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视角下 大班幼儿早期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和策略

作者:   来源:  录入者:小六班  发布时间:2024年04月19日

摘要:研究报告表明早期阅读是进行幼小衔接的主要且有效的途径。很多教育者和家长们也开始关注到孩子的阅读,但在实施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制约着孩子的发展。所以,能否做好早期阅读的相关工作对幼儿园与小学的顺利过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本文主要对大班幼儿在早期阅读的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细致地分析并给出相应的方法。


关键词:幼小衔接 早期阅读 大班幼儿 策略


一、早期阅读的意义

早期阅读又称前阅读,主要表现内容和形式的读物,构图巧妙、造型生动、色彩优美,对于幼儿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凭借着色彩、图像、文字或成人语言相结合的一种阅读活动,它以图画读物为主,以听、说、看为主要手段,从幼儿兴趣入手,萌发幼儿热爱图书的情感,提高阅读能力,为其口语表达打好基础。早期阅读还可以培养孩子的耐心,培养幼儿自主阅读的能力,助力其从幼儿园到小学的顺利过渡。

二、早期阅读的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者的教水平需提高
在一节《母鸡萝丝去散步》的绘本教学中,我发现教师在出示图片的时候并没有给足时间让孩子去观察。绘本的底下出现一行简短的字,教师就把这些字读出来,然后接着翻入下一页。当这个绘本讲完后,教师便开始进行提问。在这种教学下,孩子连绘本的内容都没有弄清楚,又怎么能将教师的提问回答出来呢。
《指南》语言领域中的教育建议提到: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结合画面讨论故事内容,学习建立画面与故事内容的联系。教师单纯地将绘本的内容作为故事来讲给孩子听,没有给孩子时间,让孩子仔仔细细地去观察绘本图片中出现的每一个图像。其实,你不妨给予适当的时间让孩子仔仔细细地去观察、去发现、去交流、去思考,得到的回报往往会让你感到惊讶。

(二)家长的阅读观念需改变
提到阅读,家长们首先想到的就是看书、识字。之前在网上也传播过一些新闻,大多关于一些“小神童”“识千字”“背古诗”之类的。“我家孩子认识不少字,我家孩子可以背不少句古诗”这些对比让家长开始“注重”于孩子的阅读。
我们可以试着去想象,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孩子们会喜欢上阅读吗?他们的兴趣会得到提高吗?《指南》里面也提到了:3-6岁是孩子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所以不能以让孩子学到不少的字的目的去带着孩子阅读,反而会错过了他们在语言发展关键期的口语学习的良机。一昧的要求孩子在阅读中学到不少的字,反而事倍功半,让孩子感到厌烦,丢失了兴趣。
在阅读中自然识字更能够激发孩子的兴趣,让孩子尝试着看图讲故事,慢慢地在孩子与图片的配合之中潜移默化地就认识了一些字。

(三)绘本的选择需多样
不管是教育者还是家长,都面临着绘本选择的难题。选择什么类型的绘本能让孩子更加感兴趣,得到更好的发展呢。其实幼儿的阅读材料可以是多元的,其类型不仅仅有故事类的,还包括儿歌类、散文类、科学类、常识类等。大多数家长认为绘本阅读就是带着孩子读故事书,而忽略了其他的,其实也不利于提升孩子的阅读能力。
教育者对于绘本的选择更需要拥有清晰的认知。比如小班幼儿的绘本书,我选择了大班的书来提供给孩子;大班幼儿的绘本书,我选择了小班段的书来提供。孩子们对于这些不同年龄段的书不仅不感兴趣,反而大大地降低了他们的阅读兴趣。每个年龄段的孩子适合以及感兴趣的绘本类型不一样,符合年龄段且多样的选择反而能够帮助孩子打开视野,扩展思维。

(四)绘本阅读的目的需“减轻”
要不要带着一个目的去给孩子进行绘本阅读呢?我觉得还是有必要的,没有目的的绘本就没有意义。但是我发现家长或者是教育者,常常带着很深的目的去给孩子进行绘本阅读。首先,他们会帮助孩子选择自己认为很有教育意义的书。在带着孩子们阅读这类书的时候,他们会问:“你知道刚刚这个内容中存在着什么道理吗?”当孩子不能答出的时候,他们气馁,感觉绘本阅读没有什么意义,甚至直接告诉他们故事的内容。《指南》中提到:引导幼儿感受文学作品的美。对于孩子来说,绘本阅读的意义在于让他们感受图画中文学美和艺术美,体验阅读图画所带来的快乐。在这种“轻目的”阅读环境中,更能够培养出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使他们阅读能力得到提高,其他能力得到发展。

三、实施大班幼儿早期阅读中的策略
综上分析,我从早期阅读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出发,为孩子能够有效地获得阅读能力的提升同时促进其与小学更好的衔接,列出几点策略。

(一)教学整合,形式多样
在绘本内容的教学中,教师不局限于绘本内容进行教学。比如在绘本《喜欢用工具的猫和不喜欢用工具的猫》中,教师只是用课件进行教学,反而并没有多大的成效。可以根据绘本中的内容提供其他的工具材料,在了解了工具的用途上,动手去操作,使用其他工具来完成任务,反而能够帮助孩子更好地了解工具的作用以及便捷。在刚刚这本绘本中,不仅仅是单一的语言教学。它可以与科学领域的活动相整合,联系孩子们生活中常见的工具,联系孩子的生活经验,从实际
出发。孩子的收益不仅仅是理解绘本内容,还能在动手能力、思维能力、沟通能力上也会有所发展。
《母鸡萝丝去散步》这个绘本向大家讲述了一只叫萝丝的母鸡出门散步的经历。绘本里面的字很少,大多以图片的形式向大家呈现。故事中,狐狸七次想要出手去抓母鸡,但是都失败了。如果教师只是简单的将狐狸的行为向孩子讲述的话,反而没有多大的收益。所以,在教学组织方式上,其实可以将活动的设计与延伸的重点偏向于让孩子通过故事里呈现的内容来进行表演以及创编,在表演和创编的过程中,他们的想象能力、表演能力、协作能力、都能有所提高。

(二)坚持陪读,快乐体验
在孩子的早期阅读中,家长的陪读也是至关重要的。可以发现,那些善于交往、沟通的孩子,大部分都有阅读的习惯。每天坚持陪孩子阅读绘本半小时左右,孩子逐渐地就会形成自主阅读的习惯,这种好习惯可以让孩子受益终生。因为电子产品的丰富,大多数家庭都与电子产品长时间的接触,很少有时间陪孩子。甚至有的家长直接将电子产品交给孩子,这些因素都导致了孩子在幼小衔接的过渡中出现问题。
孩子最亲的人对孩子有着直接的影响。家长们可以不定期地抽出时间陪伴孩子,陪孩子一起阅读,不把早期阅读的核心放在高效获取知识上。对于孩子来说,绘本的价值在于孩子的体验、情感的收获,更应该营造一种愉快的氛围,让孩子乐意参与其中。当你带着这样的目的进行亲子阅读时,孩子的状态会越来越好,家长在教育上也会越来越轻松。

(三)家园合作,共促成长
在早期阅读中,不是教育者一方面能够改变的,家长也需要进行配合。家园配合,相辅相成,共促成长。教育者应该及时与家长沟通联系,根据孩子的自身情况和特点制定相应的阅读计划,形成教育合力。教师应该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注重提高幼儿的阅读兴趣,调动孩子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开展适宜的早期阅读活动。家长给孩子选择丰富的早期阅读材料,丰富的阅读材料能够开拓孩子的视野,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
总之,早期阅读是学习成功的重要条件。我们要通过日常生活、家园合作及各学科领域渗透的方式引导孩子科学认读,努力做好学龄前阶段和小学低年级阶段的有效衔接,在孩子幼小衔接的路上点亮一盏盏明灯,培养他们早期阅读的兴趣以及阅读习惯,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为孩子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而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郭玲瑜.让早期阅读成为构架幼小衔接的桥梁——大班早期阅读初探[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0(12):213.
王美美.大班幼儿早期阅读教育的误区及对策[J].儿童与健康,2019(7):42-43.
陈芳.如何提高大班幼儿的阅读能力[J].中华少年,2015(25):174-175.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