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刚从小班升上来,孩子们发现教室里的十几种积木和以前都不一样了,顿时色彩缤纷、形状不一、拼搭方法不同的新积木成了孩子们的抢手货。每天早晨的桌面游戏演奏着搭积木的主旋律,倒把我精心准备的各种活动区冷落了。我想既然孩子们喜欢建构游戏,就让他们玩得尽兴,我也可以省心,真是两全其美。为了每个孩子都体验到成功和自信,每天都评价和展示每个幼儿的作品,这样更使大家对积木百玩不厌,乐在其中了。
插曲一:轮流玩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宝高”积木最受孩子们的欢迎,因为这种积木易成型且变化多端。而玩得次数最多的是第二组,原因是阳阳小朋友来得最早,当然是捷足先登。我原想让他挑选别的积木,但一想又不妥,怕伤他积极性,另外其它组的小朋友没有提出异议,我可不敢自作主张。
这一天,又到了评价作品的时候,第二组的小朋友每人都搭了形象好、又较复杂的作品,赢来了阵阵掌声。这时,听到一个细小的声音说:“有什么稀奇,我也会。”一看,原来是朱枫,心中一阵窃喜,认为时机到了便问:“那我怎么从来没见你搭过呢?”这时朱枫站了起来,气呼呼地说:“他们每天都玩这种积木,从来不给我们玩。”(原来小家伙早就一肚子气了)我有故意问:“为什么你们会玩不到宝高积木呢?”可心站起来说:“因为阳阳每次都第一名来。”原来孩子们心里清楚地很呢?我原本想说那以后请你们早点来,一想不对,孩子们来园的时间是由家长控制的,早来晚来可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那到底怎么办呢?我想听听孩子们的意见,于是我皱着眉头说:“怎样才能让每组小朋友都玩到呢?”孩子们纷纷出注意,菲菲说:“把积木分出来。”我就照着她做,拿出六只箩筐,结果每组分到的积木很少,鸿飞说:“我们轮流玩,今天第一组,明天第二组,后天第三组。”小朋友觉得这个主意不错。可玩了几天,问题有来了,因为教室里有六组,孩子们有时记不清,到了星期四第一组的小朋友就来告状,老师他们玩过了,今天应该轮到我们了,有的小朋友还钻空子,是我们,是我们。我想怎样才能让小朋友清楚地知道呢?我忽然看到小朋友的五角星栏,(为了鼓励小朋友用筷子吃饭而设置的专栏)有了主意,就问:“小朋友,你们吃饭的表现好吗?得了几颗星?”马超说:“四颗。”林宇说:“五颗。”“你们怎么知道的?”小朋友异口同声地说:“墙上画着呢!”我立即说:“那怎么样才能清楚地知道宝高积木轮到哪一组呢?”聪明的诚诚说:“也在墙上做好纪录。”后来根据小朋友的意见,我们设计了表格,轮到第几组玩,值日生就在表格里写上自己组的数字,这样就不会搞错了。(其实,规则往往由孩子们自己制定比较好,因为是集体制定的,公认的,谁违背了就会被冷落或否定,虽然比较烦,比较慢,但效果却很好)
插曲二:换着座位玩
一次,同时坐在第五组的强强和艳艳争吵了起来:“我要玩管状积木。”“不行,我要玩螺丝积木。”(以为大家讨论过,一张桌子上只能放一种积木)换了以前,我会说你们划拳,谁赢了,就听谁的。可细细想来挺不公平的,输的小朋友心里肯定不服气,那怎么办呢?今天我想和小朋友谈谈这个问题,于是我说:“你们石头、剪刀、布决定吧。”果然,艳艳输了脸色都变了不情愿地拿者管状积木离开了,我来到她身边轻轻地问:“今天你是不是特别想玩管状积木呢?”她点了点头,我说:“那第六组的桌上没积木,你就先在他们的位置上玩一会吧,等他们来了再想办法。”本来,我是想满足艳艳玩管状积木的愿望,免得她难过,没想到孩子们玩出新方法来,一会儿天浩来了,见艳艳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便急着说:“这可是我的位置呀!”艳艳神气地说:“老师说可以坐在别人的位置玩自己喜欢的积木。”(我可没什么说)天浩楞了一下,便到别的组去找他喜欢玩的积木了,他来到第一组看到蒙台梭利积木,就坐在海潮的位置上。海潮来了便问同样的问题,天浩说:“我喜欢玩这种积木,老师说可以的。”(孩子们总爱把老师拿出来作挡箭牌)海潮也站了一会儿,发现她的好朋友可心旁边的位置空着,便跑了过去,欢天喜地地坐下来,两人有说有笑一起合作了起来。就这样有十多个孩子换了位置玩,今天评价作品时,我重点评价了换座位的事我故意问:“天浩、海潮、烨烨你们怎么都换了座位?” “老师我喜欢玩第一组的积木。”“老师我和我好朋友坐在了一起。”就这样孩子们规定搭积木时,可以找自己的好朋友一起玩,也可以找自己喜欢的积木玩。
几天下来又发现了新问题,有的孩子不同意别人左在自己的位置上,因为也喜欢玩自己组的积木,后来经过讨论、商量,我们把结构游戏的场地扩大到了午睡室、活动室、建构室,这样原来六种积木同时开放,变成八种、九种、十种积木同时开放,当然,在自己的活动中,孩子们制定了其它相应的规则。(规则制定好往往不是一成不变的,当事情发展变化后,只要我们仔细地观察,一个一个的解决,小朋友就会在遵守规则中玩得津津有味)
插曲三:不爱玩变成我爱玩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花片积木经常无人问津,原因是小,难成型,如果要搭得好,要花费很长时间,而且中班小朋友的能力有限,只会搭长形、方块、小花、小碗形状。有一次我发现较内向的初阳小朋友独自在角落里玩花片,他搭了一架飞机,十分单调:一条直线,两条斜线。而玩小太阳积木的顺超也搭了架飞机,不过外形大,装的零件多。于是在评价时我把这两件作品同时展示,请小朋友评一评谁搭得好,不容置疑,小朋友一致认为,顺超搭得好。于是我启发说:“他们用的积木一样吗?”“不一样。”“你们试过用花片搭过飞机吗?”小朋友都摇摇头,我乘机大大的表扬了初阳,认为他能用花片尝试搭飞机,很令人佩服。同时,我把自己用花片搭的房子、自行车、公共汽车展示(其实这是我早准备好的,不过时机未到)迎来了小朋友的啧啧称赞声,我向小朋友提出了希望,试一试没有玩过的积木,你的本领会更大(其实小朋友不爱玩花片,是他们的构建能力有限,在几次尝试中,孩子们发现花片搭出的物体简单费时又不好看,所以这时就需要老师直接帮助,通过范例、图片帮助小朋友积累构件的技能。所以小朋友争着去玩花片,而且拼搭、围合、组合的技能更好了)
尾声:插曲不全完
一个月下来,孩子们搭建的兴趣仍很高,我想这是师幼互动的 结果,其实在结构游戏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如合作少,平行多;重复多;创新少;坚持性短,更换材料次数多等等。我想问题需要一个一个的解决,要让孩子自己去发现,自己去尝试解决,这样孩子们对结构游戏才会才会保持新鲜感。
从这件事中我体会到老师的工作并不是按照计划原样实行,而是需要保持敏感和开放的心态,随时观察孩子的反应,产生的问题,和孩子一起采取有效地方法来解决。工作落实到每件小事上,这是老师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