绳儿乐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要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好动是幼儿的天性,“绳类游戏探索活动”的开展既顺应了幼儿的天性,又为幼儿的心理发展提供了正确的途径与方法.
【关键词】 绳类游戏 幼儿 心理健康
案例描述1:
今天晨间活动,我们玩了“抓尾巴”游戏,小尾巴使用毛线编织而成的,游戏规则是把小尾巴挂在裤子后然后其他小朋友去抓他的小尾巴,小朋友们很欢快的玩着,但是在玩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特殊状况,比如我们班的张伟成是一个活泼但是又有机些任性的孩子,他把所有的小朋友的尾巴拉了下来,然后当另一个小朋友张浩宇去拉他的尾巴时,他却发脾气了,于是,我上前跟他们重复了一下游戏规则,抓尾巴是相互的,别人抓你的尾巴说明他很喜欢你,于是他很乐意的接受了别人拉他的尾巴,除此之外小朋友们还想出了不同的玩法。,把小尾巴横着放在地上,一条隔着一条,然后小朋友从空间跳到另一个空格里。另外我们还抛一抛小尾巴,接住他们在快乐的抛接中结束了晨间活动。
案例分析:
在活动的引入部分,我们结合幼儿以往生活和游戏的经验来激发孩子的想避免了过多的引导,体现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最主要的是我们在本次活动中改变了以往单调乏味的动作训练,让孩子们用自创的不同方法来进行体育锻炼活动。由于玩绳子的方法不限,幼儿在活动中拥有较大的探索空间,因此,在活动中,幼儿所表现出的积极性非常高,能想出许多花样玩绳子,满足了幼儿自主的需要。同时,小朋友在分组活动中交流次数的频繁,也促进了幼儿交往能力的提高。不管教师在游戏前对游戏的预设有多全面,都不可能完全预测幼儿在玩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活动中关注幼儿的兴趣、经验和表现,只有不断的引导推进游戏,幼儿才会越来越喜欢游戏,游戏才会真正促进幼儿发展。当幼儿不喜欢游戏时,教师要“顺”,当我发现幼儿不喜欢游戏时,没有按自己的想法调整游戏或是强迫幼儿继续游戏,而是了解幼儿放弃游戏的真实原因,顺应他们的想法,并将调整游戏方法的权利交给他们。这样,给了幼儿更大的自由度。
总之,游戏是幼儿最好的学习,我庆幸,在快乐的“跳皮筋”游戏中,幼儿得到了发展。 材料简单、花钱不多,玩法却富于变化是本次活动的特点,针对幼儿在体能发展上的各种差异,满足不同层次孩子的需求,使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尝试了成功的喜悦,从课堂效果可以看出孩子们非常喜欢这样的活动。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也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幼儿游戏蕴藏着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的契机,发展的多样性、差异性、自然性等特点,在游戏中体现地最为淋漓尽致,这是游戏本质所决定的。将健康活动与游戏进行有机的结合,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发展基本动作,提高动作的灵活性,协调性,不失为一个有效途径。
案例描述2:
早晨,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时光,今天我带领孩子们玩一个有关绳子的游戏——扭扭绳,提供不同的绳子或线,让幼儿弯来绕去地造型创造的乐趣。
我引导孩子认识弯来绕去扭扭绳“有一样东西会像大蛇一样弯来绕去,它是什么呢?”我从身后变出了绳子,首先我展示弯来绕去的各种玩绳方法,幼儿一下子就感兴趣了,通过儿歌配上动作,扭扭绳,真有趣。弯一弯,绕一绕。弯根水蛇踩踩踩,绕条小路走走走。幼儿一边吟唱儿歌(可以自由创编),一边玩绳。小朋友的想象力还是很丰富的,想出了好多不同的玩法,但是我发现有一小部分幼儿对绳子不感兴趣,我尝试引导他们,带动他们的兴趣。
案例分析:
运用绳子造型时,幼儿会将某一形状与一定的事物联系起来。绳子造型的抽象性给幼儿大胆联想留下了广阔的空间,我们老师在这一过程中幼儿萌发的创造性因素要给予肯定和赞许。
小班幼儿年龄小,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主要动力是兴趣和好动性。在组织活动时要注重关注幼儿与幼儿一起玩,在师生互动中培养积极的情感体验,发展幼儿的自信心。
可在区角游戏中,也可以提供不同的绳子或线,让幼儿弯来绕去地造型创造的乐趣。不但巩固到了玩绳的乐趣还能探索出不同的玩法。
案例描述3:
今天,我以一个谈话的方式开始今天的玩绳活动,我想来教小朋友如何系自己的鞋带,活动开展的灵感是因为现在的家长普遍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但在生活上一手包办,忽视孩子动手能力、自理能力的培养。针对这一现象,我们进行了“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的研究,设计了一系列相关的生活活动来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生活能力,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地发展
论:“早上,爸爸妈妈是怎样给你系鞋带的?”于是请会系鞋带的幼儿表演一次,激发幼儿学习鞋带的愿望。我们班的张伟成是一个好学并且好胜心强的人。他看到小朋友会系鞋带。已经迫不及待的想学这个本领了,于是我引导幼儿根据扎蝴蝶结的经验,学系鞋带。鼓励能力强的幼儿帮助能力弱的幼儿,提醒幼儿一定要系紧鞋带,不然鞋带容易散开。比一比,谁的鞋带系得又快又好。活动延伸:在区角中增设自理区,投放扎蝴蝶结的短绸或可穿鞋子的娃娃,可让幼儿继续学习系鞋带
之后,我在区角中增设自理区,投放扎蝴蝶结的短绸或可穿鞋子的娃娃,可让幼儿继续学习系鞋带。
案例分析:
现在的家长普遍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但在生活上一手包办,忽视孩子动手能力、自理能力的培养。针对这一现象,我们进行了“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的研究,设计了一系列相关的生活活动来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生活能力,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地发展。
幼儿园的学习活动既要十分关注幼儿的兴趣和意愿,又要以幼儿的成长发展为出发点;活动既要有序、有组织、有范式,又要有利于幼儿个性发展。幼儿的学习既不应该是被动的机械行进,也不应是随意、无序、杂沓的行为,而应该是以理解为前提的积极、自觉的活动。大班幼儿在健康领域发展目标中提出,能积极参加体育活动 ,动作灵活;有耐力。增强合作和竞争意识,具有一定的勇敢精神和坚持性。通过这一案例来讨论“在健康活动中如何增加动作训练的趣味性,使幼儿能在自己感兴趣的游戏活动中发展基本动作,从而提高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也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幼儿游戏蕴藏着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的契机,发展的多样性、差异性、自然性等特点,在游戏中体现地最为淋漓尽致,这是游戏本质所决定的。将健康活动与游戏进行有机的结合,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发展基本动作,提高动作的灵活性,协调性,不失为一个有效途径。
当幼儿在游戏中遇到困难时,教师以“协助者”的角色发起;当幼儿对游戏的兴趣减弱时,教师以“参与者、引导者”的角色发起;当幼儿对游戏的参与积极性很高时,教师以“鼓励者”的角色发起;当幼儿对游戏的方式提出建议时,教师以“支持者”的角色支持幼儿发起主动互动。只有不断地转变自己的角色,才能使教师对幼儿的影响保持最佳状态并以积极的态度回应幼儿的互动,以积极的方式引导幼儿的呼应。
创设游戏情景导入活动, 使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进入活动中,体现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在这样的学习状态中,师幼交融互动、物我交融互动,学习成为一种生命化的成长过程,幼儿成为独立自主的建设者和成功者。我们可以发现该案例中,最初活动的引发表明了跳绳对幼儿具有挑战价值,所以,从活动一开始自主探索后,到集体探索、直至情节游戏探索,无时不渗透着幼儿自发的因素。我们可以发现该案例中,最初活动的引发表明了跳绳对幼儿具有挑战价值,所以,从活动一开始自主探索后,到集体探索、直至情节游戏探索,无时不渗透着幼儿自发的因素。在本案例中,教师先以一个活动的发起和参与者的身份和孩子们共同探索,形成了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在集体探索的过程中,教师又充当了一个玩伴的角色,起到了较好的主导作用;最后,教师又以一个引导者的身份,强调以孩子为主体,真正体现了孩子的主体地位,也充分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把活动推向了更高潮。在 环节幼儿自主玩绳中,就充分给予幼儿情绪情感宣泄,同时, “游乐场”这些情节要素的创设,使幼儿在这样的虚拟游戏世界中,自主地探索,情绪情感得到了极大的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