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幼儿受挫能力点滴谈
当今社会,市场经济迅速发展,各类竞争日益激烈,失败与成功已成为人们最关注的“话题”!“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已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座右铭。成功者,得意洋洋,骄傲无比;失败者,垂头丧气,无精打采,犹如一只斗败的公鸡,有的甚至一蹶不振,丧失了对生活的信心。常言到:“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幼儿在这种环境的耳渲目染下,也变得特别关注成功,做每一件事情都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变得越来越“输不起”。
在幼儿园进行各类比赛中,小朋友赢了就笑,输了就哭,已屡见不鲜。据报道,几年前在我国举行的儿童国际象棋比赛中,参赛的孩子来自各个国家。面对比赛结果,中外孩子的差异极大。外国的孩子重在参与,不管输赢都很高兴;中国的孩子重在输赢,输了就哭,且哭得很厉害,犹如世界末日来临一般。看到这儿,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反思:平时,我们是不是太注重成绩,而太忽视培养孩子重在参与,不怕失败的耐挫力了呢?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所谓"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美国大发明家爱迪生曾说过:“失败也是我所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的确,失败和挫折是意志的磨刀石,它能使人变得更智慧,更坚强有力。那作为幼教工作者的我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该如何来培养幼儿的受挫精神,使之“输得起”呢?
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价值观,有的人认为自己做事一定要比别人做得好,绝不能比别人差,往往很注重结果;而有些人却注重过程,他关注的不是输与赢,而是可以从这件事中学到些什么,得到了哪些宝贵的经验。而对于幼儿来说,他们心智还不够成熟,各方面都易受大人的影响,根本没有自己的人生价值观,这时,我们就应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使其健康、快乐地成长。有这么一件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次在上美术兴趣班时,我教小朋友学画大鲸鱼,在画大鲸鱼时,我要求幼儿把大鲸鱼画得大些,然后自己动脑用各种花纹、线条来装饰大鲸鱼。前几次课上,我曾教给幼儿一些基本的花纹和线条,因此,在装饰时,大多数小朋友都只会用我教的几种线条、花纹装饰,自己不会动脑想不一样的花纹装饰,都比较单一。在巡回察看幼儿的作画过程,我忽然发现黄婷小朋友竟然自己动脑想出了几种新的花纹,这时,我便表扬道:“今天,老师发现黄婷小朋友自己动脑画出了几种新的花纹,很漂亮。”黄婷听后,脸上露出了高兴的笑容,在接下来的作画中,也更积极了,努力发挥自己的创造力,画出了多种新的花纹。一会儿下课了,家长陆续进来接孩子,小朋友都争着给爸爸妈妈看自己的图画,家长看后,大多都夸自己的孩子画得不错,有进步,可这时,我却听到了训斥的声音:“你看看,你画得像什么?和老师画得怎么一点都不像,别人画得多好,画的时候你在不在动脑筋,看来你是白学了,钱也浪费掉的,以后不要再学了。”是谁在说呀?我回头一看,原来是黄婷的妈妈拿着图画在训斥黄婷,只见她妈妈板着脸,而黄婷则委屈地站在一边不停的扳手指。看到这里,我便走过去,对黄婷的妈妈说道:“黄婷今天画得不错,自己动脑想出了多种新的花纹,我刚刚还表扬她了。”“这样还叫画得好啊,哪里画得像呀?”她妈妈马上反驳道。的确,黄婷今天画得大鲸鱼的外形是不够好,没有画出其基本的特征,但是她在装饰大鲸鱼时,却想出了几种新的花纹,不但创造性得到了发展,同时也掌握了一定的绘画技能,这不正是我们开办兴趣班的初衷吗?而作为家长为幼儿报名参加此兴趣班难道就是为了让其和其他小朋友比,比别人画得好就表扬,比别人画得差就训斥,而不是看其有没有掌握新的技能等等,对家长来说,结果比过程更重要。如果长此下去,那么幼儿自然而然就会变得特别关注做事后的结果,万事都要求自己做得比别人好,爱听大人的赞美、表扬,经不起失败,这难道就是我们想要的结果吗?为此,对于心智还不够成熟的幼儿来说,家长应更新自己的观念,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使其能正确面对成功与失败,从而健康成长,学会“输得起”。
对幼儿进行适当的挫折教育。
现在的幼儿,大多为独生子女,平时在家中什么事都有大人“包办”,因此动手、自理能力很差,在遇到困难时,不会努力去尝试,只等着别人来帮忙,或者干脆躲在一边哭,其实这都是一种经不起挫折的表现,我们在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的同时,也应对幼儿进行一定的挫折教育,教育幼儿不要被挫折吓倒,指导他们用正确的态度对待挫折,树立战胜挫折的信心。我班的胡天锐小朋友是班上的“小博士”,各方面表现都很不错,常常受到家长和老师的表扬,正因为其平时可谓是班上的“佼佼者”,受到的掌声和表扬太多,使其觉得自己永远是最好的,没人可以超过他。一次,我班进行333操作比赛,前十名小朋友可以每人奖一个奖杯,小朋友显得都很积极,都争着要夺奖杯。我一声令下,“请注意听——“1—12题连续操作一遍,要求报题、报名、报遍,前十位小朋友上台领奖杯。”我刚说完,只听见哗哗哗的几何体的声音,原来,小朋友都迫不及待地进行操作了,他们是那么地全神贯注和投入,我一边巡视,一边观看幼儿操作,不时地提醒个别漏题的幼儿把题补上重新进行操作,过了没多久,“丁晓涵一遍完,第一名”的声音清脆地传遍教室的每个角落。我快步走上去,拿起奖杯,给她贴上,丁晓涵露出了可喜的笑容,接着,苏与杭、强潇熠、黄天天、周玮程等小朋友也陆续上来领了奖杯,都显得很神气。奖杯一个个被小朋友领走了,当我为孙宇晖贴上最后一个奖杯时,前十名小朋友已经产生,而还没有操作完的小朋友还在继续进行操作,这时有个小朋友说道:“张老师,胡天锐在哭了。”“他为什么哭呀?”“因为他没有得到奖杯?”我顿时明白了,原来刚才操作时,胡天锐比别人慢了一点,没有进入前十名,因此没有得到奖杯。这本是一件很平常的事,俗话说:“输赢乃兵家常事”,这次输了,下次重来,也是因为胡天锐平时受到的表扬和掌声太多,使他觉得自己最了不起,有种高高在上的感觉,万事都只能赢不能输,决不允许别人比自己强,其实,这正是“输不起”的表现。思及此,我来到胡天锐的身边,轻声对他说道:“天天,没关系,这次输了,下次再来,下次我们做快一点,得个第一名,好不好?”“我不,我要奖杯。”胡天锐哭者说道。“可是,你没有进入前十名,老师怎么给你奖杯呢?”“不,不,我要奖杯,别人都有,我也要!”“好,那你跟我上来!”胡天锐以为我要给其奖杯,顿时破涕为笑,跟了上来。“下面,请小朋友朝前坐好,张老师有话说。”小朋友听后都整齐地朝前坐好,说道:“今天,老师举行了333操作比赛,你们喜欢这样的比赛吗?”“喜欢!”小朋友异口同声地说道。“那哪些小朋友得到了奖杯,请你站起来。”得到奖杯的前十位小朋友哗哗哗地站了起来,头上都贴了金光闪闪地小奖杯,很是神气。“我们给他们鼓鼓掌,表扬他们。”顿时教室里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我示意那些小朋友坐下,继续说道:“今天,只有十位小朋友得到了奖杯,还有很多小朋友没有得到奖杯,那你心里觉得难过吗?”“不难过,我下次做的快一点!”徐辰说道,“我下次比赛争取得一个奖杯!”高子恺说道!“可是今天胡天锐小朋友因为做的比别人慢一点,没有得到奖杯,所以在哭,一定要让老师奖一个奖杯给他,小朋友你们觉得他这样做对吗?”“不对!我也没有得到奖杯,我没有哭!”“他做得比别人慢,本来就没有奖杯。”小朋友顿时七嘴八舌地嚷开了,我挥挥手示意小朋友停下来,我说:“每次比赛,总是有输赢的,这次你输了,下次努力,争取赢过别人,平时你可能做得比别人快,比别人好,可是这并不代表你永远是最好,别人就不能比你强,是不是?”“胡天锐,虽然你以前可能做得比别人好、快,但是这次你比别人慢,这是很正常的,像老师有时也可能做得比你慢,可是这有什么关系呢!输和赢常常都有,你以前赢了,并不代表你一直只能赢,你在进步,别人也在进步,这次你输了,那你下次努力,争取下次赢过别人,而不应该哭,吵着老师要奖杯,你说对不对?”胡天锐听后,点了点头。从那以后,每次活动无论输赢,他都能淡然处之,不再斤斤计较,而且还常常说道:“世上没有最好的人,每个人都有失败的时候。”是啊,人无完人,一个人如果不能积极地面对失败,没有从失败中崛起的勇气、信心和能力,就无法在一生中持续发展,而这种勇气、性格又只能从点滴入手,从小逐渐培养,因此,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对幼儿适当地进行些挫折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家园配合,达成家园共育的协调性
每个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出息,可谓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平时家长聚在一起,交流的话题永远是:“我的儿子怎么样,××得了第一名!”“我的女儿××得了奖……!”他们相互炫耀自己的孩子,把孩子当成了炫耀的工具,也正是因为这样,有些孩子变得骄傲、自大起来,常常以为自己是最好的,不能经受一点点的失败。记得,有个家长曾跟我说,他的孩子非常在意输赢,有时一起玩玩游戏,如果他输了,就会大发脾气,只能他赢;而为了讨孩子的欢心,家长只好变着法子让他赢。我听后,对该家长说道:“你们这么一味地纵容他,是害他,使他不能经受一点点的失败。”“可是,如果我不让着他,他就哭,发脾气,那怎么办呢?”“输、赢是很平常的事,人无完人,一点小失败就受不了了,那以后怎么办?”“我也知道这么做不对,可是该怎么做呢?”“你可以通过讲故事等方法告诉他,输和赢每个人都会碰到,就算你再好,也会有输的时候,如果输了,那没什么大不了的,下次努力,争取赢过别人。慢慢地,他就会正确、从容地面对失败了。”该家长听后点了点头,说道:“我回去一定照你说的做。”后来,这个家长对我说:“我儿子现在已能淡然地面对输、赢了,变得坚强多了。”是啊,平时家长为了讨孩子的欢心,常常把虚假的胜利送给孩子,这表面上看是爱孩子,实际上是剥夺了孩子体验失败、在失败中超越自我的机会,这对孩子来说,是无益的。一个人的一生,将面对各种各样的挑战,你不可能每次都取得胜利,如果不能经受一点点的失败,那么试问,今后你如何在社会上生存、立足呢?为此,家长应与学校积极配合,达成家园共育的协调性,当幼儿遭遇失败时,家长应告知幼儿淡然面对失败,鼓励其继续努力,争取下次取得成功,使幼儿的精神与个性逐渐成熟、坚强起来。
今后的社会需要健康型人才,不但要身体健康,更要心理健康,只有身心健康的人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一个真正“输得起”的人就如同拥有一把开启心门的金钥匙,为我们的发展拓宽更广阔的空间!学会“输得起”,会让每一个孩子在今后的成长中走出自己亮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