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游戏——小班幼儿的催化剂

作者:   来源:  录入者:admin  发布时间:2021年05月07日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指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这句话充分阐明了音乐的教育功能。音乐教育就是通过音乐教育,让幼儿获得身体、智力、情感、个性、社会性的全面和谐发展。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能给幼儿带来快乐和满足,幼儿游戏中蕴含着发展的需要和教育契机,发展的多样性、差异性、自然性等特点表现其中。而爱音乐也是每个孩子的天性,他们听到音乐会专注,会随着节奏进行系列的身体动作反应。 小班幼儿好动、好玩、好奇、好模仿,情绪变化快,注意力易转移,兴趣短暂。他们学习、活动的特点是只关心活动的过程,不关心活动的结果。因此,小班的教学活动应更注意游戏化、情景化。强调让幼儿在愉快、轻松、自由的游戏中自娱自乐,玩中学,玩中获发展。都说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游戏是最最吸引人的,也是最最有魅力的,《纲要》亦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互相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

幼儿园的音乐游戏是幼儿游戏活动中的一种,由于它将音乐活动内容融于游戏的形式中,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音乐、理解音乐、改编歌词、创编动作,从而使幼儿在情感上获得美的陶冶。所有音乐游戏都能培养幼儿的想像力、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丰富幼儿情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小班孩子而言音乐游戏满足了他们好动的天性和表演欲望,这对培养孩子活泼快乐的情绪和遵守规则的良好行为具有积极的作用。儿童的世界是游戏的世界,音乐游戏是儿童游戏世界中一个充满欢笑、荡漾歌声、抒展舞姿、自我表演的快乐王国。常言道:游戏即快乐,音乐教育即快乐教育。可见,我们的音乐活动不仅要是有价值,更要是孩子们所喜欢的,需要的,在小班音乐游戏《袋鼠妈妈》中,老师紧扣音乐旋律,将灰太狼与袋鼠对抗的游戏贯穿始终,使得活动中孩子们始终能快乐着学习。

快乐法则一:以鲜明的音乐为线索,引导幼儿快乐游戏。

案例:小班音乐游戏《袋鼠妈妈》

一、活动目标:

1. 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建立声音的长、短概念,进一步感受、表现音乐的段落对比。(袋鼠:活泼欢快;狼:低沉凶恶)。

2. 提高幼儿的听觉判断能力,体会游戏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已会唱歌曲《袋鼠》,会跳袋鼠跳。

2.物质准备:喜羊羊玩偶一个、袋鼠、狼的胸饰,狼堡、猎人的家各一个,钢琴伴奏、

三、活动过程:

准备活动:

(一) 歌表演:《小动物走路》入场

(出示喜羊羊玩偶)你们喜欢喜羊羊吗?今天,喜羊羊我们去做客。宝宝们,跟着妈妈,出发啦!

幼儿边唱边模仿不同的小动物入场,要求动作符合节拍。

(小鹿走路跳跳跳,小鸭子走路摇摇摇,小乌龟走路爬爬爬,小花猫走路静悄悄。)

宝宝们,我们学小花猫轻轻走到座位上坐好。

(二)创编相亲相爱的动作

1. 复习歌曲:袋鼠

(1)听,这是什么歌?(听一遍音乐)

(2) 妈妈带好你的袋鼠宝宝一起来表演。(边听音乐边表演)

听钢琴音乐回位。

2.创编动作

(1)歌曲里面妈妈和乖乖怎样啊?谁愿意来做相亲相爱的动作?好,谁跟妈妈来做做相亲相爱的动作?(请个别幼儿上来做动作,每一个幼儿都练习一次)

(2)袋鼠妈妈带上你的宝宝,我们一起来边唱边表演。(清唱)

(3)你可以做和别的袋鼠不一样的动作,我们听着音乐来表演一遍。(随乐表演)

(三)新授游戏

1.引导幼儿探索“狼”和“猎人”的动作

(感受(曲二)狼的音乐:)听,谁来了?

灰太狼是什么样子的?谁来来学一学灰太狼?(幼儿个别上来做做动作和表情,带领全体幼儿学一学狼的动作)

你觉的大灰狼的音乐是一跳一跳的还是重重的、长长的、慢慢的?它和小袋鼠的音乐一样吗?

小袋鼠听到狼来了的音乐该怎么办啊?(躲起来)躲到哪?(妈妈的肚子里)还可以躲到哪里?大树后,小椅子后,老师后面。

2.你还听到了什么声音?谁开的枪?那谁被打死了?哦,猎人把灰太狼打死在地上。

那我来做猎人,你们做灰太狼,我们一起来表演。(放音乐)

3.玩游戏

a.你们想不想来玩《灰太狼与袋鼠》的游戏啊?

那我要请一个宝宝来当猎人。( 猎人在听到枪声时才能出来。)

还要三个宝宝来做灰太狼,我要找的宝宝在哪?(灰太狼得呆在“狼堡”里,听到了狼的音乐就可以出来抓袋鼠了。)

b.教师交待游戏规则。袋鼠妈妈要带好袋鼠宝宝,听到狼出来时,小袋鼠赶快藏起来不动,千万别给大灰狼吃掉了。 听到猎人开枪以后,妈妈就可以带着袋鼠宝宝高高兴兴回家了。

师: 你们准备好了吗?(放音乐)

(教师进行逐个角色指导,指导猎人开枪以后加一句:“灰太狼被打死了。袋鼠们出来吧!”)

音乐结束时,提醒袋鼠按节拍蹦跳步上位。

*请幼儿两人合作一起来做蹦跳步,要求动作协调一致,幼儿扮袋鼠妈妈和小袋鼠,幼儿扮狼。

c.游戏结束:大灰狼被打死喽!听(曲一)小袋鼠跟袋鼠妈妈高高兴兴回家了。

在整个活动中我选择了幼儿喜欢的动画形象——灰太狼和袋鼠,客串人物“猎人”,这样孩子们都能自主的去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游戏,我所选择的音乐也非常受孩子们喜欢,欢快——低沉——欢快,音乐的特点跟动画形象比较相符,活动中孩子们的活动欲望特强,一遍一遍热情高涨、百玩不厌。为了能让幼儿在音乐游戏中更能体验他们的主体性:首先,选择两段特点鲜明的音乐,营造一个良好的音乐环境,激发幼儿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一段音乐活泼轻快、另一段音乐缓慢低沉,幼儿在活动中仔细倾听后能很容易地感受出活泼轻快的音乐所表现的袋鼠形象、缓慢低沉的音乐所表现的大灰狼形象,并能听乐曲的基本节拍愉快地与同伴、老师一起扮演“袋鼠妈妈”和“袋鼠宝宝”愉快地共同进行游戏。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将音乐同幼儿的生活、游戏结合为一体,一切从小班幼儿兴趣出发,引导幼儿在活动中感知音乐的速度、力度、音高……才能获得相应的音乐知识和技能。

其次,根据两段音乐的特点设计了幼儿喜欢的可爱的动物形象(袋鼠宝宝和袋鼠妈妈)、凶恶的大灰狼形象以及勇敢的猎人形象,配以有趣的游戏情节(大灰狼想抓袋鼠吃,袋鼠赶紧躲起来,最后猎人打死了大灰狼。),让幼儿更深入的融入到这个音乐气氛中,更加完整游戏,从而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快乐法则二:以简明的故事为线索,引导幼儿游戏想象。

在小班音乐游戏《母鸭带小鸭》中,老师紧扣音乐故事,将母鸭带小鸭行走、戏水的游戏情景贯穿始终,使得活动中孩子们始终能快乐着学习。

案例二:母鸭带小鸭

设计理念:

一天,我和小朋友们在玩水,一个小朋友拿了一只玩具鸭子放在水中,一边玩一边说“游来游去,游来游去……”,然后“格格…”的笑起来,这让我忽然想起一句歌词“……游来游去真快乐……”,于是,我便设计了这节音乐游戏课《母鸭带小鸭》。

一、活动目标:

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随音乐有节奏的模仿鸭走、鸭叫、游水的动作。

能根据教师的指令进行游戏。

体验游戏活动带来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小鸭头饰人手一只、母鸭图片12只、呼啦圈12个、《母鸭带小鸭》音乐游戏课件一个、录音机、磁带。

三、活动过程:

听《我心爱的小马车》律动进场。

师:鸭妈妈邀请宝宝们到她的乐园里去玩,你们开心吗?让我们坐着自己心爱的马车出发吧!

复习歌曲《母鸭带小鸭》

出示课件(一)(带小鸭):看看谁来了?幼儿边看课件边听音乐。

师:哪个宝宝来告诉我,谁来了?你们知道这首歌曲叫什么名字吗?我们一起用好听的声音来演唱。

模仿鸭叫、游水、鸭走的动作。

A.师:小鸭子是怎样叫的?哪个宝宝来学一学?(请个别幼儿上来示范,并进行集体练习鸭叫动作)

B.出示课件二(游水):小鸭跟着妈妈在干什么?哪个宝宝来学一学游水的动作?(请个别幼儿上来示范,并进行集体练习鸭叫动作)

C.出示课件三:小鸭的本领练好了,他们是怎么样跟着鸭妈妈走回去的?哪个宝宝来学一学摇摇摆摆的动作?(请个别幼儿上来示范,并进行集体练习鸭走动作)

带领幼儿听音乐表演《母鸭带小鸭》。

游戏《母鸭带小鸭》

A.教师讲解游戏玩法,并练习。

B.教师交代游戏规则并听音乐进行游戏2遍。

C.请客人老师一起参与游戏活动,体验游戏活动带来的快乐。

6.听《母鸭带小鸭》的音乐,做鸭走动作出教室。

在整个活动中使幼儿始终在和鸭妈妈一起唱歌、散步、下水捉鱼的故事情境中。孩子们自觉地、自愿地、不知不觉地、快乐地、不知疲倦地、投身于鸭宝宝角色中,投身于整个活动中,从而在游戏中付诸音乐更多的想象。 首先,在活动中教师让幼儿充分讨论、体验“小鸭”的这个角色,这样一个故事角色让幼儿真正把自己当作游戏的主角而忘了自己是谁。音乐活动本身就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及创造力,而想象力创造力的发挥又建立在感知的基础上,以上的角色感知为之后的音乐表现奠定了基础。 其次,边唱边跳是幼儿的特点,他们不但喜欢用歌声表达感情,更喜欢用动作加以补充。因此教师可以启发引导幼儿在掌握歌曲的内容之后来为歌曲创编动作。在日常生活中,多让幼儿观察自然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同时也给幼儿做一些示范动作,教给他们一些简单的表达方法,由于孩子有了生活经验,所以自己常能想出一些动作来表达自己对歌曲的理解与感受,提高了幼儿对音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教师在这样轻松愉快的游戏情境中观察每一个幼儿的表现随机给予相应的指导、提炼。这样幼儿就能在充满乐趣的情景模拟游戏中不知不觉地感受了歌曲的节奏特点,情不自禁地跟着学唱、学跳,自觉地投入到活动之中,在这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也同时教育了幼儿应该爱护小鸭,体验到母鸭对小鸭的关爱。这种简明的故事情境既有利于创造力的培养,又有利于幼儿社会性的全面发展。

总之,音乐游戏与小班幼儿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它是幼儿生活、学习和成长中不可缺少的领域,它促进了幼儿的全面发展。长期的音乐熏陶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音乐素质,还有利于培养他们活泼开朗的性格,促进身心和谐地发展。更重要的是它是孩子们成长中快乐的源泉和一贴不可或缺的催化剂。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