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性小篮球户外体育区域活动的探索研究
内容摘要:巧妙利用环境资源,科学规划活动区域,积极地开展开放性小篮球户外体育区域活动,通过在实践中研究和探索,引导、发展幼儿自主运动,大胆创新,充分感知体验小篮球体育活动的兴趣,有效地促进了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关键字:小篮球 区域活动
小篮球户外体育区域活动是在本园开展开放性户外体育区域活动的基础上,选择以小篮球为主要运动器具而形成的一种较为新型的活动组织形式。它以尊重幼儿的发展特点为起点,让幼儿自主参与,创设符合幼儿生理心理的各种创新篮球游戏为引导策略,协助幼儿真正沉浸到自己的小篮球运动之中,更好地发展幼儿对小篮球活动的创造兴趣和探索精神。
一 巧妙利用环境资源,科学规划活动区域
蒙台梭利强调指出:“必须为幼儿设置一个适当得世界和一个适当的环境,这是幼儿迫切的需要。”因此,教师按照《规程》精神,根据儿童的兴趣、需要和发展,创设了一系列开放性小篮球户外体育区域活动的支持性环境。
1、 规划大环境
《刚要》提到: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教师们以课程游戏化得理念,在户外场地的整体布局上充分考虑一切因素。例如准备开设哪些小篮球区域活动?适合在什么地方设置?需要多大的空间?各区域活动之间怎样联系?周围环境应该怎样利用等等。而且在设置区域时,考虑各小篮球区域活动性质的合理搭配,既有活动量大的,也有活动量小的;既有发展幼儿滚、拍、投等基本动作的小篮球活动,也有练习综合身体素质的小篮球游戏。各个小篮球区域活动都设置了明显的标志和趣味游戏名称、图文并茂的过程及玩法。对幼儿的活动过程内容既保持相对的稳定,又进行适当的调整,以便不断适应幼儿活动与发展的需要。
2、 开辟新环境
为了进一步将幼儿园的整体环境调动起来,全面、完善地为幼儿提供小篮球活动的良好环境,教师们开动了脑筋,把十米长的大型平衡木作为两个小篮球区域活动之间的连接桥梁;把笨重的铁索桥和场地中央的大型滑滑梯玩具掺插进其中一个小篮球区域活动,开发成又一方探险、刺激的小篮球游戏场地。
3、 合理投放活动材料
要让幼儿喜欢并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各个小篮球区域环境的创设与辅助活动的材料投放是个关键因素,它直接影响到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以及活动的质量。首先,因为是有关先篮球的户外体育区域活动,每个区域人手一个小篮球是活动的基本材料。其次,提供该小篮球活动要实现目标的多种辅助材料,如以投为主篮球活动的篮球架,以滚球为主活动的羽毛拍、棍子等等。还要考虑幼儿能力及兴趣的差异,有助于幼儿在不同水平式运动能力得到发展。例如“拍球小能手”中,就铺设了几条能力差异明显的材料路径:一条为直线钻洞拍球路径;一条为绕标运球路径;一条为矮长凳连接起来的拍球路径;一条为高长凳连接起来拍球行进的挑战性路径。幼儿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自由选择路径进行拍球活动,使每个幼儿都能找到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在不断挑战的氛围中提升自己的能力。
二 实践中研究 、实践中探索、实践中发展
小篮球户外体育区域活动虽然在户外体育区域活动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但是由于主要材料为小篮球,各项游戏活动均要从发展幼儿的小篮球运动技能为主要活动,来发展幼儿的综合素质。因此,教师们也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在实践中探索研究,自我评价分析,讨论制定调整方案,在实践+反思+实践教研活动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提高教师在小篮球区域体育活动中的指导,促进师幼得专业化成长。
1、灵活布置活动区域,让幼儿在情景中游戏在游戏中投入情境。例如在“越野小篮球”区域活动中,教师们利用大型滑滑梯设置为运“炸弹”的其中一条路径,时而钻、时而爬、时而滑、时而匍匐前进;紧接着是在滑滑梯和教室亭柱之间用粗大的麻绳链接成两条“铁索桥”,幼儿坐在有轮子的轮胎车里,双手拉着“铁索”,“炸弹”放在双腿间,边拉边滑行;到达“对岸”,幼儿再在大垫子上一手抱着“炸弹”,一手支撑匍匐前,在跑到指定位置向“敌人”投射“炸弹。
2、与民间游戏相结合,增强小篮球活动的趣味性。单纯的小篮球运动对于幼儿来说是枯燥的,因此,教师们巧妙地把民间游戏改编成了小篮球活动。正如现代教育专家陈鹤琴所言:小孩是认游戏为生命的,游戏就是工作,工作就是游戏。例如在“老鼠笼”游戏中,“小老鼠”们边拍球边快速地钻洞,当儿歌念到最后一个字时,笼子里的“小老鼠”就算被抓住。游戏的方法和规则和原来的民间游戏一样,只不过在钻洞时多了一项拍球的技能,幼儿非常容易掌握。又例如“狡猾的狐狸在哪里”,要求幼儿边拍球边跟在“猎人”的后面,当“猎人”回头的一霎那,幼儿必须接住抱好篮球,原地不动,违规者就算输了。哇塞!幼儿时而神情凝重,时而开怀大笑,个个玩得不亦乐乎。
3、由固定转向分享,由静止转向流动。小篮球户外体育活动,是根据班级进行划分的,每个班级要重点进行某一方面的小篮球活动技能。如有的班级以滚、踢为主“追赶小动物”;有的是以合作运球为主“屎壳郎运球”;有的班级以走、跳、投的“灌篮高手”……各具特色、各有千秋。怎样使幼儿能参与到这些别具一格的小篮球区域活动中呢?又如何使他们的各项小篮球及综合运动能力得到发展呢?
第一阶段:每个班级的幼儿在自己班级进行小篮球活动,目的在于感知小篮球区域活动进行的整个过程,包括取材设置场景,热身活动,游戏活动,中间休息,再次活动,放松运动,收拾器材。第二阶段:和相邻的小篮球区域交换着进行活动,或者交叉分享进行,这个阶段教师们美其名曰“整体搬迁”。活动开始先在自己班级进行活动,在活动的后半部分利用休息时间段进行交换分享,逐步体验各个小篮球区域活动,为下一阶段做准备。第三阶段:流动分享。就是幼儿在一个区域玩一段时间后,集体再到下一区域,以此类推,逐个进入各个小篮球区域,直到最后回到自己的区域,完成“画圆”式的活动流程。幼儿从“固定”的活动形式逐步走向“流动”,自主的不知疲倦,体验的有滋有味。
4、用音乐引导、贯穿整个区域活动。教育者认为,音乐能使孩子的灵性在运动中跳起来。随着小篮球体育区域活动的开展,教师们不仅要观察指导幼儿参与活动,关注幼儿的安全,还要随幼儿进行交流分享活动,工作量实在太大。于是进行讨论——实践——反思——创想——实践,最后决定用音乐来引导幼儿进行流动分享活动。除热身、休息、放松的音乐外,选了一段音乐,每隔10分钟音乐响起,就是结束当前活动,进入下一活动的信号,以此类推,直到幼儿活动回自己区域做放松运动。啊!一场新的革命开始了经过不断地实践、分析、探索、交流、讨论,教师们又把班级的两位教师同时随幼儿流动的方案改为一名教师流动,另一名老师留在自己班级的区域中指导来该区域活动的幼儿。这样既保证了每个流动的班级都能及时顺利地开展每个区域的活动,又能使每个幼儿心理生理上对该区域的两位指导教师没有距离感和陌生感。
三 细心观察 ,正确指导
小篮球户外体育区域活动是一种有机结合各种活动内容的体育方式,是一种有序开展各种活动的形式,更在不断有律地指导各种体育活动的创新,是一种真正放开幼儿手脚的运动模式,但这并不表示放弃教师的指导。
1、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是幼儿顺利开展活动的基础。因此,必须重视区域活动规则意识的培养,用规则来开展活动,用规则来指导活动,让幼儿在有条不紊的活动中受熏陶,自然而然形成规则意识。例如:活动前,教师和幼儿讨论活动中要养成哪些好习惯,要遵守哪些常规。例如每个区域都有小篮球,小篮球的怎么拿?怎么放?什么时候拿?什么时候放?如何拿放其他活动器材?又如流动分享时,怎样流动最有秩序?……由于幼儿年龄小,常常以自我为中心,会在自主活动中忽视游戏规则。于是,教师们在每个区域设置了图示规则,即巧妙地把规则表现在图示之中,并放置于进入区域的位置。不仅符合幼儿直观形象思维特点,有效激发了幼儿的视觉神经,而且有利于幼儿快速领悟游戏玩法、规则,自主地参与游戏。
2、《指南》中指出:活动时要注意高密度、低强度,每次时间不宜过长,并根据幼儿个体差异调节活动内容和活动量。因此活动时要动静交替,整合性发展小篮球区域活动的教育价值。那如何在运动中做到动静交替,使休息在运动中潜移默化的展开呢?活动前安排了适量的热身运动,使幼儿机体有了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活动过程中,提供了休息和喝水的时间。活动结束时,放松运动舒缓肌肉,使幼儿慢慢趋向平稳。特别是中间的休息环节,也是区域活动前后的过渡阶段。当幼儿听到休息的音乐后,会停留在玩具器材上,如爬行长垫子、长凳、厚垫子、平衡木等地方休息,自主拿取保育员准备的各自的水壶喝水,用毛巾擦汗。这种动静交替、劳逸结合地组织活动,符合幼儿大脑皮质活动的镶嵌式原则,也能更好地保证幼儿起伏有序、高涨的运动情趣。
3、在小篮球户外体育区域活动中,教师要作为一个主动的观察者,积极地为幼儿提供建设性的帮助与指导。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育为本,观察先行。”没有仔细的观察,就谈不上正确的指导。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各区域的指导教师,善于观察进入区域的每个幼儿的一举一动,发现有创意的运动行为及时鼓励表扬,并引导其他幼儿学习。如果遇到别班怯场的幼儿,教师要及时和带班教师沟通,主动招呼幼儿,对幼儿的活动投以赞赏的目光,用欣赏的口吻夸奖孩子,做幼儿的玩伴,参与到活动中,以自身的“动”来引导幼儿的“动”。
在整个开放性小篮球户外体育区域活动中,教师为幼儿创设了一份相对宽松、自主、愉悦的活动氛围,提供给幼儿更多的选择和解决问题的机会,是引导者、促进者,或观察安全、或提建议,或引导,或增加、筛减材料,更多地则注重去挖掘教育资源和教育空间,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创造性地使用小篮球及各种材料,开启幼儿自主探索活动的发展大门,更好地促进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飞跃、升华。在接下来的开放性小篮球户外体育区域活动,教师们将探索实践不用教师带队,幼儿在音乐的引导下,自由选择小篮球活动项目,全面提高活动的自主性,让幼儿真正意义上体味到“我选择,我快乐”的自助式的小篮球运动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