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 察 记 录
观察时间:11月 观察对象:李佳瑶、强曦月等
观察者:朱婴洁 地点:大操场
观
察
事
件 操场上孩子们都认真的在练习拍球,李佳瑶这时走过来说:“朱老师,我的手都酸了。”“才一会啊,你时怎么拍的啊?拍给朱老师看一下。”“我是这样拍的。”佳瑶两脚分开弯着身体,用手指在拍着球。接着,我集合所有的孩子占城两排,学习“帽子”拍球的基本动作,我说:“宝贝们,刚才有的小朋友说拍球很累,现在老师要交给你们一个好玩又不累的方法。小眼睛看仔细哦!”,老师两手抱着球的两侧,请一位小朋友来示范,五指分开包住球,扶球者两膝微屈,配合好拍球者有节奏用力点的顶着球,然后让幼儿自由分组交换练习,我随时指导,强调拍球手不能离开球。我边讲边示范,尽管我讲得非常清楚,幼儿对“帽子”拍球法非常感兴趣,在实际操作中还不是很好,手上的球感没多大感觉。接着,我琢磨着是不是可以放点节奏感墙的音乐来加强手对球的控制能力,正当我放着《铃儿响叮当》的音乐,这时强曦月和李佳瑶大声的边拍边数着数1、2、3……,“朱老师,你看我们会跟着你的音乐拍球,我们厉不厉害!”我一看还真是,接着,好多小朋友都围过来跟着音乐轻松的拍球。
反
思
与
措
施 小篮球是每个孩子都喜欢的运动,在帽子拍球法要求初学者主要以身前高运球为主,眼睛要视手合球有利于幼儿观察自己的手型及球的运行规律,及时调整手的协调性,也有利于手部充分形成帽子形状,增加幼儿手对球用力的时间和幅度,选择5号球便于幼儿手部更容易找到球面,戴帽子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在幼儿的认知范围内,他们都知道帽子是紧紧的抱住头的,如果有手做成帽子给球戴上,就是要一样的包住,这种叫法是一种比较恰当的比喻,是为了让幼儿更感兴趣,更容易理解动作要领,更快的掌握动作技术,能使幼儿时刻记住手触球的手型,同时也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提高了教学效果。活动中,老师只是活动的参与者、点拨者,孩子是活动真正的主体,这种被尊重、信任的感觉,使孩子在活动中充满自信,绽放活力。另外,音乐的使用也是快乐拍球成功的因素之一。在孩子们初步掌握基础拍球技能以后,能听音乐节奏来稳定的拍球,对孩子来说既是挑战又是享受。 总之,我觉得只有孩子喜欢的活动,老师精心准备的活动,才能获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