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艺术促进幼儿绘本阅读能力提升的实践研究

作者: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中五班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02日

提问艺术促进幼儿绘本阅读能力提升的实践研究

《指南》中指出“创造一个幼儿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教师是活动的主导,是活动的设计者、引领者,而幼儿才是活动的主体。这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都知道的。那么,如何在阅读活动中体现主导和主体的关系呢?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我们要将更新的教育观念落实到教育行为上,给孩子创设一个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促使幼儿思维的多样性、独特性和变通性,而提问就是其中的关键所在。

那如何使提问在绘本阅读中更精彩,我在实践中是这样做的:

一、利用开放性的猜想,展开幼儿想象的翅膀。

 英国哲学家约翰·密尔说过:“天才只能在自由的空气里自由自在地呼吸。”在压抑的思想环境里,禁锢的活动中,又如何能产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呢?我们在绘本阅读活动中,应设法去创造一种民主平等、自由开放的氛围,鼓励和启发幼儿大胆地猜测和设想,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因此我们要针对幼儿的心理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调动他们思考的积极性。我们经常在活动中设计一些幼儿感兴趣的问题,使他们思维活跃、思路开阔,能根据自己的知识辐射开去。开放性的猜想,它是以幼儿为主体,强调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技能水平,引导幼儿自己观察和认识世界,从而建立起全新的师幼互动关系的提问方式。

在绘本《神秘的大衣》中,我没有沿用老一套的“一言堂”,从头讲到尾,而是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绘本,在观察的基础上设计开放性的问题“胡默尔先生的大衣里究竟有什么呢?”这个问题顿时打开了幼儿天马行空的奇思妙想,纷纷猜测:“是藏着好玩的玩具吗?”“我猜是甜甜的蛋糕!”“可能里面有可爱的小白兔。”……我大胆地放手让幼儿展开想象的翅膀,去猜一猜、说一说,这不仅提高了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同时也锻炼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为幼儿提供了相互交流的机会,促使幼儿主动去探索学习。

对于幼儿的大胆想象,教师应给予充分的肯定。这种肯定无疑是幼儿逐步学会学习的助推力,为幼儿打开了主动学习的大门。幼儿在教师的鼓励下,更加愿意去大胆地猜测神秘的大衣里“会藏着什么,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二、妙用点拨性的追问,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

    幼儿的绘本阅读活动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是教师不可能替代但却能够施加强有力影响的过程。当一个问题出现后,教师要不断地鼓励幼儿积极开动脑筋,大胆回答问题,同时启发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画面,并适当地加上追问。在策略上教师要对幼儿进行适当的诱导,即所谓“变教为诱,以诱达思,促进发展”,才能使活动有条不紊的进行。

    在绘本《小绵羊生气了》中,当幼儿发现小绵羊莫莫生气了时,我在此时适当而及时地进行追问:“你从哪里看出来的?”这个问题具有恰当的点拨的效果,幼儿的注意力更加专注于画面细节的观察。他们很快就发现了:“莫莫的牙齿变得大大的,露在了嘴巴外面!”“莫莫头上的角变得又尖又长!”“莫莫蹄子变得长出了尖尖的趾甲!”“莫莫尾巴则变得粗粗的!”原来莫莫长出了“生气牙齿”、“生气犄角”、“生气蹄子”和“生气尾巴”。啊,生气的莫莫好可怕!幼儿惊讶地发现了生气会让莫莫发生极大地变形,而这个变形是让人陌生而又害怕的。

三、借用发散性的拓展提问,促进幼儿创造性的思维。

发散性的问题可以为幼儿提供创造性的想象和创造性思维的空间,同时能将幼儿置于一定的角色地位。幼儿在“设身处地”的情况下,与作品人物产生情感共鸣,受到启发和教育。这有利于激发幼儿对未知领域的探究欲望,有利于培养幼儿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幼儿在相互碰撞中产生“灵感”,进而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

在绘本《玩具火车轰隆轰隆》中,将火车的燃料与冒出了的烟的颜色联系在一起,不同颜色的燃料冒出了的烟的颜色也不同。在故事的最后,我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小士兵还会给小火车加什么燃料,冒出了什么颜色的烟呢?”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纷纷展开了自己独特的想象:“小士兵给小火车加上了蓝莓,冒出了蓝色的烟。”“小士兵给小火车加上了水蜜桃,冒出了粉红色的烟。”“小士兵给小火车加上了葡萄,冒出了青色的烟。”……一个个合理的想象伴随着幼儿的生活经验为绘本续写着精彩的故事。

四、运用操作性的暗示提问,加深幼儿对绘本的理解内化。

操作性的暗示提问,就是教师为幼儿提供操作材料,引发一个能够引起幼儿兴趣的问题,来激发幼儿回答问题的欲望。与材料的互动可以让幼儿获得更深刻的体会,这是因为,通过与材料互动来进行的学习和发现,是一种直接的学习,是幼儿在理解现象的基础上,独立做出的发现。

    在绘本《报纸上的洞》中,我为幼儿提供了各种大小不一的报纸、剪刀、彩笔等操作材料。很快,有的幼儿选择绘画的方式画出了自己的想法,有的幼儿利用提供的材料剪出了他们精心给丑小兔准备的面具,还想出了各种帮助丑小兔战胜害羞的方法。所有的这些非语言所答,起到了比语言还要精确的答案效果。究其原因是因为所提供的材料激发了幼儿操作的欲望,给予幼儿一个暗示性的提问方式,并让幼儿在操作中获得更深的体会:丑小兔,别害羞,我愿意来帮助你。我很快乐!幼儿在操作后沉浸于帮助丑小兔的喜悦之中,更乐意帮助有困难的伙伴了。

在绘本阅读活动中,教师的提问就像一个指南针,引领幼儿一步步往前走,问题提得恰到好处,能使幼儿开拓思维,顺藤摸瓜找到答案,真正了解绘本内容。如果问题提得笼统不具体,则会使幼儿半天答不到点子上,教师也会急,不知如何切入主题,从而出现走弯路的情况。因此,教师在绘本阅读活动中要尊重幼儿思维发展的客观规律,善于创设情境,巧妙运用提问技巧,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促进幼儿绘本阅读能力的发展。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