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目标
●学习用比较自然的声音歌唱。
●创造性地用各种动作表现树叶飞舞,并遵守游戏规则,听见刮风信号后,才能跑回到座位上。
●找到合适的空间游戏,不与他人碰撞。感受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幼儿已经观察过秋天树叶飘落的情景。
●扫帚一把,箩筐一个。
活动过程
●学唱歌曲《秋天》。
——幼儿倾听教师朗诵歌词一遍,并提问:你们听见了什么呀?
——教师:让我们一起跟着钢琴弹奏的歌曲节奏,说一说秋天小树叶的事情吧!
——教师:我们一起用好听的声音来唱一唱小树叶的歌吧。
●幼儿尝试边歌唱边做动作。
——幼儿尝试坐在椅子上边歌唱边做相应的动作一遍。
① 教师:我们一边用好听的声音歌唱,一边做一做小树叶在天空中飞舞的动作吧!
② 教师反馈幼儿的不同飞舞的动作,重点看幼儿用的是什么身体部位表现小树叶、用什么方位表现小树叶飘舞的动作。
——幼儿尝试找空地方边表演边歌唱二遍。
●学习游戏:扫落叶。
——幼儿保持蹲在地上的动作,教师边讲解边和幼儿一起游戏。
① 教师:啊!地上有这么多的落叶呀,我来扫一扫吧!
② 教师在“秋天”音乐的伴奏下,两拍扫落叶一下,被扫到的“小树叶”就立即向中间移动靠拢,最后形成相对比较集中的“树叶”堆。
③ 教师:我去拿箩筐装树叶。这时,出现了从低到高的刮奏音乐,表示刮风了。小树叶听到这样的声音后,就赶紧跑到自己的座位上。
——教师扮演扫落叶的人,幼儿扮演小树叶,师生共同完成游戏1-2遍。在游戏过程中,教师注意提醒幼儿遵守游戏规则,要听见刮奏的音乐后才能跑回自己的座位。
活动反思:音乐活动不象语言那样有非常具体和含义明确的词汇、句子。但它有时却能胜过、超越任何一种语言,成为一种人类都能理解的、无须翻译的、可直接交流思想感情的。这是音乐有它特殊的表现手段。 唱歌是人们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尤其是孩子,当他们高兴时会情不自禁地唱起来,以表达他们轻松,愉快的心情。
有些幼儿当我放《秋天》的歌曲时,就会不由自主地哼了几句,我觉得奇怪:“你们怎么会唱呢?”“老师你忘了上次你已经让我们听过了。”幼儿只有“飞”字一高一低地两处音唱不懂,教师只需要提醒幼儿唱几遍,幼儿就能轻松、愉快地唱完了整首歌。这就是音乐本身具有的独特魅力。它有一种奇异、感染人的力量。 这堂活动让我感到最大的不足就是孩子的兴趣调动的不够充分,而对秋天的美丽景色缺乏感知则是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他们只是觉得这首歌好听,但并没有真切的感受到秋天有多么美,从而不能带着赞美的激情去主动的演唱歌曲。这么美的歌曲,为什么只有个别孩子体验到了其中的美,其他孩子则游离于情感之外呢?经过我仔细思索,发现如果在开始环节加入秋天美丽的风景图像欣赏,对幼儿的情感会有激发作用。让幼儿在欣赏之中自然而然的产生“秋天真美呀”的情感体验,使孩子有了经验基础,才能感受到歌曲中表现的秋天的美。同时,平时对幼儿欣赏能力培养的缺乏也导致大部分孩子不会欣赏,不懂得怎样欣赏,所以感受不到艺术的美,因此情绪表现的不是很高。帮助幼儿掌握一些欣赏的技能,也是使他们能充分感知音乐美的一种方法。在情绪的调动上,老师还应该全身心地投入到其中,用自己的体验帮助孩子来感知其中的美,这样也能带动幼儿的情绪。
通过这堂音乐活动的开展,让我明白了,观察引发幼儿的兴趣点,是一堂课成败的关键。学会让幼儿从情绪上受到优秀歌曲本身所蕴藏的美的旋律所感染,在倾听中寻找歌词,这种类似于捉迷藏游戏的方法,让幼儿在游戏的氛围中既学习了歌曲,又不知不觉的锻炼了倾听能力。总之,对这一类优美抒情的歌曲怎样进行教学,才让孩子能真正融入到音乐之中,感受其中的意境美,还值得我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