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在不断地向前发展,我们的教学思想也发生了转变,目前更加重视素质教育的培养。这对于幼儿园教学也同样如此。当前很多的学校和家庭都开始意识到美术教学对幼儿培养的重要意义,也开始采取有效的措施落实美术教学活动。而在美术活动的指导中,陶行知思想起到了很重要的意义,它成为了我们开展美术活动的指导思想。下面我们将从陶行知思想出发,浅析其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应用的具体表现。
一、陶行知“生活即教育”在美术活动中的运用
《纲要》中提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因此,美术教学活动与幼儿生活体验和生活实践相互整合能突出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有效的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
(一)从生活环境出发
例如开展观察鸡蛋的活动。“鸡蛋”是幼儿在生活中经常食用的,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物。通过用感官感知鸡蛋的颜色、大小、形状,并让幼儿利用食过的鸡蛋,通过变废为宝让幼儿使用粘粘、贴贴、撕撕和画画在鸡蛋上画自己喜欢的图案。然后口头描述自己鸡蛋的颜色和图案,幼儿在表达中对于生活中存在的美术有了初步的认识。整个活动幼儿的兴致都很高涨,都愿意参加到美术活动中。我先请孩子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鸡蛋的颜色、花纹等等,这也体现了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接着我向幼儿出示课件,让他们观察了不同鸡蛋壳上的美丽图案,说一说有什么样的花纹,为下面的活动打下基础。 活动中,幼儿都能够积极地与同伴说一说自己在平时看到的鸡蛋的样子,整个活动氛围十分融洽,通过活动激发了幼儿们对美术活动的兴趣,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幼儿创造、表现能力,初步实现教学目标。
(二)从社会环境出发
大自然是一个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它为幼儿的艺术创作提供了天然的素材。我们进行的美术活动要能够从幼儿的生活中选择素材,比如石头、树枝、种子、树叶等等作为活动创作时候的材料。这些随手可得的材料提供令孩子们既熟悉又新奇,它们贴近幼儿的生活,易于唤起幼儿的创作热情与创作欲望激发幼儿活跃的思维,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中受到启发,发挥出他们的创造力。秋天到了我们可以设计关于落叶为主题的活动,让幼儿收集叶子,与家长完成了一幅幅美丽的树叶拼贴画。最后在我们的教师或者是幼儿园的布置上也要侧重生活化的美术。教师还可以带领幼儿一起设计和布置美术主题环境。让幼儿在亲手设计和布置中能够充分感知到生活和美术的关系。
二、陶行知“六大解放”在美术活动中的运用
(一)“六大解放”内容
六大解放”的思想,是陶行知先生思想中的一部分,要求学校在学习的过程中,解放孩子们的头脑,让他们充分发散思维;解放孩子们的手,减少对其的限制,让他们大胆的去干去做;解放眼睛,让孩子观察世界;解放嘴巴,大胆的进行表达和描述;解放空间,不在局限于室内的环境,走进社会走进大自然,去接触“活”的教材;解放儿童们的时间,不再对其强行规划,让他们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做喜欢的事情。这一理念的提出,为我国教育界指明了全新的教学方向,更是对幼儿教育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因此在进行美术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也要充分的展示出这一理念的要求,保证孩子们在创作的过程中得到能力的有效提升。
(二)“六大解放”在美术活动中的运用
幼儿作为受教育群体中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他们还不具备较强的表达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为了能够提高幼儿的这两个方面能力的形成。我们需要将陶行知的六大解放融入幼儿美术活动中,不仅能够打破传统灌输式的教育观念,还可以解放幼儿的创造力。一方面我们需要解放幼儿的头脑,唤起他们进行创造和想象的愿望。
例如中班美术活动“放风筝”中,让幼儿利用周末和爸爸妈妈去公园放风筝,观察风筝飞行的状态和放飞风筝的动作,通过在活动中交流,引导幼儿认识在有风的时候才能将风筝放飞,并在绘画过程中将风筝的形态完美地展现出来。在中班美术活动“蜗牛”中,可以先请幼儿与家长利用空余时间上网观看蜗牛的图片,观察蜗牛的形态特征;活动时,带领幼儿到大自然中寻找蜗牛,引导幼儿更加直观地进行感知,让他们在大自然中获取更丰富的经验。
即便是我们在黑板上画了一个简简单单的圆,幼儿都会对这个圆产生无限的遐想。因此我们教师要想贯彻落实解放教育思想,就绝不能对幼儿进行思维定式,不能够赋予圆特定的含义,而是要鼓励幼儿能够展开想象,充分进行发散思维。另一方面我们还需要解放幼儿的双手,美术活动本身就是一个实践性的活动,为此我们需要给幼儿充足的时间去进行动手操作,可以是拼接、可以是雕刻也可以是绘画。幼儿的世界往往比成年人更加丰富和生动,而教师要做的就是鼓励幼儿抱有这样的热情。
三、陶行知创造思想在美术活动中的运用
在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今天,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教育思想有很高的借鉴价值,特别是运用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来指导现代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以实现幼儿在美术活动中创造性地自我表达和自我表现的目标。
传统的绘画教学课就是教师拿出范画,幼儿学画,之后才会有现在大部分教师口中评价幼儿作品“像不像”的说法。指南中指出“每个幼儿心灵都有一颗美的种子!”我们想要培养幼儿的创造力一方面我们需要让幼儿的想象力得到激发,能够将眼中看到的和心中所想的通过绘画或者是雕刻表现出来。虽然教师一再强调要和其他小朋友画得不一样,可孩子的作品还是逃不出这个“魔咒”,基本上都千篇一律。正是教师辛辛苦苦的示范与讲解剥夺了孩子的自主观察和创造性表现。可见,传统的美术活动往往以教师为中心,画什么和怎么画都是教师规定,压抑了幼儿的创造力。要让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童心自然流露,充满激情地自由创作,我们就应该转变以往的“要我画”为“我想画”。
教师在组织幼儿进行美术活动时,应该多鼓励幼儿能够大胆地想象,勇敢地进行创造。教师要能够走到幼儿中间,了解他们的认知习惯,从而用幼儿的目光去审视他们的作品,而不是对他们的一些比较奇怪的认知一味地否定。另一方面我们的美术活动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幼儿园内,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多带幼儿走出去,多观察和接触外面的世界,毕竟我们的艺术创作都是源自于生活的,只有让幼儿具备了丰富的生活经验,他们才能够创作出更优秀的作品。因此在指导幼儿参加美术活动时要特别贯彻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
【结语】总而言之,幼儿园美术活动课程尤为重要,在活动教学中,教师要秉持陶行知的教育理念,通过利用多种活动材料,为幼儿创造自由创作的环境,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充分发挥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性。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兴趣需要,开展适合幼儿的美术教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