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记录

作者:   来源:  录入者:admin  发布时间:2021年12月02日

观察时间     12月份

观察对象     黄沐憧

观察者  钱婧瑜

地点     大操场

 

 

 

 

 

今天带孩子们练习投掷动作,方法是先讲解、示范投沙包的姿势和要领,并一再强调只有这样才能投得远,然后孩子们练习。孩子们开始还认真、用力地投,几轮后,便越来越不起劲了,有的干脆用沙包互相打着玩了。突然,一个沙包打在我的眼镜上。扔沙包的黄沐憧赶紧认错:老师,我不是成心的,我是想打他的。这一击,使我产生了一个改变传统训练方式的新构想。我把孩子们带到画着动物头饰的墙边,指着大灰狼说:大灰狼要追小兔子了,咱们用沙包打它的头,救小兔子好吗?然后请黄沐憧第一个投,他准确打中了。我通过问黄沐憧为什么投得这么准、注意黄沐憧的姿势了吗这些问题,引导孩子们注意黄沐憧的动作,议论他的手怎么抬起来的,腿怎么站的,身体怎么转动的。孩子们边议论边模仿,边互相纠正,很快,多数孩子掌握了要领,越投越准,越投越远。

 

 

 

 

 

 

反思:老师在活动中,及时增加活动材料。如用沙包作为幼儿的工具,而大灰狼头像成了幼儿投掷的对象,这使幼儿容易看到活动结果(沙包是不是打中了大灰狼),以结果主动地调整自己的投掷动作。这种 投放方式顺应了幼儿关注结果的活动特点,也使孩子主动积极地投入了活动中。以幼儿感兴趣的方式使用活动材料,才能维持幼儿的兴趣。及时发现孩子感兴趣的材料操作方式,并充分运用这种方式,把要实现的教育目标物化在使用材料进行活动的过程中,这是提高幼儿活动的主动性的关键。

老师发现孩子们练习投掷越来越没劲,却对用沙包互相打着玩兴趣盎然,她没有责怪孩子,而是观察、思考如何调整活动的方向。当老师的眼镜无意中成了投掷的对象时,老师一下子悟到孩子感兴趣的投掷方式是投中目标,而不是重复投掷动作。于是,她及时调整了活动材料的投放数量和使用方式,采用了动作和工具对象结果反馈调整动作的自主活动模式,而非传统的动作教师反馈的训练模式。即让孩子在活动过程中,把活动材料当做工具(沙包),当作活动对象(大灰狼),把伙伴当做模仿学习的榜样、竞赛的对手,在教师巧妙提问的引导下,主动地观察、模仿、调整投掷的动作,以达到打中大灰狼的目标。大多数孩子兴致勃勃地参与了活动,很快掌握了要领。

·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