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橘子宝宝
活动目标
●运用多种感官,感知桔子的特征,并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根据桔子的颜色匹配色块区域,进行分类活动,感知桔子的颜色差异。
●尝试由外向里剥桔子,感知剥桔子和吃桔子的快乐。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在生活中吃过桔子。
●物质准备:(1)一袋桔子(其中桔子的颜色分别为:绿色、黄色、黄绿色)。
(2)三块色彩区域分别为:绿色、黄色、黄绿色,平放在一张桌子上。
(3)桔子头饰一个。
活动过程
●游戏“桔子妈妈找宝宝”,引入活动。
——教师(戴上桔子头饰,扮演桔子妈妈):我是桔子妈妈,我的桔子宝宝不见了,它们都躲进布袋里去了,你能帮我找一找吗?
——教师出示布袋,请小朋友把手伸进布袋里摸一摸,并将摸到的桔子宝宝拿出来。
●让幼儿摸一摸、看一看、闻一闻、说一说,感知认识桔子。
●按颜色给桔子分类。
——教师(出示色块区域):你的桔子是什么颜色?桔子宝宝的家在哪里?你能把黄颜色(绿颜色、黄绿颜色)的桔子宝宝送回家吗?
——请几位小朋友上来根据颜色,分别将桔子宝宝送回家。
●尝试剥桔子,了解桔子的特征。
——猜测桔子皮里面是什么样的?
教师:桔子都找到了家,请你猜猜桔子宝宝脱掉外衣后,里面是什么样的呢?
——用语言引导幼儿学习剥桔子,验证幼儿猜测。
教师:找到小肚脐,挖个小洞洞,脱下小外衣……引导幼儿大胆表述自己的发现。
●品尝桔子。
——教师:桔子真有意思,一个桔子里有许多瓣,你知道桔子是什么味道的吗?我们一起来尝尝它的味道吧!
——幼儿品尝桔子,自由交流自己的感受。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运用了观察法、谈话法、操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在观察 时重要的不是“观察”,重要的是要引导幼儿学会怎样观察,知道正确的观察顺序,要从表及里的进行对橘子的观察。在与幼儿谈话时要注意不怕幼儿出错,重点是让幼儿多表达、多说,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进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应大胆让幼儿自己动手去做,不要急于要结果,要注重动手操作的过程。再有就是整节活动调理不是很清晰,应以小橘子宝宝为线索让橘子宝宝的角色贯穿始终,让整节课调理更清晰,更连贯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