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记录

作者:   来源:  录入者:admin  发布时间:2020年10月16日

观察时间 2020.9  

观察对象何星延

观察者张浩

地点教室

 

 

 

 

 

 

 

 

在集体活动时,我看到周轩逸戴上了帽子,于是立即提醒他脱下来。周轩逸马上照做了,但是与此同时我看到何星延也戴上了帽子。因为马蹄形的座位排列,何星延正好和周轩逸是面对面的。

“何星延,把帽子脱下来。”我看着何星延做出了提醒。何星延先慢慢地把帽子拉了下来,脱完以后却没有松手,抓了帽子几秒就又戴了上去。

“何星延,在教室里不需要戴帽子!”我用更加严肃的语气提醒他。

何星延听后把帽子拉下去了一点,但是没有完全脱掉,他皱着眉说;“我要戴帽子”。

“把帽子脱掉!为什么要在房子里面戴帽子呢?”我生气地说。

“我要戴帽子,我要戴帽子,我要戴帽子!”何星延并不做出解释,只是重复说着这句话,并且音量越来越大,最后是喊出来的,同时他的眼睛也变得红红的,哭丧的表情越发明显。

 

 

 

 

 

 

 

 

 

 

 

 

 

幼儿都天生有着模仿的本能,但是对于中班幼儿来说应当能够对行为的好坏有所辨别,然后再决定自己是否要模仿。在平日的活动中,何星延常常会模仿其他人的动作,并且并不会思考是否正确,例如用力跺脚、跳着走路、趴到地上等等。这一次很有可能是因为目睹了周轩逸戴帽子就自己也想戴帽子,并且没有通过语言来表达自己行为的原因,单纯的固执行为给课堂带来了很大的干扰。这种行为也使得他自己无法正常听讲,对学习过程产生影响。

在这一次事件中,我先采取了冷处理,让他站到了我的旁边,在确保没有戴帽子的情况下,我让他哭了一会儿。在他停止哭泣后,我试图使用注意力转移的方法让他放下“戴帽子”这一执念。我询问他昨天区角游戏玩的是什么,今天想要玩什么,想要去玩吗等问题。经过一番问答他的情绪有所缓和,但是谈话结束后,他又说想要戴帽子了。最后我提出一个规则:可以戴帽子,但是因为没能遵守教室里的规则,所以不能玩区角游戏,如果不戴帽子就能正常玩游戏了。说完规则我就让他回到座位独立思考,结果证明是有效的,何星延可以做出取舍的判断,显然对他来说“玩游戏”的价值是高于“戴帽子”的。

通过这次对事件的处理,我了解到对于何星延的固执行为也是有解决办法的,命令式的提醒和讲道理这两个方法往往收效甚微,而先冷处理让他冷静然后借助谈话利用他自己的想法和愿望做出规则限制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