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记录

作者:   来源:  录入者:admin  发布时间:2020年09月29日

   

观察时间 2019.11

观察对象 

观察者    

地点 

 

 

 

 

 

天气渐冷,大班级部要开展跳绳的锻炼活动了。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兴致勃勃地拿来了漂亮的绳子,在晨间活动时纷涌而上,拿起了绳子开始跳绳。可是,没过多久,我们就发现:孩子们有的追逐、有的晃绳,还有的干脆坐在一旁,没有几个人在真正跳绳。看到此种情况,我着急地左呼右唤,让孩子们学习跳绳,但是孩子们的注意力好像集中了几分钟,马上又转移了。有的孩子还说:“太难了!我不会跳!我不感兴趣!”我有点上火,对他们吼起来:“每个小朋友都要学会,学不会就不能升到一年级去!”起初孩子们在我的威慑下跳了一会儿,可我一转身,在几个调皮孩子的带动下,好多小朋友又没有兴趣跳了,他们左奔右跑,上蹿下跳,没一会儿停歇。我无奈,只能在一边干着急。面对如此的局面,我对跳绳活动有了重新的思考。纵观跳绳这个局面,没有几个孩子会跳,而老师则让孩子学跳,完全没有考虑:孩子的年龄特征;动作发展;孩子的最近发展区所在。如果老师一味的强求,时间一长,孩子不但学不会跳绳,反而会发生反感情绪,这样,想要学好跳绳就更加困难。

 

 

 

 

 

 

让孩子们爱上绳类活动、学会跳绳不是一气呵成的,需要老师潜移默化的引导,调整自己的方法。引导孩子真正地喜欢跳绳这项运动,我觉得现阶段所要做的事情: 1   暂时取消跳绳的活动,改换其它形式进行。 2   开展绳类游戏,进行一物多玩的游戏,在活动中激发幼儿对玩绳的兴趣。3   开展集体游戏,以绳子作为其中的道具,让孩子运用绳子开展“跳小河”“走独木桥”“钻山洞”等游戏,不但可以激发孩子对绳子的进一步兴趣,还可以培养集体合作能力。 4   根据幼儿实际情况,让孩子观摩老师跳绳的比赛,引发孩子学习的兴趣。

因此,在发生孩子“不感兴趣”的情况时,教师要分析自身原因,及时调整活动的策略,相信孩子会把兴趣重新拾回。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