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和家庭都应该把自己当作促进儿童发展的主体,双方积极主动地相互了解,相互配合, 相互支持,通过幼儿园与家庭的双向互动,共同促进孩子的身心发展。我 们幼儿园每学期都提倡教师家访的做法,我觉得这是一个家园沟通,共同促进很好的契机。
昕奕小朋友是一个聪明、淘气又好动的孩子,寒假在家呆了一个月幼儿园养成的常规习惯已经基本被打乱了。开学这几天,都有不同的幼儿上老师这里告她的“状”,打人,掐人,大声喊叫,讲话不文明,不团结幼儿,无纪律观念已经习以为常。我们日常的批评教育也无济于事,这就给别的家长带来了一种困扰。其他家长让自己的孩子离昕奕远点,昕奕爸妈几乎不来幼儿园,都是爷爷接送,我们也试图和每天接送昕奕的爷爷进行了沟通,老人家只是笑笑 没有其它反应。 但是也说明了家园共进、互相沟通这一方面出现了问题,需要我们做教师的深入研究和思考。
我和班里两位老师商量来一次特殊的家访,和他父母取得联系,就这样,我们如约去了昕奕的家里,也受到了昕奕父母热情的接待,我们为昕奕准备一份 男孩子最喜欢小礼物,手工(铠甲机器人),作为老师送给他的礼物,开始了家长谈话。
从家访中得知:昕奕爸爸做生意经常出差,妈妈生二胎,妹妹才几个月,忙着照顾小的,没有关心过他在幼儿园的情况,读小班时难得送一下,读大班都没有照顾他,把孩子放到爷爷奶奶那里照顾,爷爷奶奶就这么一个孙子,只知庇护孩子,谁也不能说。谁也不能打,有一次爸爸把昕奕说哭了,爷爷奶奶就一直埋怨,孩子和爷爷奶奶一起都不哭,爸爸一来就闹矛盾,爷爷还把爸爸撵了出去,昕奕爸爸说:“爷爷就是独子,三代单传,所以特宠孩子。”听到这里,我对这位老人改变了看法,多了一些理解。对于昕奕,我们首先给予了肯定,但是,我们认为昕奕的问题并不都是爷爷奶奶造成的,我想:昕奕的聪明不能因为爸妈的原因而失去发展的机会,爸妈不管多忙,哪怕和孩子呆上10分钟,讲个故事,一起说说话,了解孩子的心里,都能在无形中教育和启迪幼儿的思维发展。爸妈认同了我们的看法说:“是的,一直以为孩子还小,也嫌累,有爷爷奶奶照顾,懒得去管他,通过家访了解了孩子许多的坏习惯,才觉得该关注孩子了。”我们和昕奕的爸爸妈妈讲了一些针对昕奕坏习惯的教育方法。得到了他们的认可。通过上周的特殊家访,周末孩子得到父母的陪伴与关注,本周一来园表现就有明显的进步,只有一个小朋友来告他的状。
此次家访收获了许多,拉近了老师和家长及幼儿之间的距离,也找到了很多问题的真正答案。让我可以对孩子多一份宽容,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呵护,让孩子从内心深处认同、理解、接受老师的教育,开启孩子的心扉。
家访,不仅是一种教育方法,也是一种教育的艺术。从这个意义上看,家访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它使幼儿园的素质教育得到延伸,得到渗透,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