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爬架上的小超人
年龄段:中班
观察时间:9月
观察地点:篮球场攀爬架
事件特征:
社会——人际交往——具有自尊、自信、自主的表现——能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游戏
健康——身心状况——情绪安定愉快——经常保持愉快的情绪
健康——动作发展——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动作协调、灵敏
观察记录:
幼儿园攀爬区投放有许多攀爬架和轮胎,孩子们就像一个个的设计师,他们与攀爬架互动,让自己成为游戏的主人,随着年龄与游戏水平的不断增长,他们的游戏又有新发现……
镜头一:
杨喻丞:“我认识这个是梯子”。
睿睿:“我想用攀爬架和梯子搭建在一起可以搭成一个攀爬架和滑滑梯”
怡怡:“心心,你敢站在攀爬架上吗 ?”
薛芊沐:“我想用这个木板和滑轮尝试一下可以吗?”
心心:“我们可以用轮胎和垫子组合一起玩,累了还可以躺一下了。”
孩子们对于攀爬架的探索争先恐后的讨论着,七嘴八舌的说着,讨论着。
分享是促进游戏发展的最好方式,于是我们在教室对游戏进行了探索与分享。幼儿记录与分享在刚才的自主游戏中玩了什么,下次应该怎么玩。睿睿说如果有个垫子就更好了,可以搭个床累了就可以休息了,根据游戏进程在后期的游戏中加入了有用的材料——垫子。
镜头二:
通过第一阶段的探索孩子们对攀爬架有了一定的认知也对游戏有了思考,孩子们将攀爬架和垫子结合在一起搭建了一个床,杨喻丞小朋友给他取了个好听的名字双人床。心心说:“哈哈,我做的双人床可以休息了!”
镜头三:
涵涵:“今天我真开心啊,我们将轮胎推进上了攀爬架。”
忠忠:“今天灵灵过来帮助我了,我们一起玩了游戏。”
玲玲:“今天真是有趣的一次游戏!”
观察分析:
《纲要》中提出,教师是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而在游戏中我们应做到观察、记录、倾听和对话。在第一阶段的探索中,可以看出幼儿在游戏中孩子们的心理变化过程和对遇到问题时的对应策略,在游戏中孩子们不断探索新的玩法,讨论着、解决着、商量着,始终成为了游戏的主人。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社会领域人际交往中指出:幼儿能按照自己想法进行游戏并能加入同伴的游戏,通过幼儿的分享和绘画,幼儿各抒己见,相互配合,共同游戏,再次达到了健康领域——情绪安定愉快的发展目标。
幼儿在玩攀爬架轮胎时锻炼了儿童四肢的灵活性,协调性,平衡感,身体的把握和控制能力,游戏中都可以体现,通过肢体的运动,游戏中小朋友们可以从各个方位爬上攀爬架,推轮胎再沿着多个滑梯、滑道顺流而下,逐一感受攀、爬、滑、滚动带来的乐趣,同时也锻炼了孩子的胆量和勇气,共同体会集体游戏的快乐,真是攀爬架上勇敢的小超人啊。
教育支持策略:
孩子是天生的游戏高手,没有老师的教和盲目的干预,他们会用自己的方式与材料互动,玩出不同的花样,自得其乐的游戏,游戏是孩子们成长中不可缺少的,把游戏真正的还给孩子,还孩子一个自由成长的空间,让我们放手,让我们相信孩子,孩子们会在游戏中玩出更多花样,玩出更多惊喜,期待孩子在游戏中越来越棒。
在此次游戏中幼儿不断地与环境,同伴,材料发生互动,成了攀爬架上的小超人,他们积极地投入游戏,获得了情感的满足和自信心,社会交往能力同时在游戏中也得到了提升。幼儿在游戏中坚持,合作,尝试,思考与记录,学习品质在游戏中得到体现。
给家长的建议:
爸爸妈妈可以陪小朋友玩一玩小区里面的攀爬架,锻炼幼儿的胆量和攀爬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