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梯虽小乐趣大,学海无涯智慧广
内容摘要:《纲要》中明确指出:“将周围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作为儿童发展的重要资源。”我园地处农村,有着丰富的竹资源,竹制品琳琅满目,竹梯就是其中的一种。生活中,大家把它作为爬高用具。这种家喻户晓的生活用具,其实蕴涵着很多的教育价值,它不仅可以作为一种竹制品来认识,而且在体育方面,还有很多种玩法。结合我园“开放性体育特色活动”课题,挖掘农村教育资源,优化幼儿户外体育活动环境;优化幼儿晨练、户外体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优化幼儿户外体育活动中的教师组织指导策略方面我园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竹梯 游戏 体育
《纲要》中明确指出:“将周围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作为儿童发展的重要资源。”我园地处农村,有着丰富的竹资源,竹制品琳琅满目,竹梯就是其中的一种。生活中,大家把它作为爬高用具。这种家喻户晓的生活用具,其实蕴涵着很多的教育价值,它不仅可以作为一种竹制品来认识,而且在体育方面,还有很多种玩法。
我们尝试将有趣的民间游戏与变废为宝的器具有机地渗透到体育活动中去,自然、生态环境下的幼儿户外体育活动对幼儿的发展具有较大的价值,它提供了幼儿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机会,满足了孩子对大自然的向往和热爱,从而让孩子较少受限制约束、自由地以自己的方式接触自然、认识世界,即演变成为幼儿与大自然相互联系的活动,我们把孩子们从室内吸引到户外,吸引到大自然的怀抱中。而要培养幼儿的运动兴趣,激发幼儿运动的潜能,能否选择合适的运动器材和教师能否进行合理的组织是关键。
为此我园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开展了“开放性体育特色活动”的课题研究,就挖掘农村教育资源,优化幼儿户外体育活动环境;优化幼儿晨练、户外体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优化幼儿户外体育活动中的教师组织指导策略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一、因人施教,其趣更实
陈鹤琴先生说过:“孩子是生来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对于孩子来说,他们的工作就是游戏。”幼儿园要充分挖掘自身的潜力,给孩子创造游戏的机会和条件,从而让孩子通过游戏得到身心的愉悦和健康发展。每一个孩子的创新力都是有着无限的可能性,作为每一位幼教工作者,我们理应创设良好的活动环境,提供适宜的活动材料,发挥教师的观察能力,让每一个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玩中有创新,从而更全面地促进孩子各方面的发展。
今天最近一段时期,玩梯子就成为幼儿最关注的事情,也就是他们的兴趣所在。有了兴趣,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作为老师,在这个时候,就要对幼儿提出指导和提供方法,让幼儿对玩梯子的兴趣保持下去发展并延伸这个内容,不断在原有的内容上生成新的内容,让幼儿的兴趣点达到最高程度。教师的心中要始终有这样一个意识:孩子任何时候都需要我。有了这种心态,教师就会以主动的观察者身份出现在孩子的身边。于是,我针对每个幼儿的性格特点,及时走过去提醒幼儿,想一想,梯子除了架在轮胎上玩以外,还可以架在何物上玩呢?有的说,放在垫子上玩,试一下,不行,垫子太软,梯子陷于垫子中,玩起来没劲。有的说,把梯子竖起来,两边用椅子扎牢,可以在梯子的间隔中钻来钻去,试一下,行。“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和操场上的运动器械串起来一起玩呢?”我和孩子们拿着梯子走向大型运动器械,试了几次,终于给梯子找到了一个最合适的位置,把它架于绳索栏杆架的下方,下面是草地,又保证安全,梯子的两头牢牢地斜扎在绳索栏杆上,形成一个斜坡度。孩子们跃跃欲试,新的兴趣点又出现了,更加激发了幼儿对体育活动兴趣的维持和锻炼的目的。当幼儿试着在斜坡的梯子上向上行走时,又遇到了一个新的挑战,怎样攀登和翻越栏杆才能达到终点?有的幼儿没有掌握好手的位置,试了不行,但是,在老师和同伴们的鼓励下,决不气馁,终于通过自己的反复实践成功的翻越了栏杆。在这活动过程中,幼儿的自信心增加了,有了克服困难的勇气,有了勇于挑战自我的机会,让幼儿在体育活动中健康成长。因而,我在体育活动的观察中,注意发现幼儿的兴趣点,及时捕捉到幼儿的闪光点,捕捉到幼儿的信息,让他生成下去。因为,幼儿感兴趣的活动他一定会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中来,孩子的潜能就能得到发展、得到发挥,他们的表现也的确让我大吃一惊。他们会在活动中积极的挑战自我,挑战难度,从而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我认为,体育活动中的观察,要改变过去“一刀切”的做法,从幼儿的个体差异出发,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对发展水平、能力不同的幼儿提出不同的要求。如果对所有的幼儿提出一种要求,能力强的幼儿感到吃不饱,提不起兴趣,能力较弱的幼儿则不敢吃,丧失了信心。这都将影响幼儿的发展。为了发展幼儿高跳下的能力,活动中我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提供了好几种不同的高度,用了好多辅助器材让幼儿自己选择、试验。孩子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水平,选择适合自己的高度进行练习,然后,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是否增加高度。作为教师,我只是起到引导、保护的作用和用微笑及语言鼓励他们。通过活动,大多数的孩子能从最高的长登上跳下,只有少数几个孩子不敢完成,但我没有强求他去完成。因为对所有的孩子来说,他们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发展。所以,活动中对孩子的要求,就是每个人在原有的基础上有实实在在提高和发展。 当幼儿拿着梯子活动时,教师自然成了“摄像机”,既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面向全体,又要注意个别。因为,体育活动是幼儿进行运动技能学习的一种适应个人需要、发展自我、锻炼自我的方法,它包含着比幼儿身体方面更多的内容,而且,应该把幼儿看作是一个完整的个体。我园培养了幼儿的灵敏性、方向性、协调性,给予了每个幼儿相同的机会,每一位幼儿都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有了在活动中老师和幼儿的交流,老师及时了解到孩子们需要些什么,需求什么方式的活动,根据幼儿的特点,及时地为幼儿提供感兴趣的活动材料,让幼儿自行操作,最大限度地充分发挥这些活动材料的物尽所值的作用,最大能力的调动起幼儿的兴趣,主动活动,积极活动,尽兴活动。有了老师与幼儿的交流,才有了尊重儿童的意见与想法,活动有了开展的空间,从中老师能够准确地了解、认识孩子、了解孩子真实的愿望,观察到孩子在游戏中表现最真实的自我,把握孩子真实的意愿、兴趣、爱好的好机会。在与孩子的交流中,要树立我和孩子一样高的理念,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和孩子一样的人,应该人人平等。在活动中,我经常用蹲或跪的姿势与孩子对话交流,这样,首先从视觉上的角度与孩子一样高了。在心理上也要一样高,体现在活动中尊重孩子的人格、意愿和需要。在和孩子说话时,象朋友一样和蔼可亲,让孩子感觉到你是在和他商量,彼此是平等的;对孩子在活动中提出的不同意见或者某种需要,予以尊重,不随意否定或拒绝。比如:在活动中,让孩子从高的竹梯上跳下,但有个孩子却从竹梯下爬来爬去,虽然这与活动目的“高跳下”不相符合,但我没有因为他不按要求做而随意地批评他,而是对他说:“这是个很好的玩法,老师想看看你从上面跳下来是不是也做得很好。”而后,他开心的去做了。仔细思考一下,其实他这样玩是为了引起老师的注意,出发点是好的。所以,我要和孩子一样高,需要教师真正的把自己放在和孩子一样高的地位来考虑和解决问题。只有这样,通过观察、积累,明确我要以什么方式介入幼儿的活动,才是真正有效率的。通过和幼儿在活动中的交流,让我明白了,体育活动是在幼儿的关注点、兴趣点上生成的。教师要善于通过观察,不断发现孩子的关注点、兴趣点。
二、寓乐于学,其趣无穷
陈鹤琴先生指出:“儿童的世界,是儿童自己无探索、去发现的,他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他的真世界。”创设优良的教育环境,特别是创设优良的体育活动环境,让孩子有机会在良好的体育活动环境里所开展的各种各样的活动中去尝试矛盾和战胜错误,让孩子通过体验和感受,达到学习和教育的目的。
孩子的天性就是好动,爱新鲜,厌烦过多的重复练习。因此,第一、放开幼儿的手脚是关键,第二、教师灵活的教学和练习手段要多变,才能提高孩子的兴趣,推迟疲劳的出现。所谓“课伊始、趣巳生;课巳尽、趣犹存。”
促进孩子下肢肌肉关节、韧带的发展,对于发展弹跳力、灵敏性协调性等都有显著作用,同时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也愉悦了孩子的身心,培养孩子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动、乐观、合作的态度。
那些小小的竹梯刚入孩子视线时,孩子们就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他们扛着,抱着,心里甭提有多快活。孩子的思维是奇特的,孩子的创新意识是成人始料不及的,给他们一片自由的天空,带给你的是意外的惊喜。我们组织孩子们进行开放式的活动,让他们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尽情玩耍。孩子们把竹梯变成了跳格子;竹梯变成了高跷;竹梯变成了爬坡的台阶;同时小孩子还自己融入了情景,“小小消防员、我是建筑工人”……等等。
当孩子们沉浸在竹梯的快乐时,我们开始对他们提出要求,让他们分组加合作,这个要求成为他们第二次创新的台阶与起点。如将孩子们分组,每个孩子提供一张梯子,两两合作可以搭成屋顶形状,同时两个孩子要配合好,爬一样的高度,同时一手搭梯,一手做优美的舞蹈动作;又如我们请孩子集体活动,小梯搭在彩色的平衡木上,请小朋友学刘翔的跨栏动作,一个个神气飞扬;小竹梯变成山洞,变成隧道,变成小桥,这时的老师已成了他们的伙伴与合作者,活动形式的变更和材料投放方式的变化让孩子从单纯的对器材的兴趣上升华到玩器材的兴趣上来,使袖珍形竹梯潜在的玩法得到了积极的开发,换位的小竹梯给活动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同时游戏对幼儿的诱惑,会使他们控制自己的行为而遵守规则,也让幼儿从新的角度看问题。这样,幼儿在与同伴游戏中掌握了规则,从而形成人际协调的合作关系。例如:小竹梯摆成十字型,幼儿听音乐跳格子做动作等等。玩法的多样性,游戏快乐的体验,使幼儿愉快的服从游戏规则,约束自己。学会了也提高了在游戏中与人交往、协商、谦让、解决纠纷的能力。
小小竹梯让幼儿从探索各种各样的玩法中,最大限度地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使他们很有创造性、主动地寻找新鲜、有趣的体育活动,孩子们在活动中百玩不厌,走铁路、跨跳、钻山洞,搭隧道、十字开花等,总能让孩子们乐在其中,发展了幼儿跳、跑、钻爬、平衡等基本动作,从而使农村孩子更加喜欢体育活动,发展其动作的协调性、灵活能力等,实现健康教育的目标。作为地处农村的镇中心幼儿园,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竹子、稻草、轮胎等,我园宽阔的园地等都可成为幼儿体育活动的丰富资源,而创设、利用自然、本士化的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幼儿户外体育活动,促进幼儿健康发展,正是我们健康教育所要实现的目标之一。
孩子们的机体尽情地接受阳光雨露的滋润,顽强地接受外界环境的变化,从而增强体质。
三、艺术融入,其趣更美
陈鹤琴先生说:“体育活动最好有音乐为之鼓兴,音乐是有节奏的,儿童素来喜欢听,假使体育活动同音乐结合起来,儿童的兴趣一定格外浓厚。
孩子的运动能力和组织能力在活动中逐步的提高着,维果斯基提出“活动要靠近孩子的最近发展区展开。”
由简单逐步到复杂,不断激发孩子们活动的兴趣,让孩子们向新的目标挑战。不仅锻炼了身体,愉悦身心,更增强同伴之间的协调、合作、交往能力,同时培养孩子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动、乐观、合作的态度。
让音乐艺术走进体育,实现以艺术激发孩子热情,启迪智慧,满足兴趣,调节身心,从而在体育游戏活动中陶冶孩子的情操。音乐的感染力是无穷的,它可以增强孩子的节奏感,激发孩子学习的想象力,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选取适当的音乐融于体育游戏教学中,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音乐是幼儿喜欢的,欢快的音乐能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在本次活动中,我选用了三段音乐,为幼儿营造了一个欢乐愉悦的活动氛围,寓教于乐。在“小竹梯”活动中音乐前后贯穿,成为了有力的指挥棒。整个活动中,孩子有集体合作、自由分组合作等等,其间有难度大小的;有分工合作的;有次序轮换的。为使活动精彩继续,我们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活动中我们融进了优美的伦巴音乐与富有鲜明节奏感的迪斯科音乐,其中有迪斯科音乐的部分,孩子进行有力度动作的展示,如:钻爬竹梯、跨跳竹梯等等,如变换形,摆放竹梯以及幼儿过度下一个游戏时就为伦巴音乐,幼儿随音乐的变化或舞或做动作或完成小竹梯的换位,是那么的自然与和谐。剧烈运动后听轻柔的音乐,孩子身心得到调节与放松,同时也沉浸在兴趣回味之中。不紧不慢,张驰有度。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始终以鼓励的语气去激发幼儿的潜能,培养其主动性,创造性,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宽松的教育氛围,最终完成了预设的教育目标。
体育游戏活动,是智慧的较量,是健美的展示;艺术,更是心灵的跳跃,是情感的流淌。它特有的魅力滋润着孩子幼小的心灵,体育与艺术的结合使老师、孩子更亲近,使活动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