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真情付出,收获快乐
池塘没有水,不能称之池塘。教育没有情感,也就不成为教育。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文化知识,而且还要提高自己各方面的修养。
记得在《我喜欢的动物》这一主题中,我教幼儿练习画圆,在每一只蚂蚁的背上画一个又大又圆的豆子。豆子的颜色可以是五颜六色,全班幼儿都非常感兴趣。在指导过程中,我发现李佩林小朋友没有画圆,而是在小蚂蚁背上画了一条弯弯曲曲的线。“你画得这是什么?为什么没有画圆呀?”我指着他的作品问。而他“你怎么知道?”我好奇地问。“我家书上有,妈妈讲给我听的。”我又问:“大嘟嘟着嘴小声说:“我会画圆,可是小蚂蚁已经有许多豆子了,它都吃腻了,它现在想吃大青虫。”虫子会把小蚂蚁吃掉,怎么办?”面对孩子的好奇,我又将活动延伸。第二天,带孩子们到户外观察小蚂蚁。我把事先准备好的一条小青虫放在了蚂蚁洞口,孩子们仔细地瞧着。一会儿,只见一大群蚂蚁围了过来。爬到它的身上使劲地咬小青虫,一会儿,就再也不动了。看到这,孩子们一起欢呼起来,小蚂蚁胜利了。
在教育活动中,我注意了解每一个孩子的想法,尊重和欣赏他们的想法。当幼儿的想法与教育目标不一致上时,我没有及时阻止他,而是顺应了孩子的发展需求。使孩子能够成为活动的主人,在活动中获取了经验,得到了发展。
平时上课,我总是鼓励幼儿大胆地表现自己,一旦有点滴进步,就给予表扬。记得在一次活动中,我教幼儿画了“小房子”,教室里安静极了,突然,我发现有低低的抽啼声,我寻声望去,原来是张宇恒在低头抹眼泪。我轻轻地走过去问他:“怎么啦?”他抬了一下头又低了下去,没有吭声。看着他用手捂着画纸。我猜测说:“是画坏了?”他说:“我不会画”。于是我耐心地说:“没关系,来老师教你。”就这样,我拿起了画笔一边示范,一边讲解。然后又让他大胆地试一试,在我的引导下他认真地画了起来。“好,画得不错嘛!”讲评时我特意表扬了他,鼓励他继续努力。
短短的几句话,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以后每一节课我都关注这些胆小的幼儿,帮助他们树立信心,使孩子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进一步提高。每一个孩子的自尊心都是很强的,如果偶尔伤害了他,就会缺乏信心。所以,我时刻本着一颗爱心和耐心把工作做得尽善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