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入园焦虑的应对策略

作者:   来源:  录入者:中三班  发布时间:2023年11月28日

一、幼儿分离焦虑的主要表现

分离焦虑是指幼儿与其主要依恋对象如父母或其他亲人分离时,出现的过度焦虑反应产生对陌生环境和陌生人的害怕、抵触情绪。

当幼儿感到即将与亲人分离时,马上会开始大哭大叫、不知所措,抗拒亲人的安抚,有可能会攻击老师和同伴。而幼儿的情绪外露、易传染,容易互相影响,如果有一个孩子哭闹,其他的孩子也会跟着他哭闹。即使后来经过安抚停止哭泣,也会表现得不快乐,拒绝说话,不与同伴玩耍,甚至不吃不喝,部分幼儿还会出现头昏、乏力、恶心、呕吐等症状。

二、幼儿分离焦虑产生的原因

研究小班幼儿分离焦虑产生的原因中发现,分离焦虑的产生主要与教师、家庭以及幼儿自身的因素有关。

(一)教师因素

教师如果对幼儿大哭大闹、拒绝说话等消极情绪视而不见,或是以粗暴的态度呵斥吓唬幼儿来制止,幼儿犯错时不调查研究,以厌烦的情绪随意批评,对幼儿进行有辱人格的惩罚,这些做法严重伤害了幼儿的心灵,会加深幼儿与教师之间的隔阂,幼儿看到教师就害怕,更加无法适应幼儿园生活。

(二)家庭因素

在幼儿入园前,很多父母由于工作繁忙,没办法独立照顾幼儿,更多的是由老人帮忙照顾。在老人的精心呵护下,大多数幼儿在家吃饭、穿脱衣服,由老人完全代办,喂给他吃,帮他穿脱,这就直接导致了幼儿自理能力较差,时时事事依靠老人无法独立地过集体生活。有的家长娇惯过多,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后也不放心,一定要等幼儿入园后,看不见幼儿身影了,才会离开。还有的家长在教育过程中,会把幼儿园形容成一个令人恐惧的地方,幼儿听后就会引发紧张、害怕的心理,由此讨厌上幼儿园,产生过度焦虑的情绪。

(三) 幼儿自身因素

1. 已有生活经验

幼儿在入园前,有过与依恋对象分离的经验,会比较容易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反之,很少与其依恋对象分离的幼儿,由于没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就会本能地对陌生环境感到压抑、恐惧,难以独立地过集体生活。

2. 个性

性格开朗、活泼外向的幼儿要比性格腼腆、安静内向的幼儿更快地适应幼儿园生活。性格内向的幼儿会不喜欢接近老师和小朋友,沉默寡言。如性格开朗的婷婷,在刚入园时哭了一会之后,会自行寻找玩具玩,不再哭泣,而性格内向的文文入园后会断断续续哭一整天,会想父母,一直寻求父母的陪伴。

幼儿有四种不同的气质类型,分别是:多血质、粘液质、胆汁质和抑郁质。多血质幼儿的情绪易失控,常通过大哭大闹来表达自己的诉求;粘液质幼儿适应能力强,受分离焦虑影响小;胆汁质幼儿遇事反应非常强烈,在分离时不仅会大哭大闹,还有可能通过一些恶性手段让自己逃离幼儿园;抑郁质幼儿内心敏感,虽表面乖巧,但实际上是把自己的焦虑情绪埋在心中。

三、幼儿分离焦虑的对应策略

如何帮助幼儿缓解分离焦虑,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根据在幼儿园实习的见闻,我发现以下几点对应策略:

(一)对教师提出的建议

(1)入园前

1. 早教活动

幼儿园应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早教活动,如趣味运动会。活动前,幼儿园准备好活动的场地,由教师们提前布置,展示幼儿园独特的环境魅力。在比赛中,由富有早教经验的教师带领家长和幼儿共同探索,分享劳动成果,在趣味游戏中,幼儿尽情发展身体动作,促进亲子合作家长和幼儿还能预先知道幼儿园的教师和环境了解幼儿园教学理念和方法。活动结束后,有保健医生为前来活动的幼儿测量身高、体重,给予科学的生长评价,并为家长们解答养育困惑。

2. 家长会/家访

为了更好地满足家长科学育儿、家园沟通的需要,幼儿园需组织开展家长会。小班围绕“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规律作息时间的养成”等家长关心的话题,与家长进行深入细致的交流和探讨,让家长和幼儿有准备地入园,以便入园后更快适应幼儿园生活。

家访是缓解幼儿产生分离焦虑的重要策略,必须引起教师的重视。家访时教师要说话温柔、好听,保持微笑,亲切地称呼幼儿的小名,拉近与幼儿之间的距离,让幼儿熟悉自己,建立信任感。准备一份小礼物,可以是名字卡片等;随身一本笔记本,认真倾听家长说话的内容,记录好幼儿的饮食禁忌,高烧惊厥等,了解幼儿的性格特点,以便于在入园后采取适合幼儿的策略;教师还要和家长沟通家园合作事宜,相互熟悉。

2)入园后

1. 创设温馨的环境

创设温暖、舒适、温馨的环境是很重要的。在环境创设中,尽可能多的布置一些与幼儿家庭有关的墙面设计,可以把全家福放在主题墙上,这样就会有一种温暖“家”的氛围,幼儿能找到安全感。还可以幼儿喜欢的玩具放到区域中,但要注意符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可以设置区域“娃娃家”,“娃娃家”对于幼儿的身心健康以及情感能力的发展有很大作用,通过创设贴近幼儿生活的各种情境,让幼儿在自由的角色扮演中团结友爱,轻松有趣,从而缓解幼儿新入园的分离焦虑。

2. 采用适合不同类型幼儿的方法

缓解幼儿入园分离焦虑,要先判断其不同的气质类型。不同气质类型的幼儿产生分离焦虑的表现也会有所不同。找准幼儿的气质类型,对症下药,就能缓解分离焦虑了。

案例一

某小班男孩(化名科科),2018年11月

科科是刚入园的孩子,每天都来的很晚。在妈妈送来时,他总是要大哭一场,紧紧妈妈的衣角不让妈妈走。妈妈好不容易把他交给老师后就离开了,但他还是在哭。

科科是多血质的孩子,情绪虽然容易失控,但也容易安抚下平静。老师总是会抱抱他,让他先哭一会,逐渐平静下来之后,给他一件喜欢的玩具,这样在妈妈离开后,科科会把依恋的情感暂时转移到喜欢的玩具上,有助于缓解分离焦虑。事后,老师就向妈妈了解清楚为什么每天会来的很晚的原因,并鼓励妈妈督促科科早睡早起,养成规律的作息时间。

案例二

某小班女孩(化名真真),2019年10月

真真入园后,不哭不闹,从来不和其他同伴一起玩,自己也不会选择感兴趣的区域玩,经常抱着自己从家里带来的洋娃娃一个人待着,老师让她放下一会都不愿意。还会自言自语“妈妈为什么还不来接我”,有的时候还会问老师“我想妈妈了,妈妈什么时候来接我”。

真真是抑郁质的孩子,遇到不喜欢的事情不会有太大反应,但是分离焦虑是存在的。遇到这种情况,老师通常会耐心温柔地告诉真真,妈妈很快就会来接了,真真只要在幼儿园里好好玩,和小朋友们一起玩,妈妈就会来接的。并和妈妈约好这段时间都让妈妈来接,时间长了,真真也在幼儿园里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甚至有时候妈妈来,真真都有点不想和妈妈回家了。

3. 及时进行家园沟通

幼儿刚入园后,应该是老师与家长沟通最频繁的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老师要通过各种方式,及时与家长沟通,反馈幼儿在园的一些情况,同时了解幼儿在家的情况,有针对性的找出问题所在,并与家长一起帮助幼儿缓解分离焦虑,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老师细致地做好保育教育工作,家长也会信任老师,信任幼儿园。

(二)对家长提出的建议

1. 心理上的鼓励

家长要提前告诉幼儿所有的小朋友到了合适的年龄都要上幼儿园,要认识很多其他小朋友,和他们一同玩。给予幼儿心理上的鼓励,让幼儿可以感受到上幼儿园是一件十分正常的事情,是去找朋友的,产生渴望上幼儿园的向往之情。家长的情绪也要稳定,不要过分溺爱孩子,如果自己都不愿让孩子离开,孩子也不会愿意上幼儿园的。

2. 生理上的调整

在入园前,家长要调整幼儿的生活作息和生活习惯,引导幼儿学会独立做一些简单的小事情,如独立喝水、独立如厕、独立洗手等,这样不仅能培养幼儿的自信心,也能减轻幼儿在幼儿园生活中负担,缓解幼儿分离焦虑。

四、结论

一个健康的幼儿不仅要身体健康,心理也要健康。幼儿在入园产生分离焦虑是正常的反应,但不可忽视,家长和老师都要重视起来,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的针对不同性格与气质类型的幼儿对应策略,适时疏导,用爱心和耐心呵护幼儿的心灵,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通过家园共育,共同为其创造温馨、健康的环境。

注释

<1>王晓琳.新入园小班幼儿入园分离焦虑常用缓解策略的现状调查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2>张轲.幼儿入园分离焦虑的现象、原因及策略分析[J].才智,2019,(32):140-141.

<3>李婷婷.小班幼儿入园分离焦虑及有效应对策略[J].新校园,2018,(02):166-167.

主要参考文献

<1>安毓萃.不同入园教育策略下小班幼儿入园适应情况的实验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6.

<2>于景凯.幼儿焦虑状况与气质、家庭环境的关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

<3>鲜国容.幼儿分离焦虑及缓解策略的个案分析[J].科教文汇,2019(02):147-148.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