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音乐 三只猴子

作者:   来源:  录入者:admin  发布时间:2021年01月04日

大班音乐 三只猴子

设计意图    

 大班歌唱活动《三只猴子》,旨在通过这首幽默、诙谐的歌曲,引导幼儿大胆地表现,体验歌唱活动的乐趣。本内容以故事形式串联整首歌曲,篇幅较长,不利于记忆,因此,借助图谱,图词结合,引导幼儿理解记忆歌词并以游戏的形式始终贯穿教学,引导幼儿在自然、轻松的情况下学唱歌曲,感受歌曲幽默、诙谐的情绪。    

 活动目的   

  1.积极参与活动,在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习表现歌曲的幽默、诙谐。    

 2.在倾听、做动作及参与游戏的过程中逐步学唱歌曲前三段,并感受第四段歌曲的氛围。   

  3.有初步的安全意识,懂得不能在床上跳。   

  活动重点     理解记忆歌词,学唱歌曲    

 活动难点     在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习表现歌曲的幽默、诙谐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通过游戏的形式导入活动(1分钟)         手指游戏《五个手指宝宝》。     二、基本部分:本环节利用情境创设,将幼儿带入到愉快的节奏王国,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游戏劲头。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图谱的呈现,通过打节奏唱、游戏唱、表演唱等几种不同形式,较好的解决歌曲中的“有一只猴子头上摔了一个包”这句歌词。(25分钟)       1、欣赏歌曲《三只猴子》,初步熟悉歌曲旋律。       刚才你们用手指来做了手指游戏,我们一起来听听音乐,玩一玩好吗?这是一首歌曲,听听歌里有什么?(播放音乐)       你们听到了什么?(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边出示相应的图片边唱相应的歌词。)这首歌的名字就叫《三只猴子》。三只猴子为什么要在床上跳?       (幼儿带着问题和兴趣去欣赏,激发了幼儿参与讲述的愿望)     2、学唱歌曲。       如果我们有节奏地在地面上跳,会比小猴跳得安全。你们想不想玩蹦床游戏?那我们就去节奏王国玩一玩。不过呢去那儿玩的孩子一定要听准音乐,有节奏地跳。       (1)、边玩手指游戏(三只手指代表三只猴子)边唱歌。       (2)、教师出示 x  x  x  x 节奏谱,告诉幼儿在这首歌里,每一句话有四拍,一拍跳一下。请想要到蹦蹦床上跳的幼儿试一试按照这个节奏一起跳。(边听音乐边看老师的手势跳)请小朋友分组,按所示节奏跳。   3、表演歌曲。 出示 x  x  xx  x / x  x  x  xx / x  xx   x  x / xx  x  x  x 节奏谱,幼儿根据节奏模式进行游戏。 (幼儿在游戏按节奏跳的过程中轻松的掌握歌曲的节奏模式,在此过程中教师的反复吟唱更容易让幼儿记住歌词内容。)    4、欣赏歌曲第四段,感受其中的氛围,知道不能在床上跳。(3分钟)       刚才三只猴子头上都摔了一个包,现在他们怎么样了?为什么会这样?你想对小猴说什么? (运用突入呈现的方式让孩子们较好的理解歌词内容,让幼儿自己来思考正确的做法)     我们能不能在床上跳?为什么?在其它活动中,我们也要注意安全,要学会保护自己。 做放松动作。 (通过讨论让幼儿理解乱蹦乱跳是很危险的,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安全教育。)              四、结束及活动延伸(1分钟)       1、幼儿打击乐演奏《三只猴子》。          2、在区角中投放有关安全常识的图片。    歌曲: 1-D 4/4                 三只猴子       5  3  3  3 4   3  2  2  /  5  2  2 2 2 3   2 1 1 1   1 /      三只  猴子在   床上 跳    有一只 猴子头上  摔了一个 包,   二只  猴子在   床上 跳    有一只 猴子头上  摔了一个 包,   一只  猴子在   床上 跳    它 的   头 上    摔了一个 包,   你们看  床上   静悄 悄    猴子们 不 知道   哪儿 去  了,   5  3  3  3 4   3  2  2  /  5  5   5  5    3 1 2 1  1  ://   妈妈  急得   大声  叫:“赶快  下 来    别 再    跳   妈妈  急得   大声  叫:“赶快  下 来    别 再    跳 妈妈  急得   大声  叫:“赶快  下 来    别 再    跳   床上  床下都  找不  到, 它们 躺在医院  不能动   了。 
活动反思:

 《三只猴子》是一首简单、有趣、又有教育意义的歌曲。它表现了小猴在床上蹦蹦跳跳以及摔了跟斗的情形。这种情形与幼儿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很容易引起共鸣。活动中,需要掌握好安全教育与学习歌曲之间的关系。第一,歌曲中已经揭示了小猴床上蹦跳吃苦头的必然结果,不必再多地说教。第二,小猴摔跤、脑袋上肿起大包的可怜、可笑,要表现得生动鲜明,让幼儿真切地领悟到这种行为的后果。

  《纲要》中的教育理念让我们越来越注重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自主性的发挥,都尽可能地在活动中创设条件,让孩子能自由选择、自由探索、自主想象、自主表达。只要是幼儿感兴趣、能自发参与的,都是在自主学习。

  《三只猴子》活动目标定为学唱歌曲,初步体会歌曲诙谐、幽默的风格;在倾听和做动作参与游戏的过程中逐步学唱歌曲;培养初步的安全意识,懂得不能在高的地方乱跳。

  在以往的音乐活动的组织过程中,主要的教学方式就是用非常传统的方法教幼儿,大多数是以跟唱为主,却忽略了幼儿的兴趣。在活动过程中我增加激励性语言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用简单而又体现小猴角色行为肢体动作表现歌曲让整个活动首尾呼应。小猴子活泼可爱的形象、在游戏中学习歌曲的过程,让孩子们感到歌唱的快乐,从而萌发出对音乐活动的兴趣。活动下来,孩子们在表演的过程中开心的学会了歌曲并领悟到歌曲所表达的安全教育意义。

  在任何一个教学活动中,我们都要以幼儿的发展为主体,从幼儿的心理和生理年龄特点发展为目的,挖掘领域的特征,吃透教材,精心准备每个环节,正如纲要中所提到:在艺术活动中面向全体幼儿,要针对他们的不同特点和需要,让每个幼儿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养,那样才能够使活动效果更佳。

  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随着活动的进程,手偶表演——手指游戏——教师表演——集体表演——分组表演,幼儿自然地融入其中,边游戏边学唱歌曲。活动结束时,歌曲也基本学会了。和传统的歌唱教学相比较,这样的教法不带任何灌输性质,重视的是幼儿音乐情趣的培养,并且在活动中幼儿也有自由协商、充分想象的空间。同时通过小猴的这种行为,让幼儿真切地领悟到后果,潜移默化地教育了他们,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孩子们的安全意识。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