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月饼小制作
年龄段:中班
观察时间:9月
观察地点:教室
事件特征:
社会——人际交往——喜欢与同伴交往——对群体活动有兴趣。
语言——能完整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
美术——手工创造——对感兴趣的事物能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出来——欣赏自己创造作品展现的美。
观察记录:
今年的八月十五来得特别早,这一天幼儿园给孩子们准备的小点心就是圆圆的月饼。大家啃着香香甜甜的月饼,心里都美滋滋的。关于月饼的话题慢慢地就扯开了,一会儿讲到了嫦娥奔月的故事,一会儿说起了自己喜欢的月饼,最后就变成了想动手做一个月饼。
说干就干,我给孩子们提供了软软的黏土。他们欢天喜地地把大块的黏土分成了一小团,放在手中又是揉又是捏,哇,终于搓成了一个个小圆球。胡哲明说:“月饼应该是扁扁的呀!”说完,他用小手使劲压小圆球,哎呀,好像真的月饼
呢!小伙伴见状纷纷仿效,并举起“月饼”向周围展示。正在这时,细心的夏沐橙盯着手里的月饼皱起了眉头:“我记得月饼上是有花纹的。”怎么做花纹呢?这可难不倒他们,很快,一个个主意就新鲜出炉了:有用不同的黏土搓成长条装饰的,有用彩笔画花纹的,还有用雪花片在月饼表面按压图案的……
这么漂亮的月饼可不能自己独享,今天放学还要带给妈妈欣赏呢
观察分析:
我们小朋友个个都是想象力丰富而又具有创造力的孩子。他们从八月十五吃月饼这件事开始,最后通过自己动手尝试到进行发散性思维制作了一个个独一无二的自己的月饼。中班的孩子在对周围事物的关注度方面明显与小班相比有了比较大的提升,他们的视线从自身逐渐向自己周围生发开去,周围的新奇事物明显
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他们对圆圆的月饼有了更清晰地认识,月饼是扁扁的圆,用手就能得到这个形状。女孩们更关注细节——月饼表皮上精美的花纹。花纹怎么表现,孩子们的奇思妙想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他们使用了不同的材料,而且这些材料是他们平时经常用到的。
教育支持策略:
制作月饼的开展是源于孩子们在幼儿园品尝了小小的月饼。在这个活动中,孩子们的观察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比观察能力更重要的是创造力。当孩子们尽情地接触外界丰富的新奇事物的时候,他们会对这个世界产生兴趣。而兴趣是孩子们产生创造力的基础。这一次的月饼制作活动,它的价值在于不仅培养了孩子们的审美能力,同时也赋予了他们主动学习和发展创造力的机会,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
给家长的建议:
手工制作非常适宜在家庭中开展,建议家长在家设计类似的手工制作,提供机会让孩子提高动手创造美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