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时间:2022年5月
观察对象:全体幼儿
观察者:强秋萍
地点:中一班
快午睡的时候,几个先进午睡房的孩子蹲在地上,不断地传出惊讶的叫喊声,他们在干什么回事,原来不知什么时候我们的午睡房里来了几只小蚂蚁。围过来的小朋友越来越多,一个个问题接踵而来。康康:“蚂蚁,蚂蚁,这里有蚂蚁。”凝凝:“这里也有一只蚂蚁。”褀褀:“怎么会有蚂蚁啊?”芸芸歪着脑袋说:“蚂蚁的家在哪里?”波波说:“蚂蚁住在蚂蚁洞里肯定是迷路了!”舒舒说:“我们送小蚂蚁回家吧!”话音刚落,小朋友们纷纷弯着腰,在午睡房里寻找小蚂蚁的洞。“我找不到蚂蚁洞?”“老师,你能找到蚂蚁洞吗?”“蚂蚁洞到底在哪里?”“蚂蚁的洞长什么样子?”
一、班本主题的生成
幼儿感兴趣的想法和问题往往是微主题活动生成的重要来源。如何从幼儿的一日活动中,聚焦一个大家都感兴趣的问题,筛选出有价值的活动主题,成为教师关注的事。
从寻找蚂蚁洞开始,幼儿对洞洞的兴趣空前高涨。我们从午睡房一路寻找,在活动场边大树下,开心农场的泥堆里,沙池边上的洗手池上,只要发现有像黑点点的地方,孩子们一个也不放过。从孩子们的语言和表情中,教师感受到他们对“洞洞”的兴趣,顺应孩子们的好奇和兴趣,关于“洞洞”的班本微主题活动就这样应运而生。
二、建立主题网络
小朋友沿着地板缝缝和墙脚里的黑点点,看了又看,猜来猜去,还想去挖挖看里面到底有没有小蚂蚁?户外游戏时,小朋友拿着呼啦圈玩,他们在圈里钻来钻去,对呼啦圈的洞很感兴趣。孩子们还喜欢去大型玩具下的小门玩,说是钻洞洞。一天,我们在教室里画画,轩轩的画纸破了个洞,小朋友看到了哈哈大笑。生活中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洞洞,不管是洞洞的由来还是洞洞的作用,孩子都很感兴趣,不管是教室里的洞洞、生活中的洞洞还是身体上的洞洞、游戏中的洞洞,小朋友都充满了好奇。为了更好地支持和满足孩子们的探索,教师组织幼儿围绕“洞洞”的话题展开集体讨论。讨论中,教师记录孩子们的问题清单,“哪里有洞洞?洞洞里有什么?洞洞都是小的吗?……”为了找到洞洞,孩子们还进行了洞洞大搜索,教师则从幼儿的讨论中甄别出有教育价值、利于探究的问题,并根据幼儿的重点关注预设了网络图,以“洞洞”为主题的主题探索活动从“洞洞的由来”“洞洞大搜索”“洞洞的作用”三个方面有序推进。教师密切关注幼儿的话题,根据他们的兴趣走向不断调整和生成新的活动……一段关于洞洞的探索之旅开始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