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劳动教育对于幼儿的身心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也是幼儿园教育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新时代的教育背景下,幼儿园需要做出相应的变革,积极的践行陶行知的思想,通过传承陶味精神来构建趣味的劳动活动,进而更好的落实劳动教育。鉴于此,本文首先对陶行知思想下幼儿园劳动教育进行了解读,然后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探讨了陶行知思想下劳动活动实施的具体策略,希望能够为幼儿园的教育创新提供依据。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陶行知思想;劳动活动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可以为幼儿园的劳动教育提供扎实的理论支撑,尤其是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念”、“教学做合一”等理念,充分的强调了生活实践的重要性,即劳动教育要以生活实践为基础,丰富劳动的范围,以此来培育幼儿的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所以,在陶行知的思想下,尝试构建符合幼儿发展的趣味劳动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一、基于陶行知思想的劳动教育解读
(一)“生活教育理论”是劳动教育的表现
生活当中随处可见劳动的场景,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劳动是我们生活的基础,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在幼儿园开展劳动教育,要围绕生活来设计和实施,不能够将劳动从幼儿的生活当中脱离,只有让幼儿在生活中认识劳动、在劳动中感受生活,才可以提升劳动教育的质量。[1]由此可见,生活化的教育理念则是幼儿园开展劳动教育的主要表现。
(二)“教学做合一”是劳动教育的方法
陶行知先生还提出了“教学做合一”的理念,即这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幼儿园所开展的劳动教育可以称之为一项活动,注重幼儿的实际体验,而不是传统的劳动理论的空谈。“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论,或称之为教育方法论。它脱胎于杜威的“从做中学”理论并加以某些改造。陶行知指出“教学做合一”是: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 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子,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学做合一”强调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教与学都是为了“做”。关于什么是“做”,陶行知认为,单纯的劳力, 只是蛮干,不能算是“做”;单纯的劳心,只是空想,也不能算“做”。“真正之做只是在劳力上劳心,用心以制力”。他强调“行”是知识的源泉,“亲知是一切知识的根本”,强调“理论与实践之统一”,其核心就是要求学生“手脑并用”,“手脑联盟”,从生活实践中获得“真知”。
二、基于陶行知思想构建幼儿园趣味劳动活动的实施策略
(一)立足“生活即教育”,感知劳动情境
1.创设生活化情境,产生劳动欲望
想要在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下来构建劳动观的活动,教师要灵活的改变教育思路,可尝试利用多媒体课件来播放生活化的视频,为幼儿打造一个充满趣味的情境,在生活情境中去激发参与劳动的欲望。[2]视频中可以呈现出幼儿所熟悉的劳动片段,让幼儿在体会到情感之后,积极的落实劳动实践,顺利的达到劳动教育的目标。陶行知先生在长期的教育实践当中,较为注重幼儿教育。通常而言,对于一个人在为人处事方面的教育,必须要从幼儿阶段就开始教起,对于教育而言,是意早意好,只有做好了幼儿的教育,才能让幼儿获得身心健康的成长,在陶行知先生的幼儿教育思想当中较为注重幼儿教育,他所提出的“小学教育是建国之根本,幼稚教育尤为根本之根本”。比如,在春节的时候,每家每户都要进行大扫除这一项劳动,这也是春节的一个传统习俗。教师可以此为主题,在劳动正式开始之前,为幼儿播放视频《欢欢喜喜大扫除》,让幼儿身处于一个“过新年、扫新房”的情境中。幼儿观看视频,能够总结出打扫卫生的主要任务有:擦玻璃、清除灰尘、扫地、拖地等劳动,进而模仿视频中的动作来完成清扫教室的劳动,既可以激发幼儿的主动劳动欲望,又能够让幼儿充分的感受到劳动的乐趣。
2.模拟生活化场景,感受劳动意义
想要将生活化的理念融入到劳动教育当中,教师可以开展生活场景模拟活动,为幼儿布置各种各样的场景,组织幼儿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来对不同的劳动进行模拟,体会劳动的意义。在模拟的过程当中,幼儿能够感受到不同角色表演的乐趣,也可以明白生活当中有各种各样的劳动值得去探索,自己也应该认识到自己的定位,主动的帮助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升华认知价值。比如,教师可为幼儿模拟一个“垃圾分类”的场景,并开展主题活动“白色垃圾归我管”,让幼儿充当垃圾回收员,开展垃圾分类和回收的劳动。在活动开始之前,教师先将准备好的垃圾道具(塑料袋、饮料瓶等)放在固定的场所,让幼儿认识白色垃圾,并拿好自己的装备,完成白色垃圾的回收任务。在具体的活动中,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比一比哪个小组回收的垃圾最多。在这一个活动中,幼儿能够认识不同种类的垃圾,做好垃圾分类,还可以看到垃圾回收之后整洁的街道,进而真正的体会到“劳动光荣”的意义。另外,教师还可以为幼儿布置一个带有家具的场所,为幼儿布置“让家具变干净”的活动,幼儿扮演爸爸、妈妈等不同的角色,以合力的方式来完成家具的清扫,体会劳动的乐趣。
(二)践行“教学做合一”,体验劳动价值
1.开辟种植乐园,在自然中趣味劳动
对于成长中的幼儿来说,大自然是一个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活教材,更是教育的宝贵财富。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的理念,主张教师为幼儿打造一个做的环境,在环境中去尝试引导,让教和学渗透其中。[3]为此,教师要充分的利用带自然的资源,为幼儿开辟一个种植乐园,鼓励幼儿在种植的过程中去体会劳动的价值,释放幼儿的天性。比如,幼儿园当中有一块小菜园,在每学期开始之后,教师都会和幼儿商讨,确定本学期孩子们想要种植的植物。本学期幼儿们决定种植“菠菜”,在松土、播种的劳动完成之后,孩子们每天都会到菜园去观察植物的成长变化。在第一棵幼苗出来之后,孩子们生出了很多的疑问“老师,为什么昨天还没有叶子,今天就长出来了?”“老师,为什么菠菜的叶子上有很多的小点点?”“老师,菠菜的叶子怎么变黄了?”在劳动的观察当中,孩子们也通过自己独特的记录方式,让种子成长为一颗颗幼苗。经过长时间的等待,菜园的菠菜丰收了,教师可开展“我是大力水手”的活动,让幼儿去菜园收获,看看谁摘的数量最多。最后,将采摘好的菠菜送到食堂,让食堂的阿姨用菠菜制作一道道美食,孩子们吃着通过自己的辛苦劳动所种植出来的蔬菜,会产生一种自豪感。对于幼儿来说,这种劳动教育是传统的说教所无法比拟的,不仅仅是一场劳动教育,更是一次愉快的生活体验,使得幼儿收获颇丰。
2.开展节日活动,在传统中升华劳动
基于“教学做合一”的理念在开展劳动活动,还应该鼓励幼儿参与到劳动实践的过程中,通过感受劳动的意义和乐趣,形成主动劳动的意识。为了保证教育价值的最大化,教师可尝试利用传统节日来开展劳动活动,充分的挖掘节日中所蕴含的劳动资源,创设出适合幼儿发展的劳动活动。比如,利用感恩节,我们可以开展“护蛋之情、感恩之心”的活动,让每一位幼儿在家中带一个生鸡蛋到园,假装自己是蛋宝宝的家长。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幼儿需要带着自己的蛋宝宝进行集体活动、吃饭、睡觉等,一周后,成功完成护蛋活动的可以被评为“优秀的爸爸妈妈”的称号。在这一活动中,有的幼儿看到自己的蛋宝宝有裂纹之后,就丢弃了,有的则选择更加细心的照顾,并说到:“我的宝宝生病了,我要用毛巾包裹好,更加细心的照顾蛋宝宝。”这一次的护蛋活动能够让幼儿去身心的体验妈妈怀胎十月以及爸爸妈妈平时对自己的辛苦照顾,自己要学会珍惜爸爸妈妈的劳动成果。对于正在成长的幼儿来说,每一次劳动活动的开展,对于幼儿的劳动素养的提升都有积极的作用。总之,在全新的教育环境下,幼儿园需要认识到劳动教育的价值,并运用陶行知的思想来创新劳动教育,传承陶味的精神,开启趣味的活动。对此,教师要明确陶行知理念运用在劳动教育当中的思想,端正劳动教育的理念,选择多元化的教育方法,在丰富劳动教育内容的同时,为幼儿创造出更多可参与、可实践的机会,这样才能够体现出劳动教育真正的价值,提升劳动素养,最终将教育目标指向为幼儿的身心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饶蔚秋.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下幼儿园劳动教育策略[J].天津教育,2023(25):162-164.
[2]肖念,刘蕾.陶行知劳动教育观对当代幼儿劳动教育的启示[J].文教资料,2023(19):148-152.
[3]傅建英. 生活化劳动在幼儿园教育中有效的开展[C]//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社会发展——跨越时空 经济基础论文集(一).[中国会议],20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