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幼儿在种植活动中的观察能力

作者:   来源:  录入者:admin  发布时间:2022年09月06日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在种植活动中的观察能力

摘要:

幼儿天生具有亲近自然的本能,他们能够和大自然亲密地对话,能够以自身的感受体验自然的喜怒哀乐。我园是农村幼儿园,特意开辟了一片种植园地,让孩子们在园地里种植瓜果蔬菜等,做到定期管护。孩子们从中得到很多感性的、真实的、细微的体验,在种植园地里培养了孩子们的观察能力。

关键字:种植 观察

幼儿园的种植园地可以使幼儿的生活更加生动有趣,丰富多彩,同时也是幼儿学科学的重要场所,幼儿在种植活动中观察、操作,从中发现课堂教学活动中不容易引起注意的一些特征和变化,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的动手操作能力,从而激发幼儿对于自然和科学现象的兴趣,使幼儿认识得更加全面、深刻,掌握的知识也更丰富。 我园最优越的环境就是大自然,这一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资源。陈鹤琴先生曾指出:“大自然,大社会是知识的主要源泉。”因此,我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来引导幼儿在大自然中学习、游戏;陶冶幼儿的性情,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在我班的种植园地中植物品种丰富,在这里,幼儿可以观察和护理自己感兴趣的植物,并有所发现和思考。

因此作为一名农村的幼教工作者,只有充分利用乡村丰富的资源来解放孩子的空间,让他们和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瓜果、蔬菜交朋友,从而扩大幼儿的眼界和动手能力,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观察并不是漫不经心的四下看看,而是有目的、有计划,通过这样一种智力活动去揭示观察对象的内在规律。因此,观察能力需要我们有意识的培养。

一、从“兴趣”入手,引导幼儿乐于观察

观察的前提是“注意”,但幼儿期的孩子注意力容易分散,他们只有对某事某物产生浓厚兴趣才会集中,即观察往往受兴趣支配。因此,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美国学者杜威认为:“兴趣是刺激儿童学习的最好形式。
    1、捕捉孩子的兴趣,引导观察
   幼儿天生就有强烈的好奇心,其实在大千世界中有无数孩子感兴趣的东西。只要我们观察、倾听就会发现。因此,我们要把握时机,正确引导幼儿去观察,去发现。 例:有一次,在蔬菜种植活动中,蒋梓悦小朋友在田地里发现一只蜗牛,兴奋地招呼小朋友来看。周俞润小朋友却不认识,便好奇地问道:“这是什么?”王俊泽小朋友自豪地说:“妈妈给我讲过这叫蜗牛。”有几个也不甘示弱地说:“我也知道的。” 蒋梓悦小朋友说:“我在我们的种植园地里是经常看见的。”这时,又有几个小朋友也大声说道:“我和我奶奶去菜地的时候,我也看到,我家田地里也有的。”就这样孩子停止了谈话。根据这一兴趣,我抓住这机会利用问题引导幼儿有目的的观察认识蜗牛。从寻找五官到观看爬行,再观察寻找蜗牛的食物等一系列观察活动。整个活动始终让幼儿在兴趣中逐步发现观察的广度和深度。
    经过实践发现在种植活动、户外活动、游戏、散步等自由、轻松的氛围中最容易捕捉到孩子的兴趣。因此,日常活动中我们要懂得保护和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他们观察兴趣。
    2、选择适合的观察对象,引导幼儿乐于观察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我为幼儿多选择色彩鲜艳、新奇、活动等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作为观察对象。幼儿对这些喜欢的东西常常没有成人指导下自主的去看看、摸摸、碰碰等观察,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各种感官。事实上,只有把各种感官都调动起来,才能更正确、更清晰、更完整的去观察某一事物。因此,我们要选择适合幼儿的对象积极引导运用各种感官参与,全面观察。
  例:认识各种蔬菜,我特意安排了我们班的小朋友到大班的田地里去观察,并让小朋友把观察的现象记录在种植记录本上,让他们自由地探索、大胆地体验。我们的田地里种满了玉米、丝瓜、扁豆、豇豆等各种蔬菜,让幼儿们亲自体验和观察各种蔬菜的颜色、大小、轻重、形状等,并在全体小朋友前介绍各种蔬菜。整个活动让幼儿的感官都参与,使幼儿的好动的天性得到满足。故对活动始终充满兴趣,乐于其中。
  实践中除了运用实物,还经常利用幻灯片等多媒体辅助直观教具参与其中观察各种种植活动,不仅充实了实物中不易观察的部分,大大增强了幼儿观察的兴趣。

二、教会幼儿观察方法,培养幼儿善于观察
  孩子们有了观察兴趣,还必须在观察方法上加以指导。孩子并不是天生善于观察,幼儿的观察条理性差,如果孩子不会用正确的方法观察事物,而是东看看、西瞧瞧,就会把要观察事物的重要特征遗漏掉。不但达不到观察目的,还会形成不良观察习惯。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教会幼儿观察事物的一些方法,让幼儿学会有目的的、自主全面的、细致的观察事物的能力是很有必要的。
  我认为以下几种方法较适合幼儿,能让幼儿运用于自主探索活动中。
    1、顺序法
  顺序法指以一定顺序来进行观察。有从远到近、从整体到局部、从局部到整体、从上到下、从明显特征到不明显特征等等。
   例:我们种植园地种了山芋,孩子们在观察的时候大部分观察不到果实,就先从叶子和藤观察,孩子们带着好奇心观察,然后告诉他们果实的秘密,在慢慢的发现果实慢慢长大有的也会从泥土冒出一点点,最后松出泥土看到果实,其实这是一个孩子们观察发现的过程。因此,我们不强调幼儿掌握哪种顺序,只要幼儿有顺序的细致观察就行了。
   2、比较法
   比较法指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或现象比较他们不同点和相同点,让幼儿进行分析、比较、判断、思考,从而正确细致、完整认识事物。
   例:夏天到了,我们的种植园地种了黄瓜和丝瓜,我们带领幼儿到我们的种植园地去观察比较黄瓜和丝瓜。让幼儿从外形特征,如根、茎、叶等方面,另外表面特征:光滑和粗糙。再从颜色上观察,都是绿色。通过这些观察,孩子不仅认识了黄瓜和丝瓜,又提高了幼儿的观察力和兴趣。
  3、追踪观察法
  追踪观察法是指让幼儿对某一事物或现象的变化和发展进行间断性的、有系统的观察,使幼儿了解其生长变化和发展的全过程,从而形成完整的认识。
  例:春季在种植园地播种花生后,让幼儿阶断性地观察并记录。了解花生从发芽——生长叶片——开花——结果的生长过程,及丰收花生再种植这种生物循环的规律。 这种方法的持久性,还可以锻炼幼儿的耐心、敏锐性、细致性,对培养幼儿良好的观察习惯和对科技的兴趣具有独特作用。这种方法适合中大班幼儿。
    让幼儿学会了观察方法,对于一切事物的认识不再是老师让我知道了什么,而是我知道了什么。因此,教师要给予幼儿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幼儿尽情的去探索观察,去发现大千世界的奥秘。

三、创造各种观察机会,培养幼儿勤于观察
   观察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日积月累的。因此,日常生活中要创造机会,培养幼儿勤于观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如:班级中的饲养角、种植角是孩子经常观察照顾的天地利用空余活动的时间,孩子们主动去观察,氛围轻松,孩子们自由讨论。

  其次,我会让幼儿走出幼儿园,亲近大自然,充分地开阔幼儿们的视野,激发他们关心周围事物的兴趣,积累生活经验。 如:春季时组织幼儿观看田野,寻找春天,并寻找春天的野菜,了解春天的变化;认识家乡时组织幼儿游农家园,看家乡的风貌等。
    最后,在种植活动中有机渗透观察 通过观察,可以帮助幼儿了解、掌握蔬菜的长势,并分析下一步应该怎么操作。指导幼儿观察蔬菜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蔬菜的生长速度、植株的大小、形状。

2)蔬菜叶子的颜色、色泽。

3)病虫害的影响

帮助幼儿学会辨别蔬菜的好坏,不管是对知识还是对生活经验,都是一种很好的积累。那么怎么辨别蔬菜的好坏呢?主要引导幼儿从单棵蔬菜的大小、形状和颜色上去辨别。通过实践与研究发现,观察力的培养除了发展智力外,更多的能力在观察过程中或以观察为基础和发展的。
  总而言之,我们幼儿园开设种植园地,让幼儿自己去观察、操作,正是从中去获取知识,增长见识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幼儿观察能力的一种途径。也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在其成长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