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特色促成长,快乐互动显和谐

作者:   来源:  录入者:admin  发布时间:2020年12月04日

篮球特色促成长,快乐互动显和谐


摘要:在全民健身运动的背景下,小篮球活动与游戏相结合,非常符合3-6岁幼儿的生理、心理特征,有利于幼儿园的大面积普及。然而,如何激发起幼儿玩球的兴趣?采取何种有效途径?经过一学期的研讨,实施以及反思,我园在小篮球游戏上从教师角色、分段游戏、家园互动等方面入手,循序渐进,在快乐小篮球游戏的实践与研究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关键词:兴趣 快乐 小篮球游戏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学前教育的不断改革,幼儿的身心健康越来越受到关注,对幼儿园体育活动的研究也随之增多。然而,根据收集整理的体育活动研究资料我们发现,目前幼儿园重视研究新型器具的开发和使用,而对传统的、现有的运动器具在使用功能上的研究却很少。我园是一所“健康体育,快乐为本”为特色的幼儿园。为此,我园本着集中开展好体育活动的原则,选择了小篮球”作为我园开展体育活动的主要器,并进行了各种活动的有效性研究。
    所谓小篮球活动是指运用比成人和少年篮球还要小的、适合于幼儿使用的小篮球而展开的一系列活动。如小篮球游戏活动、小篮球操,与其他学科渗透的活动等。小篮球也可称皮球,它是传统的运动器具,经济、实用,具有多功能性,使用方便而不受场地、气候条件限制,深受幼儿喜爱,有利于幼儿园体育活动开展。

在全民健身运动的背景下,小篮球活动与游戏相结合,非常符合3-6岁幼儿的生理、心理特征,有利于幼儿园的大面积普及。然而,如何激发起幼儿玩球的兴趣?采取何种有效途径?经过一学期的研讨,实施以及反思,我园在小篮球游戏上从各个方面入手,循序渐进,在快乐小篮球游戏的实践与研究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教师角色转换,促进幼儿主动发展

《幼儿园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都将体育活动放在了幼儿园教育活动的首要位置。为此力求在小篮球活动中促进幼儿主动发展,我们首先探索的是教师选择适宜角色。新观念下的教师角色是完整的、多样化的,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必须建立在对幼儿真诚的关心和彼此互动的基础上,在家靠父母,在园靠老师,孩子的发展说实在的,在幼儿园期间与老师相处的时间远远大于自己的父母。因此,为促使孩子在小篮球游戏上激起兴趣,首先,教师自身的角色应当摆正,从传统的引导者的角色适时转换为多重角色。第一,我们以“观察者”的角色,“诊断”幼儿,由于大、中、小班各个年龄段的幼儿基础不同,发展也会不同。活动中我们以摄像、照片、案例观察记录,分析研究幼儿当前的游戏水平、兴趣、需求,以此作为制定下次活动计划的依据,使我们的计划建立在每个幼儿原有水平的基础上,更贴近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使我们的教育活动更具挑战性,更能引发幼儿活动愿望。第二,我们以“提供者”的角色,支持幼儿,小篮球本身可能对于幼儿来说单一的篮球器材会比较枯燥,要想在游戏中提高玩球的多样性,就要提供可供幼儿选择的难度不同的器械、玩具材料,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求,支持每个幼儿获得成功的体验。第三,我们以“参与者”的角色,促进指导幼儿。例如,在一节《小小投球手》的展示课中,教师设置了幼儿进行障碍运球,要不怕困难抵制对方球员的阻饶,坚持把球运到篮筐底下,教师以队长的口吻引导幼儿探索可行的各种方法,由简到难,幼儿顿时更有兴趣了,在活动结束时,教师更是以水娃娃的角色带领幼儿做了一个以儿歌形式出现的

放松活动,使幼儿体验到游戏的快乐。不难发现教师适宜角色对幼儿在活动中主动发展是非常有效的。今后,我们将继续探索教师适宜的角色定位,为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分段游戏,身心和谐发展

培养幼儿对小篮球游戏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小篮球游戏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与,是促进幼儿身体、心理健康的重要前提。在尊重个体差异的基础上,我们根据大、中、小三个年龄段的幼儿分段开展了小篮球游戏,老师充分发挥了自主创造的精神,根据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运动能力水平,设计出了各种别具特色的小篮球游戏,有《炸弹来了》、《熊猫滚球》、《抱球占圈》、《投篮对抗赛》等等。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全身心地投入小篮球游戏活动中,快乐地练习玩球的技能。小班注重游戏情境的创设,让幼儿在相应的情境中愉快地滚球、传球、接球,幼儿深深地融入相应的角色,成了玩球的小兔、小猫、小熊猫……中班将小篮球动作与趣味游戏、音乐游戏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增加了游戏的趣味性,达到了“快乐小篮球活动”的目的。大班幼儿的玩球能力相对要强一些,所以在游戏中增加了对抗性的比赛,充分增强了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激发了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欲,使游戏活动的氛围达到了高潮。
  通过此次活动,幼儿们对球类游戏的兴趣进一步提高了,他们更加喜欢玩球了。在玩球的过程中幼儿的运动能力有了不断提高,而且发展了良好个性,促进了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同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的教育观念也得到了更新,提升了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实现了幼儿、教师、幼儿园三者的同步发展。

三、亲子互动,增强情感培育

“十二五”课题——“在幼儿园开展小篮球游戏的实践研究”的助推下,我园开展了亲子篮球运动会,游戏比赛内容针对各年龄班幼儿的发展水平,同时考虑到游戏的趣味性、娱乐性、技巧性、竞赛性,分别定位为:小班组进行“篮球拼拼乐”游戏,中班组是“篮球总动员”,大班组为“灌篮高手”, 特别是大班“灌篮高手”项目,经过一个学期的篮球游戏教学和活动,大部分孩子投篮的命中率都超过了爸爸妈妈,精彩的表现引发了围观者的阵阵喝彩,一家三口配合默契,互相协助,加油声此起彼伏,为沉闷的冬日嵌上了动感的音符。 亲子篮球运动会,既让家长感受到了篮球运动带给孩子的无穷乐趣,又在与孩子互动游戏的过程中,提高了默契程度,体验家庭的温馨与愉悦,这些情感的培育对于孩子非常重要,一组看似小小的亲子游戏,会让家长与孩子在快乐中共同成长与收获。
    四、以身示范,递增幼儿兴趣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家长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的原则,吸引家长主动参与幼儿园的教育工作”,并指出:要充分整合和利用家长教育资源,发挥家长的教育合作伙伴的作用。为此我们以家长为活动为载体,挖掘家长教育资源开展活动,在大班级部进行鼓动,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爸爸篮球赛”, 爸爸在赛场上团结奋进的精神更是激励着在场的每一个孩子,他们用自己的激情与汗水传达着对篮球运动,对生活的热爱,这种激励式的教育方式有效激发了小朋友们对篮球运动兴趣通过活动,不仅有效的利用了家长教育资源,拉近家园彼此的距离,促进互动,增进情感,实现沟通,同时也为幼儿园如何有效的开展体育活动提供了一个探讨的舞台,构建了和谐家园共育的新模式。

五、小小对抗,大大智慧

为了“小篮球”的切实开展,园部成立了16人的校篮球队,对于掌握篮球的基本技术进行训练。包括拍球的“手型手法”、“步型步法”,“手感球感”、“行进运球”、“障碍运球”、“投球”等基本技术并进行简化的小篮球对抗训练,包括“传接球”的配合、“过人假动作”、“二打一”、“场上的跑位”等。充满稚气味的娃娃选手们在赛场上是生龙活虎,精彩的表现带给观众另外一番激烈与狂热的感受,孩子们在篮球场上有如此好的表现是男幼师‘阳刚效应’释放的体现。中班级部进行了编排球操,使幼儿的动作具有实用性与表演性,并加以展示,真可谓是“小小对抗,大大智慧”,比赛的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们在竞赛中,学会了坚持,学会了比拼,体验了成功,增强了集体荣誉感。

基于上述总结,为了深化“十一五”课题体育特色的研究成果,我园在期初切实开展省级课题“幼儿园快乐小篮球游戏”的实践研究,我们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适合我园开展的幼儿小篮球活动的途径和内容,并寻求其对促进幼儿身体形态、运动能力和心理等方面的有效性形成具有我园特色的体育活动提供科学依据。还进行了“市教育学会十二五立项课题——幼儿快乐小篮球游戏活动的实践研究”开题论证会,胡秘书长强调:“小篮球游戏活动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而是面向生命的一种活动,它还是一种情感,一种凝聚力,一种文化。”虽然我园的小篮球游戏实践的时间还不是很长,但在我看来,小篮球游戏活动不能是单纯的身体活动,它应伴随着幼儿的认知、创造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它所实现的价值应是多方面的,在今后的岁月中,还将会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