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虫飞反思

作者:   来源:  录入者:admin  发布时间:2021年03月08日

语言:虫虫飞(儿歌)

活动目标

●学习儿歌,理解儿歌内容,正确地朗诵儿歌。

●借助图片提示,采用轮流接说儿歌以及交替做动作念儿歌等方式,感知儿歌重复的节奏和韵律。

●喜欢手指游戏,能边念儿歌边用手指表演儿歌动作。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人手一册。

●黑板一块,粉笔一支。

●虫子图片4张。

活动过程

●欣赏教师无声地手指儿歌表演,感知儿歌的趣味。

——教师用手指表演《虫虫飞》游戏儿歌。

——教师:看一看,猜一猜,刚才,老师用手指表演了什么?鼓励幼儿大胆地猜测手指哑剧表演。

●欣赏儿歌表演,感知理解儿歌内容。

——欣赏教师表演《虫虫飞》游戏儿歌的第一句和第二句。

——教师表演第三句动作,启发幼儿:刚才老师表演的是什么?鼓励幼儿讲述“虫虫虫虫飞飞飞”。教师继续表演手指游戏儿歌,并等待幼儿和老师一起讲述儿歌中重复的语言。

——教师:你听到儿歌里说了些什么?教师根据幼儿的讲述在黑板上有序地出示“虫子”图片,并添画草丛、花朵、天空、树杈。

——教师带领幼儿看图示,表演手指游戏儿歌,并注意练习发准卷舌音:虫  (chóng)。

●采用多种方式,感知儿歌的节奏。

——教师(指黑板上的图示):儿歌中有哪些句子是相同的?

——幼儿念儿歌中相同的句子,教师接说下面的句子,师生轮流接说儿歌。

●启发幼儿仿编儿歌动作,进一步感知儿歌反复的结构。

——教师:在念“虫虫虫虫飞飞飞”的句子时,你想做什么动作,在念“飞到草地(花园、天空、树杈)……”时,你想做什么动作?请个别幼儿创编动作,教师带领大家一起表演。

——鼓励幼儿根据儿歌的内容表演动作。例如:念相同的句子时,做拍手动作。念其它句子时,分别做拍腿、叉腰、拍肩、拍头四个动作。

反思:

整个活动设计由以讲故事的形式吸引孩子,并初步感知儿歌,在音乐伴奏下激发幼儿学习的欲望;再通过手指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在玩中学习并理解儿歌内容;最后以情景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对刚学的儿歌进行巩固。其中做的比较好的是在第二部分。这个年龄阶段的幼儿是最喜欢玩手指游戏的,因此在玩手指游戏时我很注意与幼儿之间的交流。把儿歌形象套入手指游戏中,让幼儿不但在游戏中理解儿歌的内容,还能在游戏中掌握儿歌的节奏,效果非常好!在第三部分让幼儿到情景中进行表演。孩子们很兴奋,不但能按诗歌的节奏朗读儿歌,而且还能在音乐的伴奏下进行表演。不足的在于,我做的大树过小,本班孩子过多,出现了有些拥挤的现象,如当时我能加以引导,比如说:“瞧!我也变成大树了,你们可以飞到我的树杈上休息。”(我可半蹲把双手上举,做树杈)这样可以分流一部分孩子,效果会更好。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