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引领下的小班美术活动剖析
洛社中心幼儿园 张珏
《指南》指出:“幼儿艺术领域的学习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由此可见,艺术的关键在于教师“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幼儿“感受和发现美”,以及“表现和创造美”。那么,教师如何创设?创设怎样的条件和机会?这是教师需要着重从自身方面来思考的。幼儿感受、体验和发现美了吗?是怎样表现和创造的?这是幼儿在活动中的具体表现。
在具体实施美术教学活动中我们常常容易走进以下误区:
一、目标定位高,忽视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
1、小班幼儿绘画发展处于以涂鸦期为主并逐步向象征期过渡的阶段,即使能够添画,画面上图样间也是无联系的。2、不允许幼儿“犯错”。其实幼儿在绘画时,所谓的“错误”是教师认为幼儿画的和自己原先设想的有差距,在指导过程中,对其加以批评、指责,使幼儿丧失了绘画兴趣。
二、重艺术知识和艺术技能的传授,忽视创造潜能的开发。
《指南》中指出,“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和创造美”,幼儿是用自己的方式,而不是我们强加给幼儿的,这一关键点我们做到了吗?在美术活动中,孩子只是纯粹地模仿,离开了样本就无法下笔,只是被动地跟着书本和老师的思路走,造成没有个性只有共性的毫无创造性的作品。作为教师应该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鼓励幼儿大胆创造,将自己的所想所说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老师也应该为幼儿提供多元化的艺术欣赏用品,而不是一张单一的范画。对于小班幼儿,老师应该提供一些幼儿感兴趣的绘画题材,在作画过程中给予幼儿最大的提示和启发,同时要提供多种材料,以此激发幼儿动手创造的兴趣和愿望。
三、注重结果,忽视艺术活动的内容、形式以及与其它领域之间的有机整合。
我们往往关注更多的是结果,也就是幼儿在活动中的具体表现,是不是学会画这样物品了?这幅画画得像不像了?忽视了教学情境的创设,忽视了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们不喜欢或者学不好。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以游戏情景为切入点的活动孩子们是最感兴趣的,老师可以创设一些游戏情境,比如我们在开展“春天的花儿”活动中,我设计开展了“越开越大的花”这一绘画活动。打开课件让幼儿观察花朵的生长过程。“花园里钻出了一朵小花,是什么形状的呀?这是一颗多么小的小花籽呀,来我们做成一颗小花籽(幼儿蹲下来)哎呀,小花籽长大啦,(幼儿慢慢变高半蹲)。小花还想长得更大更高,太阳公公来帮忙了,发出暖洋洋的光照着小花,小花儿伸伸懒腰,又长大一些了。(看看谁的花朵的高);呼呼呼,风姐姐轻轻吹着,小花抖了抖了身体,又长大了一圈。(幼儿动作慢慢变大)。滴答滴答,小雨点落在小花身上,小花喝着雨水,挺直了胸膛,越长越大了,开成一朵美丽的花朵啦。孩子们似乎真把自己当成小花了,通过孩子们的肢体语言让花籽经过各种营养的补充,开始慢慢长大,变成一朵漂亮的小花。
在老师的鼓励下,一个个拿起了记号笔,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都急着在纸上画出美丽的花朵,有的画了一个三角形的花籽,慢慢的开出了三角形形状的花朵;有的幼儿画了圆形的花籽,慢慢的开出了圆形的花朵;有的画了方形的花籽,慢慢的开出了方形的花朵……在分享过程中,孩子们都积极的介绍了自己的作品。最后,再次让幼儿做一朵花籽,每位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现花朵慢慢长大的过程,让孩子感受开花美的过程。
在活动中,教师根据幼儿已有的经验,利用形象生动的课件,夸张的肢体语言将孩子带入了美丽的春天,活动既整合了语言内容,又整合了幼儿对春天的认知,激发幼儿大胆想象,表现出了春天的美丽,花儿的美丽。幼儿在活动过程中不仅体验到了游戏的快乐,在绘画表现上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四、活动形式单一、忽视带给幼幼儿丰富的审美愉悦体验。
《指南》中提出要和幼儿一起感受、发现和欣赏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中美的事物。和幼儿一起发现美的事物的特征,感受和欣赏美”单纯的一张教师的范画,并不能给幼儿丰富的审美愉悦体验。而是要提供图书、照片、绘画。在提供了这些作品后让幼儿自主选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模仿或创作,成人不过过多要求。在美术作品中,更多的也是蜡笔画、颜料画的学习与尝试,对于剪纸等其他形式的接触也很少。
五、教师干预过多,过分热心指导与帮助幼幼儿。
指南中指出“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幼儿自主选择,用适宜自己表现的方式去模仿或创作,成人不做过多要求”,孩子们从小就是按照家长、老师的步伐在走,他们的学习只是纯粹地模仿,是我们观念落后,教育方法简单枯燥和急功近利的不良心理的影响。因此,我们要贯彻《指南》精神,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
六、采用单一的评价方式,忽视艺术教育的多元化评价。没给幼儿创作后从作品获得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由于小班幼儿的心理特点是对教师有较强的依恋和信任,加上他们对自我的评价主要来源于他人对自我的评价,因此,教师的接纳、赞许和分享是对他们最大的鼓舞。通过对教师好评的反馈,幼儿会从内心品味着成就感。指南中提出,《指南 》中提出肯定幼儿作品的优点,用表达自己感受的方式引导其提高。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学习让我意识到:孩子就是民族的未来,我们要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一切从有利于孩子的发展角度出发,俯下身子,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他们的需求,给孩子真正需要的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