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教学促幼儿健康成长

作者:   来源:  录入者:admin  发布时间:2021年06月20日

快乐教学促幼儿健康成长

玩球是游戏活动中必不可少的项目,因为它有弹性,又安全,滚、扔、拍、踢、投篮圈,无所不能。在儿童的身心发展中,球类游戏不仅给孩子带来了极大的乐趣,而且在游戏的乐趣中,训练了儿童的头脑反应、眼手协调和动作技巧。因此,我们小班在上学期就开始了玩球,根据我们的目标和幼儿的特点,我们从幼儿得自抛自接球入手,逐渐提高幼儿对玩球的兴趣,进而激发幼儿寻找球的多种玩法。

案例一:

在学习拍球的第二个环节让幼儿学习“帽子”拍球的基本动作时,我说:“小朋友们,你们都认为刚才那个动作是在拍球,现在我们就用篮球来试一试吧,要怎么试呢”小朋友会很聪明的想到,老师两手抱着球的两侧,请一位小朋友来示范,然后让幼儿自由分组交换练习,我强调拍球这不能离开球,五指分开包住球,扶球者两膝微屈,配合好拍球者有节奏用力点的顶着球。我边讲边示范,尽管我讲得非常清楚,幼儿对“帽子”拍球法非常感兴趣,在实际操作中还不是很好。

解读:

教师在边讲解边正确示范的同时,也把常见的一些典型错误动作做一次示范让幼儿来判断正误,(一)教师右手扶住球,幼儿右手做“帽子”按在球上,教师左手再按禁幼儿的右手向下按压,右手向上扶,形成活塞式上下移动,让幼儿感觉排球的情形,感受手吗没有离开球、手腕的用力,手指拨球等动作方法,教师也可以站在幼儿的身后用左手扶住球,幼儿右手做“帽子”按在球上,教师右手再按紧幼儿的右手向下按压的同时左手用力向上托起,球呈上向下移动;(二)教师同样站在幼儿的身后用左手扶住球,幼儿右手做“帽子”按在球上,教师右手抓住幼儿的右手前臂向下按拍,同时左手移开,当球由地上反弹起来时,左手赶快扶住球,回到开始的持球动作,然后重复练习。视幼儿掌握程度而决定不用左手扶住球。

在帽子拍球法要求初学者主要以身前高运球为主,眼睛要视手合球有利于幼儿观察自己的手型及球的运行规律,及时调整手的协调性,也有利于手部充分形成帽子形状,增加幼儿手对球用力的时间和幅度,选择5号球便于幼儿手部更容易找到球面,教师本节课选择这个名词的恰当与否关系到幼儿动作的领悟程度和教学效果,戴帽子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在幼儿的认知范围内,他们都知道帽子是紧紧的抱住头的,如果有手做成帽子给球戴上,就是要一样的包住,这种叫法是一种比较恰当的比喻,是为了让幼儿更感兴趣,更容易理解动作要领,更快的掌握动作技术,能使幼儿时刻记住手触球的手型,同时也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提高了教学效果。

 

案例二:

 体锻活动的时候,孩子们四散在操场上玩。我发现鹏鹏拿着一个皮球在网篮球框里“投”(实际上是在往里扔)。

第一次:孩子在篮筐外面一点的地方扔,没进,孩子把球捡回来。

(分析:这是一次无意识的投篮活动,虽然没投进,却激起了孩子第二次投篮的兴趣。)

第二次:孩子往篮下靠了靠,离篮筐近一点地方再投,还是没进。

(分析:聪明的孩子,第二次的投篮它没有盲目的投,而是总结了一下“经验”,也许他想到了自己人小,离篮筐远的 话是投不进去的,所以离篮筐又近了一点。) 

第三次:孩子站在篮筐下,把球往篮筐里扔,结果差了一点还是没进。

(分析:真是个会动脑筋的孩子,也是一个做事不会轻易放弃的孩子,谁也没想到他会直接站到了篮筐下,也许他想我这一次肯定能投进去的,结果还是没投进,我想这下他肯定要放弃了,真想走上去帮帮他,可我还是忍住了,再看看吧。)

第四次:孩子又站在了篮筐下,低着头,想了想,突然他站到了篮球架的底座上,用一只手硬是把球塞进了篮筐里,灌篮成功!孩子的脸上终于漏出了笑容。

(分析:我真庆幸我没有上去帮助他,孩子依靠自己的力量,终于想出了投篮最有效的方法,不管这个方法是否好,毕竟孩子获得了成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解读:

4-5岁左右的孩子,他们的动作发展已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关键期,这时的孩子他们的基本动作已比较协调了,因此他们很乐意尝试自己没玩过的游戏,尤其是对成人比较热衷的体育活动,例如:踢足球、打篮球等,所以操场上的那个篮球架就成了孩子们游戏的中心点。但是毕竟他们年龄还小,动作的协调性也比较差,而且注意力很容易受他人的影响而转移,一旦几次投篮投不进的话,他们就会转投其它的游戏了。像鹏鹏今天这样一次又一次的投篮,而且每次都会不断总结经验的做法,我还是第一次看见,或许孩子是一次无意的行为,抑或许是孩子模仿大孩子游戏的方法,但我都会好好表扬他的。

这一次我无意中看到孩子在遇到困难时去自己解决真的很高兴,在课下我还重点表扬了鹏鹏这个小朋友,以后得多鼓励孩子,从侧面引导和孩子,我真庆幸我没有上去帮助他,孩子依靠自己的力量,终于想出了投篮最有效的方法,不管这个方法是否好,毕竟孩子获得了成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案例三:

小篮球是我园的特色运动,也是冬锻的运动之一。幼儿们和教师们都开心地投入到小篮球的学习和练习中,我班也不例外。一天早上,我照例带着我们中四班的小朋友们到前学区操场上去进行户外体育运动,活动内容当然是小篮球的拍球练习啦!我给每个幼儿发一个小篮球,然后根据之前活动中他们的能力表现,给他们分了组:拍球已经很熟练地小朋友跟着高老师练习行进间运球;不是很熟练或者还不会的小朋友跟着我进行原地拍球练习。正当我满怀激情边讲边和小朋友们一起努力拍球的时候,我发现,班级里有一名顾洁莹的小女孩抱着篮球始终不肯跟着大家进行练习。我轻轻地走到她的身边,问她:“顾洁莹,你怎么不和小朋友们一起拍皮球呢?”可是顾洁莹却始终不肯开口说话。我顿时有些生气了,可是我想想,这个女孩子平时不是这样的,虽然比较害羞,可是还是愿意和老师交流的,于是我耐着性子问她:“顾洁莹,你是不是还不会啊?如果不会你可以告诉朱老师,因为朱老师很厉害的,一定能把你教会的。”这时,终于看见顾洁莹点着头说:“老师,我还是学不会,我害怕小朋友们笑我。”原来是这样啊!我弄清楚了事情,就对她进行了个别指导,从原地双手拍一下球并且接住,慢慢的变成原地双手拍几下球。慢慢的,不用我提醒,顾洁莹就可以自己做到原地双手连续拍五个球了。她开心的对我说:“老师你看,我已经有一点点会了!”看着她开心的笑容,我也变得很开心了呢!

解读:

顾洁莹小朋友是个内向的甚至有些胆小的小女孩,平时和小朋友也不是很热情,玩闹的时候也经常是在一旁静静地笑着。小班的时候,她由于尿床,所以曾经有小朋友在她尿床的时候嘲笑过她,虽然被我们及时制止,但这对她来说还是一件很羞愧的事情,在她的记忆中留下了被人伤害过的恐惧和阴影。导致当别的小朋友在热闹的玩着皮球,开心的拍球的时候,她因为没学会而自卑。并且由于之前的记忆,她不敢表现出她的不会,只能无助的抱着自己的球躲在一边。当我去问她的时候她更是用一言不发来掩饰自己的慌乱。作为教师,这个时候如果表现出生气或者不耐烦的情绪,那将对孩子造成巨大的打击和伤害。而恰好,当我在生气前,我想起来她虽然文静内向,但是和老师的沟通还是不错的。可能是因为在这么幼小的孩子的心中,老师是主持正义的人,她们的心中对老师是有崇拜的。所以我及时压住自己不满意的情绪,耐心地教导她,终于在她的脸上看见了笑容。然而,我觉得此刻流出笑容并不是我的最终目的,将来的教育中,想办法消除她心中的恐惧,融入教室大集体,让她和别的小朋友真正的开怀大笑,才是我的最终目标,我要好好努力!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