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游戏化后幼儿角色游戏材料投放之我见

作者:   来源:  录入者:admin  发布时间:2021年09月08日

课程游戏化后幼儿角色游戏材料投放之我见

摘要:

角色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游戏活动,其中角色游戏材料是幼儿开展游戏活动的物质基础,是幼儿建构知识的依托,是促进幼儿发展的载体,材料的科学投放,能增加游戏情节、丰富游戏内容,让幼儿在操作材料的过程中获得信息、积累经验、发展能力。因此,探索在角色游戏区域如何科学地投放各种材料,以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需求,显得尤为重要。在此,结合幼儿角色区域游戏的实践探索,从材料投放的种类和数量的合理性、材料投放的多变性和可替代性、材料投放的递增性和新旧比例、材料投放的适时性和层次性来分析现课程游戏化后角色区域活动。

关键词: 角色游戏 材料投放 合理性 多变性 可替代性 递增性 适时性 层次性

皮亚杰说:“儿童的智慧来源于操作。”材料既是引发幼儿主动探索欲望的刺激物,又是他们认识物质世界的中介和桥梁。与幼儿的年龄特点、经验、能力和需要相适应的材料,能够引起幼儿的好奇心,使幼儿不由自主地产生“我要玩一玩”的想法,区域游戏活动中最重要的就是材料投放的重要性。  

角色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游戏活动,在游戏中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游戏材料,按照自己的方式与游戏材料发生作用,其中角色游戏材料是幼儿开展游戏活动的物质基础,是幼儿建构知识的依托,是促进幼儿发展的载体,材料的科学投放,能增加游戏情节、丰富游戏内容,让幼儿在操作材料的过程中获得信息、积累经验、发展能力。因此,探索在角色游戏区如何科学地投放各种材料,以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需求,显得尤为重要。在此,结合课程游戏化后幼儿角色区域游戏的实践探索,作如下粗浅的分析。

材料投放的种类和数量的合理性

由于幼儿身心发展水平、知识经验不同,教师在选择、投放区角材料时,既不能高于也不能低于幼儿的认知水平。

在小四班的医院中,三个小朋友刚穿上白大褂,就迫不及待地争抢着桌上的那套听诊器、压舌板、体温表、注射器、药瓶、X光片……他们一会摸摸这个,一会儿摆弄那个,围着一堆材料忙得团团转。当有人抱着娃娃来看病时,三个人一起围过来,不问青红皂白就给娃娃打针。

    大一班特色餐厅橱柜中物品摆得满满的,大部分都是包子、饺子、饮料、牛奶,一位顾客兴冲冲地来到餐厅,在柜台前看了很久,问服务员:我要打包一份炒粉,带给我们汽车城的设计师吃,有吗?服务员说:没有,饺子行吗?顾客:那我回去问问他行不行。

    小班幼儿的注意力以无意注意为主,其活动受外界刺激的直接影响,随意性较强,因而对周围成人活动的认识也往往是片面的、不完整的。他们还处在平行游戏阶段,游戏满足于对材料的操作和对同伴的模仿,不会合作,角色分工也不明确,在游戏时以物代物的能力不强。案例1中,教师为幼儿提供的游戏材料,是能直接引起他们对生活经验回忆的成品材料,但材料的种类多,相同种类的材料又数量不足,以致发生争抢和混乱。大班幼儿随着对社会认识的加深和直接经验的丰富,他们的游戏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案例2中同类的材料数量多,但种类少,制约了幼儿游戏的发展。

    因此,在不同年龄段的游戏中,教师应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和游戏水平投放不同种类和数量的游戏材料。对于小班幼儿角色区,在一个时期内提供的玩具和游戏材料在种类上可适当少一些,而同类物品在数量上应多一些,以满足幼儿之间相互模仿游戏的需要。而中、大班角色区投放的材料种类要多些,同类材料的数量则应根据游戏的需要来确定。

二、 材料投放的多变性和可替代性

  角色游戏的开展与深入都离不开各种各样的材料,一般包括高结构材料和低结构材料两大类。高结构游戏材料指的是外观美丽、结构固定,使用起来比较单一的材料,也就是幼儿园里买来的一些成品玩具,如小床、厨具等;而低结构游戏材料指的是那些没有定型、没有固定的用法、没有具体特征的半成品材料,幼儿可以用它们来以物代物,或是制作成成品,一物多玩的材料。

  在中一班的  娃娃家  中,妈妈在做饭,她准备好了刀具,拿起一个西红柿切了切,切不动!拿出一个鸡蛋敲了敲,敲不开!只好将西红柿和鸡蛋整个地放进炒锅里,过一会儿,她准备把炒好的菜盛进餐盘中,圆滚滚的西红柿和鸡蛋又掉了出来。

     在大二班的美发屋里,一位顾客洗、剪好头发后说:一会儿我要去表演节目,想烫个卷发。美发师想了想,在材料箱里找出了一些废旧的笔管当卷发筒,动手给顾客烫发,并用小木夹固定……

     从中班的“娃娃家”案例中看出,幼儿面对直观、功能单一的游戏材料,只能被动地操作、摆弄,游戏中幼儿的主动性、创造性被剥夺了。而大班的“美发屋”中,教师通过投放可变化的具有替代性的游戏材料,幼儿通过以物代物的方式使用材料,并将更多的生活经验引入游戏活动中,既促进了游戏情节的进一步发展,又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实践探索中得知,在各种角色游戏中,教师有必要投放一些较为逼真的高结构(成品)材料以促使幼儿尽快进入角色。随着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他们越来越多地使用代用品和符号物,教师更需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提供可以反复使用或能创造性使用的低结构(半成品)材料及以物代物的材料,如橡皮泥、各种质地的纸类和布类、各种形状的纸。盒、塑料花片胶粒、木制品、美工材料等等,来拓展游戏情节。因此,每个班级都应该配有一个百宝箱,平时收集一些安全、卫生的废旧材料放在里面,让幼儿根据需要自由选择使用。

三、材料投放的递增性和新旧比例

角色游戏中材料投放的递增和幼儿的新旧材料有些密不可分的关系,新材料的投放也不是越多越好,越丰富越好,实践证明,游戏中,不同认知水平与生活经验的幼儿,其所处的在游戏阶段是不一样的。

为了进一步丰富幼儿的游戏内容,教师应根据幼儿游戏的阶段性特征逐步准备材料,让幼儿在掌握旧材料的游戏规则后与新材料互动,在逐步掌握新材料规则的同时丰富游戏内容,下面以“娃娃家”为例来加以说明。小班上学期,幼儿处于独自游戏阶段,没有家的概念和明确的角色意识,只是满足于对材料的操作,很少与同伴交往。这个阶段可投放以下材料:娃娃、桌椅、床、炉灶、锅、刀具各一套,碗勺各两个和少量的半成品。小班下学期,幼儿的游戏情节开始丰富,有与同伴互动的愿望,但此时幼儿的游戏交往以自我为中心。该阶段可增加围裙、桌布、篮子、奶瓶等。中班上学期,幼儿游戏中的交往明显增加,但缺乏交往策略,因此纠纷较多。此时提供的成品材料,如娃娃、桌椅、床、炉灶、锅等物品,其大小、数量应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做适当调整,尽量贴近幼儿的生活,并可增加电话、冰箱等物品,同时增加适量的半成品材料。中班下学期,幼儿的游戏水平呈两极分化,部分幼儿仍满足于对材料的操作,交往范围较小,此时提供的成品材料可增加微波炉、围合家用的栅栏等,半成品材料可以增加橡皮泥等。大班上学期,幼儿游戏中的交往不断增加,自主性明显增强,游戏中的纠纷大多集中在角色的分配和各自职责的分歧上。此时提供的成品材料中可增加洗衣机、电视机、剪刀、胶水、划分家庭房间用的隔板等,半成品材料中可增加泡沫纸、即时贴、白纸、皱纹纸等。大班下学期,幼儿不再满足于每天固定不变的游戏,即使游戏的场所、同伴、主题可能长时间不变,他们的游戏情节却是每天都在变化,游戏富于创造性和个性。此时提供的成品材料可增加衣柜、衣架等,半成品可增加大小不一的纸盒、质地不同的布类等。

我们在中班年龄段投入了不同比例的新旧材料,实践证明:新旧玩具比例在1:10时,幼儿容易产生争抢或忽视新材料,从而阻碍了游戏情节的发展;在新旧玩具数量相等时,幼儿互相交换材料的现象较多,但创造性的行为不多;新旧材料的比例为2:1时,幼儿更多的注意力在新材料上,又忽视了旧材料。只有当新旧材料的比例在1:2或是1:3时,材料的使用效益才会发挥到最大限度,幼儿容易创造性使用新旧材料,游戏水平有所提高。

四、材料投放的适时性和层次性

角色区材料还可以根据主题适时或幼儿的活动情况投放材料,幼儿在对材料直接感知和具体操作的过程中,不断动手动脑,向自己提出新挑战,想出对材料的新玩法,在发展兴趣的同时发展了智力,提高了幼儿动手实践的能力。

材料的提供不能一成不变,而要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的能力不断地及时调整提高及时调整和补充材料。这就是材料准备的适时性,也可以称为动态性。如前段时间发现备受幼儿喜爱的图书区无人问津了,通过对幼儿区域活动的观察和了解,发现图书区里的图书因投放时间长,有些内容已经陈旧,不能满足幼儿阅读的需求。于是我让动员家长将幼儿家里的图书带到幼儿园,是每个孩子最喜爱的一本,一起来分享阅读,一起制作故事里面的角色头饰来进行表演。果然,图书区里又恢复了往日的热闹。

材料投放不仅在考虑适时投放的同时还要有层次性,我归纳出纵向和横向两方面进行考虑。

(1) 注意纵向层次性

针对孩子爱模仿的心理特点,可以出示几份相同的材料,以满足幼儿的需求。

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要求,分解出若干个能够与幼儿的认知发展相吻合的,可能的操作层次,使材料“细化”。适时投放材料,不要一下子投入进去,应该分批不断更新,让孩子们有新鲜感,有不断参与活动的兴趣。投放的材料还要在品种和难度上呈现层次性。如医院里药瓶的投放,小班直接给药瓶就可以;中班的药瓶里可以分别装同颜色不同形状的材料,代表不同的药片;大班的药瓶里则可以分别装上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材料,分别代表不同治疗效果的药。在幼儿操作时,给予适当的引导,让孩子能够有导向地选择适合自己的材料,用自己的方法探索,在操作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2) 注意横向层次性

区域材料投放还应关注幼儿的个别差异,为能力不同的幼儿提供难易不同的材料。同一年龄段的各方面发展水平不一,如在小班的豆豆加油站游戏中,我为幼儿提供了不同大小的豆豆和使用难度不同的工具,如筷子、调羹、镊子,允许能力不同的孩子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不同的工具为豆豆加油,从而让每个幼儿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总之,教师要做有心的观察者,从了解幼儿的兴趣,需要,不同水平等,创设有意义,有层次,丰富的游戏材料,引导幼儿积极主动探索,教师一定要观察及时,沟通及时,交流幼儿活动区的情况,做到材料的互补,资源的共享,让材料真正地为幼儿活动服务。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