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爱”而访 共续成长

作者:   来源:  录入者:小四班  发布时间:2024年10月30日

“爱”而访 共续成长

无锡市洛社中心幼儿园  仇琴娣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家访是一场教育的旅行,拉进老师与孩子心灵的距离,架构与家长沟通的桥梁

回想昔日,小班开学前初次家访见瑞瑞,他怯怯地躲在奶奶的身后,眼神游离,跟他说话时,人总是跑来跑去,不听家长的指令,定不下来,答非所问,跟家长没说几句话,一会小便在身上,一会大便在裤子里,看得出他与同龄的小朋友显得稚嫩很多很多,表现异常。也许家长有所顾虑,并没有告知瑞瑞更多的情况。
    来到幼儿园,对于瑞瑞时不时出现的状况,我们不得不时时关注孩子的一举一动,了解他的实际情况我们发现瑞瑞是个能力异常弱的孩子,特别在生活习惯和自理方面,不大会自己进食,饭菜掉得身上、桌上、地上到处都是,大小便不会自己去,经常大小便拉裤子;在情绪情感方面,与同伴间容易出现物品争夺的现象,性格固执,易情绪化,以自我为中心;在行为习惯方面,喜欢爬在地上,不爱清洁;规则意识较差,注意力分散,会随意离开自己的位置,乱翻教室里的物品。
    秉着“推开一扇家门”,就是“打开一扇心门”,爱在家访中生长,暖就在家访中沁润的原则。对于瑞瑞这种特别的孩子,我们更需要进行家园交流与配合。因此,我们又对瑞瑞进行了家访。当我们把瑞瑞在幼儿园的进步和出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一一列出时,家长终于坦言,瑞瑞是一名发育迟缓的孩子。我们提出只要家园形成教育合力,孩子的表现一定会有改观的并规划了针对瑞瑞出现的问题解决的中短期目标和小中大班远期目标。例如我们针对瑞瑞不会自主进餐的问题,建议瑞瑞在家和幼儿园同步,大小便让他提早叫大人,自己吃饭进餐,自己弄脏的桌子地面自己打扫,能坚持做完一件事情才离开座位等等,而且他能够自己做的事情就让他自己做,逐步培养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识。当孩子有进步时,尽管是微不足道的进步,大家也要使劲地鼓励表扬他,让他感受到家人是爱他的,让他有愿意进步的动力;当孩子做错时,和孩子一起寻找哪里错了,慢慢纠错,直至好习惯“萌芽”“冒头”,这就是进步;当孩子有情绪,要发脾气时,多和孩子讲道理,多关爱孩子,杜绝“打”的现象出现等等,旨在培养孩子正确的认知    
   在瑞瑞三年的幼儿园学习生活中,我们也定期家访,和家交流孩子在园的点滴进步在交流中,当着孩子的面,多说些孩子进步的地方,少些批评,稍微提醒需要改进的地方,让孩子发现原来自己每天都是在进步的,原来老师和家人都是喜欢他的,让他对生活充满信心,这样孩子就会有想要进步的动力。家长也很给力,他们针对瑞瑞的情况,咨询专家,带瑞瑞参加感统训练营,精细动作特别训练,在训练营和家里开展各种练习。到了小班下学期,瑞瑞的自理能力已和同龄孩子无异,只是在学习能力和书写能力方面还弱后同龄孩子。
    今年,瑞瑞已经到了上一年级的年龄,但由于他的各方面能力还达不到上小学的要求,他的家长决定让他再上一年大班。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又对他进行了毕业前家访。
  走进瑞瑞的家,立刻被他家客厅里琳琅满目的运动器械所吸引。大球小球,大小塑料圈,跳格梯,羊角球,固定式乒乓球,蹦蹦床,迷彩垫子……俨然是个小型的运动场。他的爸爸妈妈说,这都是为了瑞瑞的感统训练准备的。大大的书桌上也摆满了各种学习用品,垃圾分类、颜色配对,汽车牌照配对、拼图、数字描红本、各类百科全书……瑞瑞和妹妹不约而同地跟我们介绍他俩的学习用品。
   当我坐下来,说明此次的来意,问问他的父母,对瑞瑞留在幼儿园再上一年大班,有什么需要我们做什么。他妈妈表示,感谢三年来老师阿姨对瑞瑞的各种关心和帮助,小班时的大小便和喂食,中班的不合群,大班不良的学习习惯等都给老师阿姨带来了很多麻烦。我们说:“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做的,不用挂在心上。而且从你们家里的环境就可以看出,你们非常配合幼儿园的工作,对孩子付出了很多很多。他妈妈说:“为了这孩子能和其他小朋友一样生活学习,家里不光出巨资带他去上一对一的感统训练课,还要每天带着他学习和训练,有段时间我都抑郁了。”我们急忙安慰她:“孩子在三年的幼儿园生活中,进步是非常大的,而且针对他的表现,我们常常跟全班的孩子们说,瑞瑞是我们班的小弟弟,需要我们所有小朋友一起帮助他,关心他,他在我们班过得很开心,没有一丝的不和谐,而且他有自己的特长,认识所有的车辆标识,小朋友们都很羡慕他。”他妈妈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就是不知道,到了下一个大班会怎么,老师会不会把他作为正常孩子对待,喜不喜欢他,会不会有陌生感。”我们笑着说:“这点我们考虑好了,为了能让瑞瑞尽快地融入新的班级,把他留在原来的班级,这样至少孩子的生活学习环境没有变化,减少不适应性,已经和这个班的老师阿姨说明了瑞瑞的情况,而且瑞瑞已经认识了三位老师,学期末一直让瑞瑞帮我们送东西到中三班,他嘴巴很甜,一看见她们就叫,已经跟他们很熟了。”他妈妈欣喜若狂,一把抱住瑞瑞:“真的吗?瑞瑞,你会帮老师干活,已经认识中三班的老师啦!我的瑞瑞真厉害!”他奶奶走过来说:“就是再上一年大班,明年学习方面不知能不能上一年级了哇!”“应该可以的”我们拿出瑞瑞的写字本和数学练习,说道:“瑞瑞的智力和同龄孩子没有区别,他现在就是手部的精细动作发育还没有完善,你看,这是瑞瑞写在田格本里的数字,现在写的和以前写的已经判若两人了,而且他数学习题册做得蛮好的!”他爸爸说:“在家不肯写字画画做题哇!见着这些有点怕的!”我们说:“咱们可以换着法子让他练手指精细动作,像玩弹珠、塞储蓄罐印币,分豆子,穿针引线之类的。针对上次你们反应的不理解数学的加减,我们特意把他喜欢的两套区角活动材料带来了,既可以锻炼他手指的灵活性,又可以让他喜欢上加减运算。”他们一家看着孩子的写字本,拿着加减游戏材料,一个劲的感谢我们。我们笑着说:“每个孩子都有他独特的一面,不是有句老话说的上帝为你关上了一扇门,就为你打开了一扇窗,我们只当是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吧!”我们拿出一本《牵着蜗牛去散步》的绘本,送给了他们。
    一连串问题的发出让我体会到家长对于孩子新的学习旅程的担忧,我们都一一解释说明,家长想到的我们想到了,家长思虑的我们想到了,家长没有想到的,我们作为有专业知识的老师,也替她们想到了。面对已有了表情舒展些的家长,我们继续跟他交流后续在幼小衔接方面家庭需要注意的点。她妈妈微笑着说:“老师,遇见你真好,好像吃了一颗定心丸。
   家访是一场温暖于心的教育行动! 家访,有爱,有温度地传递着理解,代表着信任。它就像一座家校之间的“暖心桥”,是一场温暖与爱的行走教育……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过程中要充满爱和期待,如果把一份爱心放在家访中,就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的确,家访是一次心与心的沟通,家访让我看到了孩子的另一面,也是我走进孩子心中的一条捷径,更是我获得家长认可的法宝。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