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故意犯规引起的……

作者:   来源:  录入者:admin  发布时间:2021年03月10日

由故意犯规引起的……

为了使幼儿拥有健康的身体以及增进亲子间的互动,我们在家长互动中教给家长和孩子们几个亲子游戏。其中,“踩水浪”是把绳子打开放平在地上,大人抖动绳子,让幼儿踩着另一端前进。

正当家长和孩子玩得起劲时,我听见许梦茹和陈思含小朋友在对家长喊:“真没劲!我不玩了!”我走过去查看原因,原来许梦茹是年龄小,动作反应比较慢,她妈妈抖动绳子的速度相对快了些,所以她老踩不住绳子,玩了一会儿就没劲了。于是,我叫她妈妈先慢慢地抖动绳子,让她在绳子上走稳了,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再稍微加快抖动的速度。这样,她又喜欢这个游戏了。而陈思含是因为这个游戏对于她来说太容易了,没有挑战性。所以我建议她妈妈可以适当增加些难度,用两条绳子做游戏。果然,有了一定的难度,孩子对游戏的兴趣又激发出来了。

古往今来,任何时代、任何民族、任何国家、任何地区,没有不做游戏的孩子,也没有不喜欢游戏的孩子,孩子们离不开游戏,就像鱼儿离不开水、鸟儿离不开天空、花儿离不开太阳。于是,德国著名幼儿教育家福禄培儿呼吁:“母亲啊,培养儿童游戏的能力吧,父亲啊,保卫和指导儿童的游戏吧。”世界儿童问题首脑会议通过了宣言:“……儿童的时代应该是游戏的时代……”,于是,我国正式施行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规定了:“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可见,游戏已成为孩子们“生命”的一部分。

但是我们选择的游戏要适合孩子的年龄和成长特点,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很多父母都有这样的体会,花了百块钱给孩子买了玩具,没有多长时间,孩子就扔在一边。表面上,这是孩子的原因,实际上,往往是游戏的难易度不合适造成的。有的游戏难度过大,孩子怎么都玩不好,容易失去兴趣。上述案例中的许梦茹小朋友就属于这种情况,由于她的能力比较弱,不能很好地掌握游戏的方法,从而就会对游戏内容失去兴趣。减低游戏的难度无疑让她重新恢复了自信心,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而有的游戏难度太低,孩子太容易得到满足感,也会让孩子失去兴趣。因此,给孩子的游戏,要具有适度挑战性,形象地说,就是让孩子“蹦一蹦,摸得着。”就像案例中的能力较强的陈思含小朋友一样,游戏的难度虽然增加了,可是当孩子经过自己的努力,将游戏做好时,不仅相应的能力会得到提高,而且还会让她从不会——会做——做好的过程中逐步养成思考问题的习惯,培养克服困难的勇气,建立起适度的自信心。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