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记录

作者:   来源:  录入者:admin  发布时间:2022年03月02日

民间游戏《拍拍手》是一种幼儿自主分散开展的活动,幼儿边念儿歌边做相应的动作: “1、2、3,拍拍肩;3、4、5,拍拍肚;5、6、7,拍拍膝;7、8、9,拍拍手。 ”这个游戏看似简单易学,幼儿独立游戏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在第一次的活动过程中,幼儿们却碰到了相当程度的困难。你看,沈子君没有多大的工夫就不玩了,他困惑地找到我们,摸着头说:“老师,那个儿歌我记错了……” 。为此,我们特意观察了一下同样遭受失败的钱梓烨,他是这样玩的: “1、2、3,拍拍肩;4、5、6,拍拍肚;7、8、9,拍拍膝;……”念到这里,钱梓烨再也玩不下去了,他也跑过来说:“老师,数字没有了,我不会玩了。”周围其他几个小伙伴也都遇到了类似的问题,纷纷前来寻求老师帮助。为了让游戏顺利开展,我们把原本自主分散的游戏改成了师幼互动的形式,师:1、2、3,幼:拍拍肩。师:3、4、5,幼:拍拍肚。师:5、6、7,幼:拍拍膝。师:7、8、9,幼:拍拍手。这一微小的改动,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幼儿们这次玩得特别带劲,儿歌念得格外响亮,动作做得整齐划一而有力,他们的小脸上全都带上了成功的喜悦。

反思:在第一次开展《拍拍手》这个民间游戏时,许多幼儿为什么会卡壳、会玩不下去呢?这是我们事先所没有料想到的。问题出现后,我们马上进行了反省:幼儿卡壳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游戏中的儿歌是押韵的,里面镶嵌的数字并非简单顺次从1数到9,而是采用了文学中的顶针修辞方法,即前一句的末尾一个字与后一句的第一个字是相同的。这个规律,我们成年人自然能理解,而年龄不过5、6岁的幼儿,大字不识几个,就难以看懂其中的奥妙,更无法掌握其中的规律了。

第二次游戏时,我们进行了改革,考虑到幼儿在认知发展方面的实际情况,适当地降低了游戏的难度,巧妙地改变游戏的形式,让教师也参与进去。师幼互动,游戏时幼儿的注意力分外集中,参与的兴趣迅速得到了激发。师幼互动、一问一答的方式,增强了集体游戏的和谐感,使得游戏顺利进行,从而提高了游戏的生动性和儿童趣味性。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