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推陈出新,幼儿园和家长之间的沟通形式从最初的电话、短信转移到幼儿园网站、QQ群。如今,微信已经成为一种与家庭沟通的新时尚方式。如何使用微信并利用这个最受欢迎的社交信息平台来促进家庭之间的顺畅沟通是许多家长关注的问题,也是教师想要突破的疑点。探索微信沟通平台的精细管理,真正专注于微观推广,微观推广,专注于幼儿园的发展。汇集父母的声音,收集教师的积极能量,为了真正服务于家庭的有效沟通服务,孩子们快乐地成长。
关键词:微信;沟通;家园合作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2016年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也指出:“幼儿园应当主动与幼儿家庭合作,为家长提供科学育儿宣传指导”。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内容,整合和利用家长资源,实现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同步协调发展是家园合作的重要内容。
我们已经步入“互联网+”时代,在众多的家园合作模式中,由于微信操作起来十分快捷、便利,所以很受人们的亲睐。我们利用微信沟通这个快捷方便的平台,搭建新的家庭沟通渠道,构建家庭合作的“微信桥”,这是新时代合作的主要形式。在幼儿园家长工作中,我们积极探索尝试用微信建立家园联系,与家长保持积极的互动,为家园沟通开辟了新的道路。
一、构建微信平台,根据不同的群体选择不同的方式
幼儿园应设立微信平台,并应作为私人导师,为家长服务,促进幼儿成长。广泛的互动功能,微信平台开发和应用的科学发展,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使用:
(一)全园公众式提升整体内容
幼儿园公共平台可以提升整体内容,例如公园的目标,公园的概念,团队建设和活动的推广。定期更新园所环境、一周食谱、科学育儿等,并与幼儿园网站保持同步,让家长随时多渠道了解幼儿园的动态。在目前的公众平台使用上,幼儿园一般都借以发布幼儿园的每周动态,固定的每周菜谱公示,幼儿园一周特色活动展示,教师队伍建设和教研活动展示等,便于家长们全方面的了解幼儿和教师一周活动,为家园合作提供知情的前提。
(二)班级群体式随时沟通交流
教师可以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在班级微信平台上创建一组家长,及时向家长传达班级通知公告和班级活动的信息。进行随时沟通交流,建立稳定团结的交流群增进家园联系,但要注意减少矛盾。班级群是一个公共的交流平台,主要以发布公告、活动动态为主,对于群体性的问题进行说明、沟通,但并不适用于个别幼儿问题的交流,不然容易造成家长和教师间的沟通问题。
(三)临时组织式组建临时团队
根据幼儿园和家长的个性需求,可以临时建立一个功能性人格群体:如为各种兴趣班、比赛组建的的临时分组“口才班”、“篮球特长班”等,或者是幼儿园突发事件需要组建的临时团队。这种组织方式灵活有针对性,可以满足同一需求家长们的交流需要,这种群也可以在结束后继续或解散。
二、确定微信菜单,根据不同的对象选择不同的呈现内容
微信已经成为一种与家庭沟通的新时尚方式。如何使用微信并利用这个最受欢迎的社交信息平台来促进家庭之间的顺畅沟通是许多家长关注的问题,也是教师想要突破的疑点。探索微信沟通平台的精细管理,真正专注于微观推广,微观推广,专注于幼儿园的发展。
(一)微观察,及时展现动态信息
为了回应父母对孩子的关心,幼儿园可以在公园里过孩子们的生活,拍摄游戏场景并发送给微信群。例如,做运动,吃零食和上课的兴奋都会上传到微信,这样父母即使无法访问互联网也可以传递文本。照片和其他信息,随时随地了解孩子的各种信息,发挥微观观察作用。特别是一些特殊的有意义的活动,更需要及时分享给家长,让家长了解班级动态,如小朋友过生日了,教师可以拍孩子们给同伴过生日、唱生日歌、分享蛋糕的温馨画面通过微信群与家长分享,让家长对班级也有共同体的认识;再如中秋节班级里做月饼的活动、国庆节制作国旗、灯笼的活动,都可以以微信群发照片的形式让家长了解幼儿园里丰富多彩的活动。
(二)微观沟通,为家庭互动提供新方式
利用时空对话进行微观沟通,解决父母每天不能与老师见面的问题,真正了解孩子的各种情况。如幼儿生病了,不能到幼儿园了,家长可以及时给教师发一个微信信息,休假过程简单方便,可以利用时空对话的微观沟通,使教师与孩子之间的距离更近。
(三)微教学,有效运用翻转课程
结合主题活动,教师事先制作导学视频,上传到家长群;家长和孩子一起观看教学视频并完成教学任务。如六一儿童节文艺汇演前,教师可以把班级需要排练的节目视频上传到微信群,既能让家长对班级的节目有个提前认知,也可以利用家长资源让幼儿在家时也可以练习节目,提高节目的排练效率。
三、注重沟通策略,根据不同的家长需求切入不同的交流方法
在与家长微信平台的沟通中,教师要密切关注孩子的差异,找准沟通的切入点,增强家园交流的实际效果。
(一)巧借平台交流法
这种办法适用于那些平时乖巧听话的孩子,家长经常听不到教师的任何反馈,心里会渐渐产生不安情绪,她们会担心自己的孩子是不是经常会被老师忽略,对于这一类家长,教师可以每天用一两句话,同时将孩子们吃饭、游戏的照片经常上传,一个词,一张照片,可以让父母感到满意。在“智慧家园”家园的公众号平台中,我们可以以发“朋友圈”式的方式,不定时不刻意的发出平时乖巧听话幼儿的每一个精彩瞬间,家长可以通过动态下方的“评论”来互动交流,通过与家长的互动,提升家长的满意度。
(二)真情互动点击法
这种方法针对的是在某个方面或某个领域的多个方面存在问题的儿童,但儿童的表现并没有引起父母的足够重视。可以利用微信微信群把一些幼儿身上的小问题坏习惯,和极少部分家长在幼儿教育上的一些偏见和偏激做法,邀请家长发表意见并帮助他们提出建议。教师应密切关注,适时对观点或做法有特别见解的家长予以积极认可和真诚的感谢。这种互动的小论坛跟帖,也是家长们建立起了长期的沟通交流渠道。例如在发到微信群中的一些活动发布或活动布置中,可以带上提问的方式来带动话题,可以是幼儿园每日的伙食问题、也可以是兴趣班的开展问题,以此收集家长们的建议。
(三)平台展示激励法
父母最重要的是提高孩子的能力。所以,教师要尽可能及时将孩子们优秀的一面通过微信展示给家长,这样既巧妙地“展示表现突出的孩子”,也让家长感受到幸福感和优越感。同时也使部分有心的家长发现自己孩子的不足,或反思自己孩子和别人孩子之间的差距,这是教师要抓住机会,真诚的提出一些中肯的建议,自然地与家长取得共鸣,达成共识。在节日来临前夕,我们组织各种幼儿喜爱的活动,在活动的进行中,我们可以开展激励幼儿的“比赛”,中秋节的“月饼大赛”中,我们比谁的月饼又完整又漂亮,在端午节的“粽子大赛”中,我们比谁的粽子棱角分明。幼儿们的“作品”,我们发到微信群中,展示出幼儿们在园期间的动手能力,更好的将幼儿突出的表现,展现在家长们面前。
结语:
家园如同一车两轮,只有同向运转,才能共同促进孩子的发展,微信时代的家园联系已悄然袭来,在微信的平台上,是一种尝试,还需要进一步的积极探索。微信群变单一的幼儿园教育为家园合作化的教育,给家长、幼儿园和教师提供了一个很方便的交流平台,解决了有的家长因工作忙而不能及时来园跟老师交流的矛盾,同时也提高了家园合作的有效性和教师的工作效率,让幼儿园和家长在微信时代共同分享孩子的喜怒哀乐,让家长在这种沟通交流方式中一起探讨经验与困惑,让家园沟通更有效、更有价值、更富有生机!
参考文献:
1、嵇婷婷. 巧用微信——幼儿园家园合作的新平台[J]. 好家长, 2014(41):88-89.
2、潘宇彤 . 浅谈如何通过微信促进幼儿园家园合作[J]. 家教世界, 2017.
3、盛程程. “指尖上的互动”开启家园共育的“高铁时代”[J]. 教育实践与研究(C), 2014(6):72-75.
4、张静. 巧用微信搭建幼儿园家园合作的平台[J]. 教育, 2015(12):00270-00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