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与“谎言”

作者:   来源:  录入者:admin  发布时间:2020年12月25日

观察记录

这天中午取饭的时候,轩轩和小宝两个人为了一个座位发生了争执,心急又激动的轩轩表达不清自己的情绪,于是老师先请轩轩搬离了之前的位置。

看到轩轩的情绪还是很激动,我就觉得事情可能没有老师想的这么简单。当我问清楚是小宝把轩轩的椅子从桌子下搬出去的时候,我叫来小宝询问情况,小宝一再摇头否定,于是我询问那张桌子旁边的贝贝,发现轩轩说的是事实。

小宝听完直摇头,我便问道:“你有把椅子搬走吗?”小宝低下头不说话。于是我接着说道:“我不是为了生气或者批评你才问你的,我只是想知道真实情况,而且我是相信你才会问你的。”听完我的话小宝点点头说“是我。”“谢谢你没有骗我,我只是想知道事情的真相,现在我已经知道了,我相信你也应该知道该怎么做,请你去跟轩轩解决一下问题吧。”小宝点过头同意后,就去帮轩轩把椅子放回了原来的位置,自己坐到了另一张桌子上。

分 析

孩子2岁时大约有20%~25%的说过谎;3岁时大约有50%的孩子说过谎;4岁时大约有90%的孩子说过谎;到7岁时100%的孩子都撒过谎。

很多时候,我们喜欢用非黑即白思维方式给孩子的行为下定义,但其实这对孩子来说是不公平的。由于大脑的快速发育,2、3岁的孩子可能经常会把想象与现实搞混,因此才出现“说谎”的现象。 因此,“说谎”行为被称为孩子学会保护自己的第一件武器。

所以,小宝这种情况我们不能判定为他在撒谎,因为从小宝跟我讲话的神情中我知道,这个孩子因为害怕挨批评所以理所当然地选择了对自己有利的答案来回答,在这样的情况下孩子是顾及不到这个有利的答案是否真实的,所以我们不能随便给孩子贴上“爱撒谎”的标签。

建议及措施

1.当孩子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成人要抽丝剥茧地看到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因为孩子说谎,有时候很可能是因为成人不允许他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或者说了也被否定而造成的选择性说谎。

2.很多父母都会用调查式的提问方式,明知故问地质疑孩子,就是想逼着孩子承认错误,有时不单要承认事情的错误,还要承认谎言被戳穿,但这样的方式往往容易激起孩子的反感,甚至是诱导孩子以谎言对抗谎言,所以成人也必须用真实的想法去面对孩子。

3.当遇到孩子说谎时,我们需要守住自己的情绪,说教与试探容易激起孩子的情绪,更可能激发孩子用谎言来防御不安。当成年人可以放下自己的面具,不拐弯抹角,用真情实感和孩子交流的时候,我们才能共情孩子的情绪,孩子才不需要用谎言来防御不安。

只有我们接纳真实,才能让孩子感受到没有撒谎的必要。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