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教育人学思想下幼儿园主题课程的设计

作者:杨珺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大三班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05日

自然教育人学思想下幼儿园主题课程的设计

【摘要】自然教育人学思想提出要遵循幼儿发展的自然本性,让幼儿主动探索,寻找和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而不是通过间接经验得知事物之间的关系。人们必须为幼儿的主动探索提供自然而非人工创设的环境,让他们探索和发现自然事物间的关系。即幼儿应该在自然教育的过程中获取知识,独立成长。但是在现行幼儿园教育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教师代替过多,而非让儿童作为儿童。其创设的环境也不能让儿童探索到自然的联系。因此,本文希望通过对自然教育人学思想的梳理,运用自然教育理念,对当下幼儿园主题课程设计的实践提出一点建议

【关键词】自然教育人学;自然教育;幼儿园;主题课程

 

在夸美纽斯和卢梭的教育理念中都提出过自然教育人学。夸美纽斯认为自然教育人学是探讨自然教育与人和人性的本质关系,是自然教育的核心。同样在卢梭的自然教育人学思想中也提出自然教育人学是培养自然人——拥有独立思考能力、拥有自由快乐和幸福、拥有哲人理智和斗士魄力的身心和谐发展的人,而这些是通过自然教育、天性教育等教育方式才能达成的。在我国现行学前教育理论中,夸美纽斯和卢梭占据了重要地位,二者所提出自然教育也成为学前教育中重要的教育方式。但是如何培养自然人,如何运用自然教育方式,如何在中国现行幼儿园主题课程设计中运用自然教育人学思想,是本文主要探究的问题。

一、概念界定

(一)自然教育人学

在夸美纽斯的视野中,自然教育人学是指探讨自然教育与人性和人的本质关系、回答如何促进人的发展的学问,是其自然教育的核心。一方面,夸美纽斯认为每个人的社会性发展都需要受到教育,教育能够激发人的潜能,包括德行、知识等。教育使得人能明白潜能的重要性,并将其付诸于行动。因此,每个人都必须接受教育。另一方面,夸美纽斯认为教育的核心是儿童自然本性的发展。儿童的自然本性包括儿童与生俱来对知识渴求以及对美好道德的向往。所以要通过教育来激发儿童的潜能。教育应该遵循儿童的天性发展,尊重儿童的自然本性,不要强迫儿童去学习天生就不擅长的学科。因此,教育以能够有其自然性,既要遵循大自然的发展规律,又要尊重儿童的天性发展。同时,夸美纽斯也提出要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教育条件,让他们在自然的环境中得以发展天性。

卢梭的自然教育是培养自然人,即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能快乐和幸福的生活。幼儿思考外界的方式是通过他们自身对外界事物关系的直接探索,而不是通过讲授这种间接的方式。他们会主动对事物进行探索,自由的寻找和思考事物之间的关系。他们在主动探索中也会学会如何去探索事物,获取知识。在这个过程中,也会产生对真理的热爱,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卢梭提出,要对儿童进行自然教育,回归儿童的天性和自然本性。教育应该遵循儿童的年龄特点,将儿童作为儿童来教育。不应该破坏儿童身心发展的进行,过早对儿童进行知识灌输,更不应该对儿童有教训、打压、偏见,造成儿童无法形成对世界的正确认知。此外,卢梭还提出应该让大自然做幼儿的导师,让幼儿在大自然中主动探索,成为学习和生活的主人。

因此,自然人学思想认为教育必须要遵循儿童的自然本性和年龄发展规律,遵循自然法则发展儿童的天性,让儿童主动探索事物之间的联系,对儿童的兴趣实施积极教育。同时也要为幼儿发展提供天然的环境,让幼儿在大自然而非人工制造的环境中发现和探索。这也与当下自然教育的理念相符合。

(三)幼儿园主题课程

主题课程是指以一个中心内容(即主题)作为主要线索,追随幼儿的生活和经验,借助环境及多方资源,师幼共同建构的一系列预设和生成的活动,共同探求建构新知的一系列教育活动。主题课程是根据幼儿已有的经验,通过教师对周围环境的建构,开展的师幼互动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活动状态,调整课程内容,以便于更符合幼儿的兴趣。当前,幼儿园主题课程多是以节日、民俗、母亲为主题,这些主体在开展的过程中教室把控性强,也更容易操作。对于教师并不熟悉的主题,教师在开展主题课程的时候,并不会选择。尤其是涉及到大量幼儿参与活动,引导幼儿自主探索、发现和表达的主题。在主题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遵循幼儿发展的天性和自然本性,让幼儿参与到环境创设的过程中,主动探索和发现,在自然的环境下开展活动。

二、自然人学思想在幼儿园主题课程中实践现状

在自然教育人学思想中提出,应该把儿童置于自然界之中,儿童有其自然属性,是自然的产物,应该在自然中对儿童实施教育。运用自然法则对儿童开展教育,应该将儿童居于主体地位,让儿童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发展儿童的自然天性,鼓励儿童的主动探索,增强儿童的自信心。这即是说,儿童应该去自然的环境中发现和探索,教师为儿童提供的环境不应该是人为创设的,应该基于儿童的年龄特点,让他们在自然的环境中得以发展天性。因此,教师应该以儿童的年龄发展为根据,理清幼儿学习的需求,为幼儿选择合适的环境,真正将幼儿居于主体地位,设计和组织主题活动。在主题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尊重幼儿的探索兴趣,鼓励幼儿在环境中的积极探索,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发现成果,并给予幼儿充分的肯定。

但是在现行主题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其教育环境一方面是由教师来创设的,虽然有《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导,但是再具体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并没有考虑到幼儿当前的需求以及经验。例如,在开展二十四节气主题课程的时候,幼儿首先要有季节以及节气的经验,感受到不同节气自然环境的变化,才能更进一步展开不同节气有何不同的传统文化。但是往往教师在开展二十四节气主题课程的时候,虽然会用ppt以及视频等工具为幼儿铺垫前期经验,但是无法在自然环境中让幼儿感受,无法让幼儿获得直接经验。这缺少了幼儿成为自然人的重要教育过程,也无法让幼儿产生好奇心,有主动探索的欲望,更无法促进幼儿感官能力的发展。

三、自然人学思想在幼儿园主题课程中运用策略

夸美纽斯提出教育必须与人的自然本性相适应和相契合,这既是循序渐进教学、主体性教学的基础,同时也是愉快教育的基础。卢梭也提出,首先,以大自然为导师,促进儿童身体的发育和生长。应多让儿童自由活动,不必强求儿童做这做那。其次,应以感觉和经验为师,促进感官能力发展。最后,应以兴趣、好奇心和本能为师,引领儿童对知识、真理的自我发现。所以,在自然教育人学思想下,教师应该为幼儿提供自然的环境和直接接触的机会,让幼儿在自然的接触和探索中,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形成对事物的直接认知,发现学习和探索的兴趣。教师也要及时发现幼儿的活动需求,鼓励幼儿进行探索和表达,对幼儿进行充分的肯定,建立幼儿的自信心。

因此,在主题课程活动的设计中,在实施流程上,自然教育视域下的幼儿园主题活动实施过程可以借鉴杜威做中学的五步教学法,通过创设活动情境、确定主要问题、提出问题假设、开展实践操作、验证问题解决方法五个相互衔接的环节来推动主题活动的实施。以二十四节气为例,教师应该在幼儿已经建立春天、夏天、秋天、冬天的已有认知上,让幼儿在夏至的时候,通过天气、植物、动物等观察,发现天气在逐渐变暖,穿着的衣服在减少——从外套到短袖,植物已经过了发芽期,在快速生长,有的动物开始脱毛等等。幼儿对大自然的直接观察可以让他们直接建立事物关系的认知,在夏天的时候,人们穿着的衣服变成了短袖,树叶开始茂密起来等等。这些都是引领儿童对认知的自我发现,让儿童作为人,发展其自然天性,满足其主动探索的欲望。

结论

儿童作为自然人有其自己的独立思想和认知,教师作为引导这应该为儿童的发展提供适宜的环境,然而同在自然环境中进行主动探索。自然教育人学思想提出要尊重儿童的天性,倡导兴趣教学,以激励儿童的主体性。因此,在幼儿园主题课程设计中,教师应该为幼儿准备自然环境,让幼儿在自然环境中有与事物的直接联系,建立对事物的直接认知,以此得到智慧和学问。

 

【参考文献】

[1]班振.德国自然教育的经验与启示[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3,45(05):101-110.

[2]余丽萍.自然教育理念下幼儿园户外游戏实践探索[J].基础教育论坛,2023(14):27-29.

[3]李亦杨.自然教育在学前教育户外美术教学中的作用研究[C]//中国陶行知研究会.2023年第六届生活教育学术论坛论文集.2023年第六届生活教育学术论坛论文集,2023:230-233.

[4]刘黎明.论夸美纽斯的自然教育人学思想[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2(06):668-677.

[5]刘黎明.论卢梭自然教育人学内涵及其理论特色[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20,34(05):44-51.

[6]刘黎明,刘应宏.西方自然主义教育人学的基本内涵[J].教育与考试,2020(04):90-96.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