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儿园因地制宜构建地方特色游戏化课程

作者:   来源:  录入者:admin  发布时间:2022年05月02日

在幼儿园因地制宜构建地方特色游戏化课程


摘要:

1、引导幼儿在生活中获得经验、幼儿在游戏中获得发展,充分认识农村幼儿园的本土特征、合理利用本土资源,构建凝聚地方特色的游戏化课程,1、大自然做课堂,丰富幼儿认知经验2、掘取乡土资源,发展幼儿实践能力3、提升教师能力,促使幼儿创新发展

关键词:

因地制宜   游戏化   地方特色

正文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解放孩子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生动有趣的游戏是幼儿最早最自然的生活方式,对于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都比较低的幼儿来说,开展游戏是最理想的学习方式。因此,在幼儿园日常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将教学游戏化,以此吸引孩子的好奇心,使其自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一系列的感受、理解和想象之中,最大限度地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尊重幼儿的主体性”的新教育观念引领下,“课程游戏化”作为实现幼儿自主发展、提高幼儿园整体教育质量的重要命题,应运而生,成为教育改革的一个新的切入点。在推进课程游戏化的进程中,我们主要关注的是让课程贴近幼儿实际发展水平、符合不同年龄幼儿的学习特点、课程内容的选择和设计以幼儿的实际生活为蓝本以及实施过程中紧扣幼儿的兴趣和确切需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的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 游戏化要求我们关注周围鲜活的、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在活动组织形式上要不断鼓励创新,注重活动形式的多样化。要努力让幼儿的思想看得见,让幼儿的学习看得见,让幼儿的经验看得见,让幼儿的愿望看得见。要真正以经验论水平,以过程论质量,以适宜性论效果,以生活性论专业。我园地处乡镇,针对本园幼儿的综合认知水平良好、动作技能发展一般以及愿意亲近自然的特点,我们采取以下措施开展“课程游戏化”研究。

1、大自然做课堂,丰富幼儿认知经验

陶行知先生说:“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乡镇幼儿园接近大自然,拥有现成的“活教材”——花草树木、鱼鸟虫禽,这些也恰恰是幼儿最感兴趣的。

比如要丰富幼儿对“树”的认识,那么教师可以带领幼儿漫步在校园内,可以让孩子们自己摸一摸树干、闻一闻树叶、比一比不同树之间的区别,哪一种树长得高、哪一种树叶最圆、哪一种树叶子多、哪种树叶是红色的、哪种树干细、哪种树干粗......幼儿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自由讨论、自由观察、迸发灵光,经常会为自己找到了这些问题的答案而欢呼,此时获得的认知经验就会深深地印在脑海中。

幼儿游戏材料少成为教育游戏化的一大限制,我们就想方设法挖掘身边的乡土材料,为孩子们提供更多的游戏材料。在游戏材料准备过程中,我们可以做到就地取材。比如,我们利用汽修厂的废旧轮胎,上色后放置于操场,既美观又实用。孩子们在户外游戏时,自由取放,可以走、跳、跨、滚、攀登,或可以用作孩子玩乐后休息用的板凳……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常常根据孩子的学习需要带领他们一起到户外去收集一些常见的材料,比如利用远足参观活动,我们搜集花瓣、麦穗、树叶等,然后,孩子将收集到的材料通过自己的想象动手制作出自己喜欢的东西。这样不仅可以增添游戏材料,还可以提高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

比如要帮助幼儿理解“形状”的概念,教师可以事先画好一些形状的图片,再把孩子们带到户外,让他们自己去挑选自己喜欢的宝贝,可能是一片圆形的叶子、可能是一根长方形的木棍、可能是一颗类似三角形的石头等等,孩子们可以自己去比对老师的形状图,确认自己手中的宝贝是什么形状,还可以跟小伙伴一起再去寻找更多的宝贝。这样的过程是自由的,幼儿的发现是主动的,最终的体验是愉悦的。

以大自然为课堂,教师不用太多言语,只要引导幼儿充分动用自己的感官去观察、摸索、体会,就足以让幼儿获得许多的认知经验,同时大自然处处是美好,一花一草一木,其优雅的身姿、亮丽的颜色或是挺拔的躯干,都能让幼儿由衷赞叹“好美啊”,在幼儿细细欣赏的过程中,就自然形成了他们自己的审美观,提升了审美能力。

2、掘取乡土资源,发展幼儿实践能力

《教育漫话》中曾说到:“实践的过程能让儿童养成一种习惯,有关的习惯一经培养成功,便可无需借助记忆,轻易自然地就能发生作用。”所以在实践中学习,能够让幼儿主动迁移自己以往的生活学习经验,并积极调动自己的思维、发挥想象和创造力,不断尝试探索,最终获得崭新的经验。

乡镇自然资源丰富,很多都是绝佳的低结构材料,可供幼儿不断游戏。发掘这些资源,并将其应用于各类活动中,既能丰富游戏材料,又能培养幼儿在生活中的实践能力。同时也能解决农村幼儿园教具更新不足的情况。我园在开展园本化课程时,常常会利用本地材料。秋天的时候稻子丰收,在不同活动区内我们组织孩子们利用常见的稻草来进行不同的游戏教育。例如,在手工区内可以用稻草来进行编制活动;在体育区内可以利用稻草编制长绳、飞环等,并利用这些劳动成果来进行体育锻炼……在这种活动中,我们不仅可以为孩子营造和谐有趣的教学氛围,锻炼自己的教学组织能力,更可以在实践中充分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

科学区里,泥巴是从肥沃的土壤中挖出来的,有培育种子的能力,教师事先和幼儿一起去收集一些小草小花的种子,把种子和在泥巴中,将其置于阳光下,定期洒水,幼儿就能观察到种子发芽生长的过程,同时可以让幼儿学会观察记录。

乡土资源的可挖掘点还有很多很多,尊重幼儿的主体性,给幼儿充分的自主选择权,教师可以用谈话的形式引导幼儿自己思考,哪些材料可以被收集到区域活动中来进行游戏,幼儿可以分组商量去户外收集,也可以对已有材料进行多种玩法的探索,这一切都由孩子做主。在这样的过程中,幼儿逐渐养成独立思考、主动寻求合作的习惯,能够有效提升幼儿的实践能力。

3、提升教师能力,促使幼儿创新发展

“追随幼儿”才能以幼儿的真实需要和兴趣经验为基础,看见幼儿的思想、看见幼儿的学习、看见幼儿的经验、看见幼儿的愿望,实现幼儿的创新和发展。

课程游戏化中,教师是关键,幼儿为焦点,幼儿的所有行为都是由教师的思想和行为映射出来的,这就意味着教师的教育理念及专业能力会直接影响幼儿园课程的品质,进而影响幼儿的自我发展水平和创新能力。

所以,教师需要不断反思、改变、挑战自我。课程内容的选择,可适当让幼儿参与,了解幼儿内心的真实想法,弹性确定内容;在设计课程确立目标时,多思考一下为什么要确立这个目标、如何在确保尊重幼儿主体性的原则上去实现这个目标;课程实施过程中,保持敏感,关注幼儿的反应,捕捉其中蕴含的学习价值,加以适当引导,在自然流畅的教学过程中,完成课程的师生共同建构。

综上所述,幼儿在生活中获得经验、幼儿在游戏中获得发展,充分认识农村幼儿园的本土特征、合理利用本土资源,构建凝聚地方特色的游戏化课程,让幼儿在自由、自主、愉悦的精神状态下寻求主动发展,最终获得自我提升。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实践我们还在路上,对如何使幼儿园的园本课程更贴近生活,更生动、有趣,如何充分调动幼儿的自主能动性,使幼儿园的游戏化教学更深入,我园会不断地做更多的深入研究,并付诸行动。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