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香识桂花
年龄段:中班
观察时间:10月
观察地点:小树林
事件特征:
社会——人际交往——对群体活动有兴趣。
语言——能完整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
科学——科学探究——对感兴趣的事物能仔细观察,能用多种感官探索事物——关注探索所产生的结果。
观察记录:
今天,王思涵进了教室就满脸喜悦地告诉我:“黄老师,今天我们幼儿园真香啊!”周围的小伙伴马上纷纷附和:“真的真的,我也闻到了呢!” “是啊,这是怎么回事啊?”带着满满的好奇,我和孩子们快乐地出发,走上了寻找香味的探索之旅。
来到校园,孩子们大口大口地呼吸着甜甜的香气,最后在花坛边停了下来。赵琰彤兴奋地指着身边的一棵树叫着:“黄老师,你看,是这棵树开花了!”孩子们一个个睁大了眼睛仔细地寻找着树上的花。“哇!这花真香啊!”“花好多好多呢!”“我喜欢这个花!”徐伊琳想了想,问:“黄老师,这是什么树呀?”“这是桂花树,今天它开花了。桂花虽然小小的,但是却非常香。怪不得我们幼儿园这么香啊!”
文家茵对着桂花树看了又看,还伸手摸了摸树干:“哎呀,桂花树上有很多小疙瘩,摸上去高高低低的!”孩子们挨个摸起了身边的树干。 接下来,我带领孩子们玩了“猜猜它是谁”的游戏。孩子们分批戴上眼罩,在小伙伴的引导下来到任意一棵树的身边,运用自己的感官来辨别自己摸的是什么树。孩子们一个个跃跃欲试,兴高采烈地参与游戏。“这是桂花树,我用鼻子一闻就闻出来了!”“树上有圆圆的虫卵,是梨树。”“这棵树树皮毛毛的,我猜是香樟树。”“这棵肯定是紫藤,树干是好几根藤拧成的!”孩子们欢呼雀跃着找到了身边树木的秘密。
观察分析:
幼儿对常见树的花、叶、果有一定的认识。在这次的活动中,他们首先通过用鼻子闻香味,找到了桂花树。但是幼儿对树木的认识还停留在比较粗浅的程度上,我们发现树干很少会吸引幼儿的目光,更谈不上去探究树干的不同了。
王思涵非常机灵,是个头脑灵活的小家伙,他第一个发现校园里充满了甜甜的滑翔。而赵琰彤心思细腻,善于观察周围的事物,虽然她晚于小伙伴达到学校,但是她在第一时间找到了开花的树——桂花树,文家茵则能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探索,最快地发现了藏在桂花树干上的秘密。
教育支持策略:
我们首先引导幼儿用鼻子辨识,找到了桂花树。接着用眼睛仔细观察,认识了散发出香味的桂花小小的,金黄金黄的。最后,又发现桂花树干是疙疙瘩瘩的,进而知道了每种树树干是各不相同的,有的粗粗的,有的细细的,有的直直的,有的弯弯的,有的上面有裂纹,有的上面有圆圆的虫卵,还有的是藤条缠绕成的。幼儿通过运用多种感官,直观、生动、具体地认识事物,了解事物的特性,提高自身感官的综合活动能力,培养运用感官探索周围环境的习惯,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形成概念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
给家长的建议:
认识树木其实在生活中也是可以开展的,建议家长带孩子外出时可以玩类似的游戏,提供机会让孩子提高动手动脑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