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观摩反思中提升
——我园数学活动生活化、游戏化的研究
幼儿园数学活动因其抽象、逻辑性强,不易讲解,不为老师所喜爱;因其所教对象年龄小,对抽象的东西不感兴趣,不为幼儿所喜爱。如何使幼儿园数学活动趣味化,让老师爱教、幼儿爱学成为了幼儿教师和家长共同思考的问题。本学期,我园重点围绕数学活动开展了一系列的园本教研活动,发动全体教师集思广益,进行了数学活动生活化、游戏化的探讨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下面我以小班级部的数学活动《小兔采蘑菇》为例,来谈谈自己的所思所感。
《小兔采蘑菇》这节活动充分发掘并利用生活中的数学元素,让幼儿在游戏的情境中学习和感知5以内的数量,避免了数学学习的单调和枯燥,增强了活动的愉悦性和趣味性,激发了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在活动过程和细节的设计处理上,张近秋老师抓住了操作材料这一重要的突破口。通过观察,发现现阶段小班孩子的兴趣需要,考虑现阶段的培养目标,张近秋老师通过巧妙的设计使材料充分满足幼儿的发展需要,准备的材料尽量具有实用性和生活性原则。
1、利用特性,提供实用性的活动材料。
一般来说数学活动老师提供的操作材料比较丰富,但也不能太泛,要尽可能地一物多用,这样既有利于幼儿发现操作目标,又能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需要。在这次的《小兔采蘑菇》活动中,张老师提供的材料是一个蘑菇,既简单,又明了,不仅具有故事情节,蘑菇上的点子可以数,而且还可以将相应的小动物和数字贴到上面,很实用。
2、根据经验,提供生活化的活动材料。
罗杰斯认为:越是儿童不熟悉的,不需要的内容,儿童学习的依赖性、被动性就会越大。只有当儿童觉察到学习内容与他自己有关时,才会全身心投入,意义学习才会发生。这时,儿童不仅学习的速度大大加快,而且会产生自觉主动的学习行为。因此,为幼儿提供生活化的数学活动材料,有利于激发幼儿积极探索和学习的愿望。在这次的《小兔采蘑菇》活动中,孩子们在张老师的带领下成为了可爱的小兔来到草地上进行了采蘑菇、请客人和数字宝宝做游戏的活动,他们在整个活动中兴趣浓厚,人人积极参与,课堂氛围活跃。活动中,让每一个孩子都有表现的机会,努力建构有效的师生、生生互动。而且,特别关注能力较弱孩子的表现,让他们在老师、同伴的帮助下,也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保证每一个孩子能快乐地在活动中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通过这次园本教研活动,它丰富了我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给我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启发和帮助。在今后的工作里我将不断去学习、去观摩、去实践,来更好地完成以后的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