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运动

作者:   来源:  录入者:admin  发布时间:2020年09月29日

——户外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户外体育活动是幼儿园活动的基本内容,而户外体育区域活动是幼儿园体育活动的一种特殊的组织形式,是对幼儿园基本的体育活动组织形式的一种补充,它是指幼儿在一定的体育活动区域内自主自愿的游戏活动。它可以打破幼儿年龄、班级界限,扩大幼儿之间的接触与交往,使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相互影响,共同提高与发展,同时也能满足幼儿多方面的需要,充分体现幼儿是活动的主人。近年来我园进行了户外体育区域活动的尝试,设置的活动区有:钻爬区、自然区,平衡区、投掷区、攀登区竞技区等八个区域。幼儿在活动中可以把自身发展的多样性、差异性、自然性表现的淋漓尽致,在轻松的环境中通过体验、动作的表现去构建经验、获得发展。教师在区域活动活动中指导作用是十分重要的,《纲要》中也明确指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并努力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活动中通过与幼儿的互动和交流,能让我们逐渐的了解孩子的兴趣、需要,游戏中教师不应该只是指导者、维持者、调节者,而应该是交往机会的提供者、能力发展的支持者。这就要求教师既要关注幼儿的安全,又要关注幼儿的运动情况,适时随机引导,扮演好观察者与指导者的角色,给孩子们提供有效的指导。

案例一:

教师适时的介入,培养幼儿的自主性

每周一次的户外区域活动又开始了,孩子们很兴奋,特别是我班的自然区,最受小朋友的喜爱。今天玩水的区域又来了很多孩子,我在一旁静静的观察着孩子们的一举一动。孩子们拿着玩水的器械开心的玩着,时不时,与旁边的同伴开心的交流着,这时,我发现一位中班的孩子一直蹲在大班哥哥的旁边看着,手里拿着瓶子看着大班的哥哥玩,自己跃跃欲试但又不敢,我蹲下来对她说,“你喜欢玩水吗?”她点了点头,我说:“老师来教你玩,好吗?”她说:“好的”她拧开盖子灌满水,拎了一下又放了下去,我说:“拎出来看看,瓶子上有秘密的哦”,在我的鼓励下,她小心翼翼地玩了起来,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在玩的过程中,大多数小朋友都是打开盖子灌水的,这时我看到她拿在手里的瓶子没水了,我说:“能不能盖着盖子灌水呢?”在我的提醒下,她想了又想,试了几次,结果因为方法不对,都没成功。我说:“你把瓶子按在水里看看呢?”,她听完把瓶子用力地按在水里,水从孔里慢慢地流了进去,她开心的说:“老师,水流到瓶子里了呀,真的可以啊,”说完又把她的发现告诉了旁边的哥哥,哥哥也按照她的办法玩了起来。

解读

户外区域活动是建立在宽松、有序而又有趣的氛围之中,力求充分体现幼儿的自主性和能动性,激发和鼓励幼儿的创新与协作精神,促使幼儿能在活动中有发现、有体验、有发展、有创新。在这其中教师的指导原则要适时、适当、适度。教师应该尽可能地活化环境,让材料说话;让孩子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在与同伴的交流、协作中、在与自我挑战的尝试中获得全面、主动、生动的发展。

幼儿在活动区活动时,教师要认真观察每一名幼儿的活动情况,特别是对年龄较小、能力较弱的幼儿,应给予必要的保护和帮助。教师指导的关键是准确估计幼儿的行为意向,并以合适的方式顺应和扩展。因此,教师在活动区进行指导时,应十分注意对幼儿活动过程的观察。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了解幼儿在活动中的需要,才有可能发现幼儿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困难,才有可能及时地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引导和指导。教师在指导幼儿的过程中,要善于使用启发式的语言,以给幼儿一个自己思考、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这样才有助于幼儿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案例二:

教师肯定的评价,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今天幼儿同往常一样来到自己喜欢的区域里游戏。我也经常捕捉孩子的身影,突然一个娇小的身影映入我的眼帘:只见她悄悄地跟随大班姐姐一起来到跳跃区,在玩的过程中,幼儿始终跟随着这个大班的姐姐,我不知不觉地开始注意起她的行为了。刚开始,我看见她们随意地在跳布袋,她也能勇敢地跟在姐姐后面跳,逐渐老师增加了难度,给予孩子们一个个挑战。当老师把两个障碍物叠起来,很多小朋友都能大胆地跳过去,但有几个小朋友可能是胆小的缘故,迟迟不动,轮到那小女孩时,怎么说她也不肯跳,脸涨得通红,显得非常紧张。于是我悄悄地走过去,对她说,刚才老师看见你跳得好棒,跳过这小小的盒子肯定行!老师为你加油!“她重重地点头说:“恩”。 随后,她拉紧布袋、咬了咬牙,使劲一跳,身体晃了两晃,跳了过去。于是我高兴地鼓起掌说道:“瞧,我说你能过去的,不错吧!”小女孩自信地笑了。后面的几个没动的孩子也都看着我,似乎在用眼神向我求得力量,我笑了笑对他们说:“你们也能行的,老师知道。”真的,孩子们一个个自信地拉紧布袋勇敢地越过一个个障碍。

解读

的确,在活动中遇到那些活动时胆怯而不自信的孩子,我第一想到的是,孩子现在最需要的是什么?一定是勇气和信心吧!我用对他肯定性的评价引发他的自我肯定,从而产生自信,获得成功。 幼儿自我评价的独立性较差,却对教师的评价非常敏感,往往把教师的评价作为认识自己的重要依据。若教师对幼儿的评价和态度是表扬、鼓励、尊重则幼儿的自我价值感高,自信心强;若教师对其训斥、责备、羞辱则幼儿的自我价值感低,自卑、胆怯。因此,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我们经常运用积极的评价和反馈,对幼儿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立体评价,让幼儿在积极的评价氛围中,轻松愉快、主动投入活动,逐渐树立自信心。由“我不行”到“观望”再由我“试试”而成“我也行”,在逐步改变胆怯幼儿思维定势的同时,使他看到自己不断的进步和成绩,从而感受到“我能干”、“我真聪明”的喜悦,一点一滴地的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案例三、

教师随机的引导,提高幼儿的规则意识

户外区域活动又开始了,今天在我们自然区中我为孩子们提供了两张建筑网,来了几位贴着红色心标记的孩子,(红色心表示活动能力强,淘气的孩子)刚开始的时候孩子们还挺感兴趣,过一会就觉得没劲了,几名男孩子索性不玩了在游泳池里不停的跑来跑去。我对正在跑的张浩然说:“停下来休息一会儿”,他说:“我正在开车哪”,当张浩然再次跑到我面前时,我突然举起胳膊并大声说:“红灯”,张浩然立刻刹住脚,停在我面前。边上其他孩子看到了,也都纷纷围过来说:“我也要玩”,其实我的本意是想然他停下来休息一下,没想到孩子们以为我们在做游戏。于是乎,我就顺水推舟的和孩子们玩起了“开汽车”的游戏。其中有几名跑的太快的幼儿,我用当“交通警察”的权利让他们“靠边停车”,告诉他们违章的理由是“超速行驶”,并纠正他们违章,“由于本地区限速40,你们的车已经开到了60”孩子们听了我的话连忙对我说:“警察同志,下次我们一定注意车速”,于是我把他们一一“放行”。在后边的游戏中,孩子们车速都很平稳……

解读:

在户外活动中,教师往往把注意力和工作重点放在组织集体游戏上,对幼儿分散的自由活动缺乏足够的指导,而孩子往往在自由活动中才能够真正轻松地玩,充分地表现自我,展示个性,许多问题在此时也就产生了。尤其是那些顽皮淘气的孩子,最让老师放心不下,他们喜欢招惹别人,做恶作剧,喜欢刺激性和冒险性的活动。而作为教师面向的是全体幼儿,不能让他们放任自流,要让每个孩子的能力和个性得到健康的发展

活泼好动,喜欢奔跑追逐,是孩子的天性,但在游戏中他们往往会把规则意识与行为脱节,所以就要由我们老师来做随机的指导,今天的活动即满足了幼儿跑的意愿,老师又很好的调节了幼儿运动强度,我认为真是一举两得。

    实践证明:教师在组织区域活动的过程中要讲究指导策略,要理解支持幼儿的想法与感受,要发现幼儿的兴趣点,要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有目的地进行有效的指导,这样能激发了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他们感受到了区域体育活动给他们带来的乐趣,从而身心得到了全面、和谐地发展。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