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土豆的初次遇见
年龄段:小班
观察时间:9月
观察地点:教室
事件特征:
社会——人际交往——喜欢与同伴交往——对群体活动有兴趣。
语言——能完整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
科学——科学探究——会用自己的方法寻找土豆的特点,并发现土豆的奇特之处。
观察记录:
今天,孩子们带来了土豆,他们围着土豆七嘴八舌地议论着:“这是什么?”“山芋吗?”看到这一情景,我上前介绍:“大家认识吧,这是土豆。”赵琰彤一听,兴奋地叫着:“薯条就是土豆做的!”这下,孩子们纷纷说着:“还有薯片!”“我吃过的!”“土豆可以做成这么好吃的东西啊!那我们来认识一下土豆吧!”
孩子们一个个睁大眼睛仔细地观察着土豆。文家茵说:“土豆长得有点圆。”夏沐橙说:“土豆上面有泥土。”“我看到有小黑点,很多。”彭兰芯指着土豆皮上的斑点说。“皮上毛毛的。”“这里有洞洞哎!”刘柏涵发现了新大陆。殷奕洲摸着刘柏涵发现的凹坑说:“真的呀,看,这里也有。”“这个土豆上也有。”徐依琳拿着一个土豆翻过来翻过去,看了半天,摸着上面的小凸起,问:“这里高的,是什么?”“咦,旁边还有高的。”赵琰彤抢着说:“那个是芽,土豆发芽了!”孩子们开心地欢呼起来。
观察分析:
好奇心是孩子的一大天性。他们对周围事物、对世界有一百个疑问。孩子天生都是科学家,他们对自然界充满好奇;孩子还是天生的探索者,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疑问与困惑时会试图弄清楚。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好奇心是儿童学问之门径,吾人不可不注意,不得不利用它。”
教育支持策略:
由于小班孩子年龄小,生活经验不够丰富,所以我特地选用了生活中常见的土豆来让孩子们认识。观察是孩子认识周围事物的重要手段,他们在直接接触事物的过程中,通过运用多种感官,直观、生动、具体地认识事物,了解事物的特性,提高自身感官的综合活动能力,培养运用感官探索周围环境的习惯,并未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形成概念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与土豆的第一次会面,我让孩子们通过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的方式来进行。果然,他们对土豆的好奇心非常大,纯真的小眼睛从不同的视角观察着小小的土豆,寻找着土豆的秘密:知道了土豆的形状大多是圆的,表皮毛毛的、有斑点、粘着泥土,找到了小凹坑:芽眼——那是出芽的地方,还发现了小凸起——那是出的芽。孩子们发现的这些秘密让我惊喜不已。
给家长的建议:
观察土豆非常适宜在家庭中开展,建议家长在家引导孩子观察各种植物种子,提高观察能力,激发探索周围事物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