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家园共育的重要性

作者:   来源:  录入者:admin  发布时间:2022年01月12日

[摘要] 家园共育是一种有互动有统一的教育活动,家长积极主动地配合和支持幼儿园的工作,同时,幼儿园要服务于家庭教育,鼓励、引导、接纳家长参与幼儿教育。针对当前家园共育出现的普遍问题,结合其影响因素,认识其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性,总结出促进家园共育顺利开展的有效策略,以幼儿的身心发展为出发点和中心点,提高保教质量,完善保教措施,实现促进幼儿和谐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

[关键词] 幼儿园;家园共育;重要性;实施策略

一、问题提出

家园共育,即幼儿园与家长共同对幼儿实施教育策略,双方均为促进幼儿发展的主体,彼此积极主动地沟通,互相了解、互相配合,共同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充分强调了家园共育的重要性。为使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满足成长中多方面发展的需要,让幼儿在快乐童年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幼儿园与家庭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教育的三大组成部分,三者缺一不可。其中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起点,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的奠基阶段,二者都对幼儿的教育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幼儿的发展造成深远影响。随着信息化时代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家长和教师意识到有效的家园共育的重要性,为了更好地开展家园共育,幼儿园和家庭双方纷纷开始了探索。目前在开展家园共育的过程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一)家长对家园共育重视度不够,教师与家长的观念存在分歧

普遍有人认为,幼儿教师的工作就是带孩子玩,照顾孩子的吃喝拉撒而已,有的还认为把孩子送到幼儿园,教育孩子是教师的责任和职责,这种老旧不科学的观念体现出对家园共育的重视度不够。随着现代人的学历越来越高,出现了一批有自己育儿理念的家长,他们有自己的想法,会对教师的教育方法产生质疑,而幼儿园教师多是经过专业学习,在幼儿教育方面有自己专业方法,为了教育好班级里的孩子,教师会要求家长配合自己的工作,这就可能造成教师与家长之间的育儿观念出现分歧,如果不及时进行沟通,互相了解各自的想法,必定会对家园共育的效果产生消极影响和阻碍。

(二)家长主动参与性不高,忽视了幼儿在家园共育中的感受

当前家园共育开展的形式普遍为家长会、亲子活动、家长开放日、园报和网站。幼儿园定期举办家长会,分为体验式家长会和传统式家长会,举办家长会意在向家长汇报幼儿在园情况,但这种指导缺乏针对性和实践性。在各种家园共育的形式中,家园双方将注意力更多的放在二者的组织和配合,却在策划和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忽视了家园共育的对象——幼儿在活动中对知识经验的直接获取和感受。

(三)家园共育缺乏有效的沟通途径

充分有效的沟通,能增进双方互相的了解,能更好的达到活动的预期效果,实现预设的目标。但目前家园之间往往会缺乏沟通,在开展家园共育活动之前,一方面教师没能很好宣传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家长对所开展的活动缺乏了解,把活动当成了任务来参与和完成,导致家长在参加活动时缺乏积极主动性;另一方面家长的想法和需求没有及时传达给教师和幼儿园,就跟着教师的安排去参与,导致教师将大部分注意力放在了家园共育是否顺利开展,忽略了家园双方之间的有效沟通。

二、研究方法

笔者查阅大量文献,结合观察法,对幼儿园开展家园共育工作进行观察,最终整理所收集的资料并撰写本文。

三、研究结果

家园共育是一个整体、系统的工作,不仅包括育幼儿,还包括育家长、育老师。这不是家长和老师一起培养孩子这么简单,而是需要对家长、对教师、对孩子进行多方面多维度的培养和教育,以真正达到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要求。同时,影响家园共育开展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

(一)家园共育开展的影响因素

1、缺乏相关法律制度的支持和保障

我国现有的学前教育的法律法规中,家园共育方面的内容提及得少之又少,没有政策和法律来支持和保障家长参与幼儿的教育,对家长参与的权利规定也是十分模糊,缺乏明确规范的细则,因此导致家长不能真正意识到参与孩子教育的重要性,也不能明确教育孩子是家长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

2、工作开展深度不够,知识经验不足

当前家长工作的开展不比幼儿工作来的细致和系统,相关专业对家长工作的研究也缺乏深度。当遇到一些不好说话的家长时,家长的态度深深影响到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导致不够重视教师与家长对问题的沟通和交流,出现应付工作的情况。加上开展家长工作需要具备较多的学科知识,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许多年轻教师在家长工作方面的知识经验不足,面对家长时不够自信,甚至胆怯,影响着家园共育工作的开展。

3、专业理论指导薄弱

从专业研究成果上看,关于家长工作方面多是已有工作经验的分享,而涉及家园共育基本问题的研究很少学者进行,直接用于指导实践的应用型研究也鲜有人进行,专业理论支撑的匮乏很容易导致实践走入错误方向。

幼儿园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础阶段,对幼儿的发展影响深远。 其重要性被越来越多的家长所认识。

(二)家园共育开展的重要性

1、是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因素

就心理发展的阶段性而言,幼儿时期是语言能力、心理塑造以及社会性发展的重要阶段,从某种意义上说,幼儿的心理教育程度完善与否将决定幼儿将来的社会人格塑造是否完整,同时,这一时期也是提高幼儿学习能力与塑造个性的良机。心理学家艾里克森所指出的,父母对孩子的良好态度为儿童以后形成正确的社会态度奠定了基础。可见家长对幼儿的影响是幼儿园不可替代的,同时也是影响幼儿教育质量的不可忽视的因素。

2、是幼儿园工作中最关键的环节

家园共育符合《纲要》的指导要求,不论幼儿园还是家庭,都在为幼儿的健康快乐成长作服务。做好家长工作,与家长建立平等、友好的关系,得到家长的配合有利于幼儿园的工作开展。

3、是家园之间沟通的途径

幼儿的成长主要处在幼儿园和家庭两大环境中,不同教育环境的教育情况需要教师和家长双方及时、深入的交流,而家园共育为家园之间的沟通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和机会,教师和家长可以在家园共育中保证保教工作的一致性和完整性,建立和谐的家园关系。

四、结果讨论

为了达到家长了解幼儿的一日生活和教师的工作的目的,争取实现家园配合,幼儿园、教师、家长都应有效、顺利的开展工作,促进家园共育的教育作用实现最大化。

(一)尊重并平等对待每个家长,建立有效的沟通途径

家园共育中的日常、及时的沟通最值得重视。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就是沟通,沟通才能解决问题,即使存在分歧也应保持沟通,不然会导致越来越深的隔阂,阻碍家园共育的顺利进行。每个家庭、每位家长都是平等并值得尊重的,不论他的学历和素质如何,而教师在于家长的沟通中,积极主动友好的沟通态度也是必不可少的。多交流家长关注的,适当的时候换位思考,站在家长的立场考虑问题,体会家长的想法和需求,让家长既了解了孩子,又明确了教育方法,达到共同教育的目的。

转变观念,提升教师和家长的教育素养

首先,教师和家长都应不断学习,学习新的教育理念,转变老旧观念,掌握科学的育儿方法,统一教育目标,共同促进幼儿全方面的发展。其次,教师和家长在沟通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素质和涵养,提高自身的沟通能力,学会平和、包容地听取他人不同的意见和建议。最后,教师要发挥出自身的组织能力,在组织各种形式的家园共育中,做到认真细致、灵活应变,家长应主动发挥优势,积极参与活动,配合教师完成相关工作。

(三)勇于探索,丰富家园共育的形式

在保持常见的家长会、亲子活动、园报和网站的基础上,可以考虑增加定期组织家长进行专业学习,开展家长—教师岗位体验活动,举办家长开放日,提供平等对话和交流的平台,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如:QQ、微信、公众号等平台)的优势,快速拉近幼儿园与家庭、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家长、孩子与孩子的距离,让家长体会幼儿园生活的作用和意义,促进家园共育工作的有效、顺利开展。

家园共育工作是一门艺术,家长与幼儿园之间共同的教育目标决定了两者之间相互协调、紧密配合的必然性。只有家庭和幼儿园保持一致的教育目标和要求,坚持营造相互认可和配合的家园互动环境,不断将家长工作做的更加细致和深入,就一定能使家园共育之路走的更宽、更远。

参考文献:

[1]高泗菊. 浅谈幼儿园家园共育的有效实施策略[J]. 教育现代化,2017,4(25):230-231.

[2]梁乐敏. 新时期家园共育工作的有效“结合点”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2016,(25):266-268. 

[3]贾丽丽. 对幼儿园实施家园合作共育模式的思考[J]. 学周刊,2016,(20):248-249. 

[4]杜辰. 浅谈幼儿教育中的家园共育[J]. 学苑教育,2016,(06):15. 

[5]黄建荣. 开展幼儿园家园共育工作的策略[J]. 广西教育,2015,(29):123-124+128. 

[6]李瑜. 幼儿园“家园共育”教育模式的有效性探究[J]. 西部素质教育,2015,(02):120. 

[7]赵梦娇. 关于幼儿园家园共育的研究[J]. 求知导刊,2014,(07):79. 

[8]田春. 幼儿园家园合作共育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 新课程(下),2013,(11):18-19. 

[9]毛小碧. 携手合作  家园共育——浅谈幼儿园家园合作新思路[J]. 快乐阅读,2011,(14):32-33.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