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开展体育游戏
游戏是孩子们最喜爱的活动,尤其是体育游戏。目前,人们幼儿的体育发展越来越重视。所以,幼儿在园内的一日活动中,大部分都是在户外活动(以体育游戏为主要形式)中度过!那么,作为一名称职的幼儿园教师,我将针对自己平时遇到的一些问题来分析——如何有效的开展户外体育游戏。
一、 幼儿园体育活动的意义:
幼儿园体育活动是以走、跑、跳、投等基本动作为主要内容、有规则、常具有一定情节和竞赛因素的体育游戏,它是对幼儿实施体育的主要手段。有效开展幼儿园体育活动对幼儿身心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一) 有利于促进幼儿身体发展
运动的发展不仅仅依靠幼儿自身的生长发育,还需要幼儿后天的锻炼,增强幼儿肌肉力量,从而促进幼儿身体发展!幼儿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通过体育活动能够使幼儿的运动能力得到有效锻炼,基本动作得到持续不断的练习,使身体机能的各个方面不断协调,逐渐提高对周围环境的适应能力,为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打下基础。
(二) 有利于培养幼儿积极情感
体育活动是幼儿在平时学习生活中喜爱并且参加最多的活动,幼儿在一系列的活动中能够得到强烈的情感体验。优秀的活动中存在适合于不同能力、不同性别幼儿的不同程度的障碍类型,能够使他们在自身能力基础之上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当幼儿克服了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的困难时,其自身的积极情感得到刺激,进一步挑战并战胜困难的信心获得增长。在这样氛围下的幼儿将勇于面对挫折,不断挑战自我,战胜自我。
(三) 有利于提升幼儿意志品质
一个人的意志品质大多是在幼儿时期形成的,这一时期的意志品质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而在幼儿期,体育活动不失为一种培养幼儿良好意志品质的有效途径。因为在活动中,幼儿难免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他们只有通过自身持久的不懈努力才能获得相应的成功。这一过程,对于幼儿的意志品质是一种磨练。正如陈鹤琴所说“在运动比赛中,我们可以学习许多做人做事的美德,合作、牺牲、互助都是可以在集体中养成的。”
(四) 有利于协调幼儿人际关系
幼儿的体育活动大多是以班级为整体的,是一种集体中的游戏,但由于幼儿发展的局限性很容易引起幼儿之间的摩擦,这就要求幼儿学会控制自己的同时,能够协调好与其他幼儿之间的人际关系。让幼儿在一次次同伴交往之间的协调中明白“儿童的自由应以集体利益为界限”。充分领会集体是大家组成的,要想在幼儿园这个大集体中和睦相处,每个人都要学会协调,懂得尊重,学会谦让,懂得互助。
二、开展户外体育游戏的有效策略:
(一)制定适合幼儿年龄段身心发展的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是户外体育的灵魂,只有制定好明确的活动目标,才能顺利实施整个体育活动,对幼儿的活动过程有一个明确指向性,做到老师不茫然,孩子不无聊。我们需要重视体育对幼儿智力、情感、个性、社会性发展多方面的整体影响,从发展基本动作、增强体质的单一价值观向以“健康为主、全面育人”的观念转变。我们可以尝试从显性和隐性两个方面来制定户外体育活动目标:
1.显性方面,以“培养幼儿对运动的兴趣,体验运动乐趣,积累运动经验及增强幼儿体质和综合运动能力的培养”为核心目标。
2.隐性方面,幼儿在与同伴、运动环境发生交互作用的过程中,培养幼儿对人、对事、对物的正确态度,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和习惯,例如“友爱关心、合作交往、规则意识、责任意识、卫生保健”等。
(二)教师热情饱满的精神面貌
教师是孩子体育活动中的游戏伙伴,有趣的游戏能够调动孩子的活动兴趣和参与积极性,但教师自身的精神面貌也同样重要。如果小朋友热情的投入到游戏中面对的却是教师有气无力的面庞,那么孩子的热情将会被一点点的磨灭,那么这节课注定是失败的!教师应该具备带动幼儿活动积极性和热情的能力。而要做到这一点的第一步就是我们老师必须以热情饱满的态度,形象生动的肢体动作去感染幼儿。同样是简单的手脚热身运动,如果教师加上一些夸张的言语和肢体动作,那效果将更加好。对于这一点我自己有深刻的体验,所以说作为一位老师,特别是幼儿老师,你的精神面貌和言语举止直接影响到幼儿。
多一点阳光,多一点激情,幼儿就多一份活动兴趣。
(三)体育游戏中情境的创设与利用
体育游戏中情境的创设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体育活动中教师们直接将体育教学的内容、要求、直接地灌注给幼儿,那整节活动就会显得十分枯燥,孩子们对活动内容不感兴趣从而分散自己的注意力,结果显而易见!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而教,教是为了乐学而教”。情境教学是一种促进教学过程变成一种永远能引起幼儿的兴趣,激发幼儿向未知领域不断探索的教学策略。所以,我们在平时的体育教学中可以通过创设幼儿感兴趣的情境:可以是闯关形式的,也可以是对战形式等,激发幼儿兴趣!让幼儿身临其境,积极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形成乐学、爱学、会学的学风,促进幼儿协调发展。
例如我曾经开展过一次关于通过各种障碍路径的公开活动,我将丛林探险这一情境贯穿整节活动,孩子们仿佛自己真的就在森林中一样,个个摩拳擦掌,对于出现的各种障碍跃跃欲试,期间我设置了一个“大老虎”来客串,孩子们见了跑上来的老师就像见了真的大老虎一样,拼命的往树林里钻(桌子低下),还做出害怕的表情和声音,置身于这样的情境中,孩子们都十分期待接下来更高挑战!后来还有过危桥,过山洞,逃避怪物的抓捕等环节,孩子们兴致高涨,活动效果良好,目标也都基本达到!
(四)活动材料的运用
活动材料要选择符合所开展活动本身的特点,还应考虑到幼儿的发展情况。材料不需要多,多了老师不易组织活动,安全也得不到保障。当然也不能没有材料,空手空脚的活动不利于激发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在活动材料的选择上关键还在于教师是否可以充分发挥材料价值,能否让幼儿激发出玩法的探索欲望。《纲要》指出:要注重各领域间的有机结合,各领域要相互渗透。所以在上体育课时,我们老师要注重渗透其他领域。让幼儿在玩好玩的体育器械材料时,也能激发幼儿的思考和探索欲望。让简单的游戏材料变成充满想象力的魔术棒。这也就是"一物多玩"体育活动的精髓。不仅让幼儿喜欢玩,更要注重让幼儿自己探索怎么玩,除了这样还能怎么玩。探索环节应设置在材料展示的时候,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介绍游戏材料,然后给予幼儿时间,让幼儿自由探索如何玩转这些材料!你会发现,孩子们的想发总是那么令人惊奇!
(五)做孩子的玩伴,时刻关注着孩子。
1.孩子是游戏的主体,教师在组织孩子游戏时,要成为孩子的玩伴,作适当引导,把问题留给孩子,让孩子自己动手动脑,让孩子认为“我”就是这个游戏活动的主角!
例如:在逃出山洞游戏中,我创设出山洞里又黑又潮湿,很可怕的情境,把问题抛给孩子:“你如果在山洞里会觉得怎么样?”(幼儿回答:“可怕”)所以你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快速通过山洞吗?(“加快脚步跑!”)“山洞口有个怪物它会左右来回巡视抓小孩,你有啥好办法逃过?”(“出口的时候一左一右的跑”)这样,教师通过引导,让幼儿自己说出接下来的游戏规则,幼儿始终参与其中,体验到了成就感,也明白了自己接下来该做什么!
2.要时刻捕捉教育时机,孩子在探索游戏时,目光时刻锁定孩子,看到好的方法可以在第二遍游戏时请他上前展示,供幼儿学习;如果在游戏过程中某一个孩子做出了危险的行为,可以立即停止游戏,单独拎出这名幼儿,告诉他这是不正确的行为!同时也让其他孩子了解到这种错误行为,起到很好的安全教育作用!
(六)运动量的把握
教师要很好的把握孩子运动量,注意动静交替,不要使孩子处于持续的剧烈运动状态!达到一定的运动量后,教师可带领幼儿做适当的放松活动,并对幼儿的活动情况做一个整体的评价总结,使幼儿获得成就感!可以预留出一点时间供幼儿自由活动!
现阶段孩子们在园一日活动中主要户外体育游戏为主!体育游戏中蕴含丰富的教育价值和发展潜力,值得我们重视和研究,我们还需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以促进孩子身心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