教育应该从小开始,但不要刻意设计挫折,如果是过于刻意设计的挫折,有时候是达不到目的。不如把注意力放在孩子的生活之中,抓住生活中的教育时机,因时因事地引导。其实孩子在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已经够多的了,在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时,也同样需要掌握一些基本原则: 1、必须注意适度和适量。 2、在孩子遇到困难而退缩时要鼓励孩子。 3、对陷入严重挫折情境中的幼儿要及时进行疏导。 4、要多为孩子创设与同伴交往的机会。 5、不跟别人比,多和自己较劲儿。 同时在这案例中,我们也看到平衡木很受孩子的喜欢,对孩子来说具有挑战性,使得孩子愿意一遍又一遍地尝试。作为我们老师对于这样的孩子要因人而异,需要耐心和等待,多给予鼓励和帮助,增强他的自信心,并且当孩子动作发展中确实感到困难时,老师一定要抓住时机,稍稍在孩子身后推一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