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语言:小不点
活动目标
●倾听故事,理解故事中三个表示大小程度的词:小、小小、小小小的含义,并尝试用动作表示。
●在倾听故事和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尝试自己建构故事内容。
●知道自己虽然小,但也有许多长处,树立自信心。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人手一册。
●实物展示仪一台。
活动过程
●引出主题。
——教师:伸出小拇指:我是小不点,小朋友们好!
——幼儿:小不点好!
——教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念一念手指游戏儿歌《小不点》好吗?
——师生共同边念儿歌,边依次伸出(缩回)手指,念小不点睡觉了和小不点起床了。
●教师讲述故事,幼儿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教师:今天,老师要给你们讲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也叫《小不点》。
——教师边在实物投影仪上翻阅幼儿用书,边讲述画面。在讲述的过程中,教师时常停下来,提出一些问题启发幼儿思考,例如,讲到:“他决心去找比他还小的朋友”时停下,问:“小小老鼠能不能找到比他还小的动物呢?假如有这样的动物,猜猜会是谁呢?”(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回答,教师对幼儿的回答不做肯定或否定的表示)教师继续讲述故事,然后再提问:“你们猜小小小甲虫去找比他还小的动物了吗?如果去找了,可能这个动物会是谁呢?”教师把故事讲完。教师说:“我们一起来学学小小小甲虫的样子。”(幼儿边做动作,边说故事中的对话)
●理解“小、小小和小小小”的含义,探索用动作表示三个程度的词。
——教师:故事中的猴子、老鼠和甲虫,他们一样大吗?
——小猴子有多大?小小老鼠有多大?小小小甲虫又有多大?你会用动作告诉我们大家吗?
——鼓励幼儿尝试用动作表示不同程度大小的三种动物,从而理解“小猴子、小小老鼠、小小小甲虫”的含义。
●教师:你喜欢小猴子、小小老鼠还是小小小甲虫呢?为什么?
——让幼儿充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初步认识到动物的大小并不重要,我们大家都会长大的,嘲笑别人不好。
●幼儿看展示仪上的画面,教师完整地讲述故事,教师在讲述的过程中,暗示幼儿参与讲述故事中的对话,使幼儿进一步熟悉、理解故事《小不点》。
●引导幼儿谈论:小不点本领大。
——教师:“你们在家里,有人说你们是小不点儿吗?当别人说你小不点儿时,你是生气还是高兴呢?”
——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回答,无论幼儿说自己是高兴或生气,教师都表示赞同,并这样鼓励幼儿:现在我们虽然小,但是我们还会长大,而且我们也都有自己的本领,谁愿意说说,自己人小本领大的事情呢?
——幼儿自由谈谈自己的本领,教师可以做适当的提示,让大家看到自己的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