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游:木瓜恰恰恰
活动目标
1、感受印尼歌曲的风格,熟悉乐曲结构,并根据图谱拍出相应的节奏感。
2、在前四句句末,随音乐节奏边拍×××,边念恰恰恰,并初步学习为乐曲设计打击乐器演奏建议。
3、注意看指挥演奏,体验师生合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图形谱及音乐、电视机。
2、打击乐器:碰铃、铃鼓、圆舞板,总数量与幼儿人数一样。
3、幼儿已了解有关印尼的风俗民情、气候等特点。
4、幼儿座位排成“马蹄形”。
活动过程
1、利用电视机播放音乐,复习舞蹈《快乐的阿依古丽》。
2、看图谱,拍节奏,熟悉乐曲结构。
——幼儿看图谱,说出上面的水果名称,重点了解“木瓜”。
——随教师指图拍手。教师随乐指得快,幼儿就拍得快,教师指得慢,幼儿就拍得慢。
——幼儿完整倾听音乐,熟悉乐曲结构,并将音乐与图谱匹配。
——感受和表现前四句音乐中,每句句末的“×××”节奏,并随乐拍节奏,念恰恰恰。
3、随乐练习。
——教师指图,幼儿拍节奏,在“恰恰恰”处,边念边拍节奏。
——幼儿指图,其余幼儿拍节奏。
4、分声部练习。
——在教师慢速演唱乐曲旋律声中,根据教师面对不同小组的指挥,幼儿用相应的节奏动作做出反应。
——在录音伴奏下,幼儿根据教师的指挥做出节奏动作反应。
5、学习设计打击乐器演奏建议。
“菠萝”用什么乐器演奏?“木瓜”呢?“带飘带的果篮怎样演奏?”教师提供乐器的演奏方法及音响效果供幼儿选择(如铃鼓摇奏,小铃碰击等)。
6、打击乐器演奏。
——在音乐伴奏下,教师指挥,幼儿演奏。
活动观察:《木瓜恰恰恰》是一首印度尼西亚民歌,歌曲欢快热情,旋律简洁,节奏规整,乐曲符合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弱起节奏和连续的切分节奏是本次活动的难点。以欣赏切入活动,随音乐自由律动,成功地激起了幼儿的兴趣,同时也引出了主题。借助图谱、慢速拍节奏、分段学习、完整练习等方法,幼儿对乐曲掌握较好,能随着节奏拍手,并在句末念“恰恰恰”。 这次我选用了铃鼓、碰铃和圆舞板,并根据乐器打击的声音响度调整了各小组的人数。课前马蹄形的位置摆放,也让幼儿更清楚自己的分组。本班幼儿的常规较好,规则意识较强,知道不用乐器时该保持安静。完整进行打击乐器演奏效果不错,大部分幼儿能看指挥,演奏乐器。碰铃是三种乐器中使用较难的乐器,个别幼儿还不会正确使用,有的捏住了铃,使得声音过闷,有的则只捏住绳子,不能较好的控制碰铃。另外在初步学习将音乐与图谱进行匹配环节用时过多,所以幼儿只进行了两遍打击乐器演奏,交换乐器演奏在活动后才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