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倾听“童”心同行

作者:   来源:  录入者:小七班  发布时间:2024年02月24日

                     

学会倾听  “童”心同行

    “在倾听中发现儿童。”教师作为幼儿游戏的观察者,学会认真倾听是了解和发现儿童的重要途径。而在自主游戏现场,教师通常比较关注幼儿对材料的操作以及人际交往、游戏规则等方面的问题,在倾听幼儿表达的时候则常常带着强烈的主观意识,缺少基于儿童立场的有效倾听和尊重儿童的开放性回应。那么作为教师如何能够在一日活动中倾听儿童?

一、要给孩子创造平等的表达的机会

     在游戏生活中让孩子想说、敢说、喜欢说。教师可以视他们为自己的好朋友,养成师幼间经常聊天的好习惯。例如:在体育游戏活动时,乐乐说:“饿狼要来了,你们快快躲起来。”其他小朋友对此很感兴趣也想玩,这时,有两个小小的声音说:“老师,我不想玩。”紧接着老师看见了两张焦虑的小脸,是小昕和尘尘。老师蹲了下来询问:“这么有趣的活动,你怎么不想玩。”尘尘说:“我害怕大灰狼。”小豆子说:“游戏是假假的,没有真的大灰狼,不要害怕。”这样,两位幼儿担心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他们的小脸上又开始绽放出笑容。如果教师对幼儿不同的声音严词拒绝,或者不予理睬,那将对他们的心灵造成多大的打击。所以当孩子们在尽情讨论时,教师可以静静地听,把更多的时间给孩子,让他们就话题说出自己的想法。

二、抓住孩子在日常活动中感兴趣的话题

     如自主游戏《我是小小建筑师》,我发现今天的房子周围有许多白色的管子,欢欢蹲在地上正在拼凑一根可以拐弯的管子,我站在一旁自言自语到:“这些白色的管子是干什么用的呀?”可乐小朋友说:“这个可能是接自来水的。”欢欢马上站起来说:“不是的,这是下水道,小猪也是要拉尿尿和粑粑的,没有下水道尿尿和粑粑就出不来,房子里会好臭的。”说完,又蹲下继续接下水管。幼儿生活中的吃、住、行、玩等每一个环节都包含着许多学习与发展的机会,从故事中可以发现欢欢喜欢观察生活周围的事物,能区分水管和下水道的不同用处,并能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为小猪的房子搭建下水管来保持室内的干净整洁。在搭建下水道时他有自己的想法并能加以实施。同时,我们应充分认识到日常生活就是幼儿学习的内容和发展途径,拉尿尿、粑粑是我们每日要进行的,我们可以结合欢欢的搭建延伸指导孩子自身上厕所的姿势和相关卫生常识等。教师也可以把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分享给幼儿,引起他们发表各自见解的兴趣,教师参与讨论和倾听讨论可以增长幼儿表达的热情,孩子们会提高观察、分析、理解、说明的能力。教师还可以根据班里最近发生的热点问题,向幼儿提出设问,让每位幼儿感受到自己的想法有人听、自己是被别人尊重的,由此获得主人翁意识的提升。教师在其中不仅是参与者,更是教育成果的享受者。

《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明确指出:“重视幼儿通过绘画、 讲述等方式对自己经历过的游戏、阅读图画书、 观察等活动进行表达表征,教师能一对一倾听并真实记录幼儿的想法和体验。”幼儿表征作为一种有意义的语言,是幼儿思维的主要载体,也是教师倾听读懂幼儿的关键。如何在幼儿的表征中读懂儿童的语言,并提高幼儿的表征水平?

教师要尊重幼儿的想法。鼓励幼儿画下自己在一日活动与游戏中的猜想、问题和发现等,游戏故事、绘本阅读等都可以成为表征的素材。例如:给幼儿每人准备一本游戏计划本,引导幼儿将自己的游戏想法进行记录;在幼儿游戏结束后,幼儿再次表征游戏中发生的事,并将自己在游戏中的体验进行反思;组织幼儿定时将自己的游戏记录本进行反思,提高幼儿的游戏能力。在一次户外建构活动中,云云和月月一起搭城堡,他们在外面做了围栏,里面空空的,搭了花园,云云不知道屋顶怎么搭,就先用三角形搭在前面,用长条在上面当屋顶,觉得挺好看的,月月说:觉得像城堡了,我们不知道怎么搭滑滑梯楼梯,就用这个长条搭了一个滑道。在现场的观察中,我听见云云和月月讨论了滑梯的问题,云云当时问月月怎么样做一个滑滑梯,月月说将长方形木块斜着放就可以。但是后来倾听了云云的表征,发现原来云云是想搭一个有楼梯的滑滑梯,但是不知道怎么样搭楼梯。在讲述的过程中,云云能够连贯、清楚地和我讲述一件事情,并且能清楚地表达当遇到房顶不会搭时,自己用了什么样的方法,在建构中,她较多使用的方法是:围合、垒高、平铺,整个作品的空间性还不够,在建构活动中能够尊重他人的意见能与同伴进行协商、合作。幼儿通过多元表征的方式表达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与理解,以及自身的情绪、情感,具有生活性和多样性。

幼儿的表征是教师倾听幼儿的重要途径,提高幼儿的表征能力能让教师更清楚读懂孩子,那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提高幼儿的表征能力?我以大班幼儿的学习发展为例:大班幼儿语言表征能力的提高还体现在对符号表征的解释和说明方面,他们常常会采用符号、图形进行强化式联想。大班幼儿的表征能力较小中班明显提高,他们开始运用具有挑战性的抽象符号进行表征。如在主题活动“你好,落叶”中,幼儿用图画的形式记录了叶子的成长过程。幼儿仔细观察后,可以有创造性利用多种符号进行表征。大班幼儿还愿意和同伴合作完成同一事物的表征。如在主题活动“我们的城市”中,幼儿收集了各种废旧材料,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表征幼儿园所在的社区。有的幼儿建造社区的各种建筑,有的幼儿在背景墙上、地面上画马路和车辆,还有的幼儿从报纸上寻找相应的文字、照片放在社区内。这种带有同一目的的合作式表征使个体零碎的经验聚集,不仅使所表征的事物丰富多彩,而且为幼儿向同伴学习创造了条件。

幼儿只有通过日常积累较多的素材,才能创造性的进行表征,素材的积累只有对事物进行细致的观察才能使表征更具体、准确。在以往的实践中,我们往往引导幼儿顺着我们的眼光,进行从上至下、从外到里、层层递进的搜索式观察。根据大班的孩子在活动中更有目的、有计划地年龄特点,教师可以采用任务的方式进行提问,让幼儿有目的地对各类问题进行探究与学习。这种教学模式中的观察是个体的探索,既保证了幼儿能有不同的观察视角和对事物的理解,又给予幼儿自由想象的空间,因此他们表征出来的形式和内容都是千姿百态的。如在主题活动“会变的天气”中,教师请幼儿记录每天的天气情况,幼儿通过观察记录晴天、雨天,用笑脸代表晴天,用雨伞代表雨天,用飞舞的树叶代表大风……呈现出丰富多样的表征方式。

我们应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创设丰富多彩的区域环境,支持、鼓励幼儿以绘画、语言、动作等多种方式大胆进行表达表征。根据幼儿不同的表征水平,为幼儿提供多样化的操作材料,引导幼儿观察和感受。家庭中所发生许多有趣的事情,也是幼儿进行表征的素材来源,这些家庭活动表征既能进一步提升幼儿的表征能力,也可以提高幼儿对生活的认知,增进亲子感情。在日常游戏前,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对幼儿进行提问,在游戏中把握幼儿面临问题的关键所在,帮助幼儿排除其他无关因素。在游戏后鼓励幼儿表征关键的游戏内容,从而提升表征能力。针对幼儿表征存在能力差异的问题时,可以采取分组的形式,将不同能力水平的幼儿结为一个小组,运用同伴间的示范影响,帮助幼儿逐渐走向过程式记录和问题式记录。我们教师要丰富主题活动的内容与材料,让幼儿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活动,能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更好的锻炼他们通过各种途径表达情感的能力。

幼儿在这样的一对一倾听中,享受到老师独一无二的陪伴,感受到一种被看见、被重视、被关怀的感觉。忠实记录,追随幼儿,最大限度地满足孩子获取经验的需要。只有用眼睛去看,用心去倾听,用手去记录,去思考、去观察、去感受、去理解每一位幼儿,才能成为一名会观察、会倾听、会反思、会支持的教师。

              、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