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小蜗牛

作者:   来源:  录入者:admin  发布时间:2022年06月25日

活动目标

  1. 感受故事中善意夸张的手法和含蓄幽默的风格。

  2. 理解故事内容,尝试模仿故事中小蜗牛的语言。

  3. 理解四季的不同特征。

  4. 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 能分析故事情节,培养想象力。


  教学重点、难点

  幼儿了解四季的不同特征,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活动准备

  1. 绘画纸和彩笔,每位幼儿一份。

  2. 幼儿在活动前已观察过蜗牛,对蜗牛的特征有初步了解。


  活动过程

  1.与幼儿一同讨论蜗牛的特点,引出活动主题。

  教师:你见过蜗牛吗?你知道蜗牛是怎样走路的吗

  引导幼儿学学蜗牛爬的样子,让幼儿了解蜗牛爬行缓慢的特点。 2. 讲述故事,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教师:故事里的小蜗牛第一次去树林是什么时候出发的?

  教师:小蜗牛是什么时候回来的?这时候树林里的景色发生了一些什么样的变化?

  教师:为什么小蜗牛没有采到草莓和蘑菇?

  3. 再次讲述故事

  4. 引导幼儿讲述各个季节的景色

  教师:小蜗牛在夏秋冬三个季节分别看到了什么?如:绿叶、草莓、黄叶等。

  教师:你在春天、夏天、秋天、冬天都看到过什么景色?

  教师:我们这里的四季景色和故事中小树林的景色一样么?我们这的四季是什么样的?

  引导幼儿用故事中的词汇描述四季特征,如:鲜花盛开的春天、炎热的夏天、金黄色的秋天等。

  活动延伸:

  1. 引导幼儿在表演区继续扮演蜗牛妈妈和蜗牛宝宝等角色表演故事,进一步体验文学作品的语言美。

  2. 引导幼儿在美工区画自己知道的四季并讲述给小朋友听。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轻松幽默的小故事,故事中弥漫着一股平静悠闲的气氛,而故事中对四季不同景色的描述,更为故事增添了美丽的色彩。这样精致的小故事适合各种年龄的幼儿欣赏。本节课在环节设计上合理有序,幼儿兴趣高,态度积极,课堂氛围融洽,充分体现了以幼儿为主体的原则。在幼儿表述四季特征的环节中,词语运用有些单一,需在以后的活动中不断累积。


  教学反思

  这节课开始的时候,我就带领大家看了祖国风光的图片,孩子们都纷纷说出了自己的感受,感受到了“祖国真美”“祖国真漂亮。”也感受到了南北方的四季特征,了解了南北方的气候差异,在整个活动的组织过程中,幼儿初步理解了中国的最南方、最北方的在地图上的位置,知道了南、北方的不同气候情况及人们的活动。儿歌的内容比较简炼,应该比较容易掌握,但在活动中,我发现幼儿的学习热情还不够高涨,可能有的提问设计不是太合理,导致幼儿回答问题出现针对性不够。有的内容幼儿理解不够,例如:围着火炉吃西瓜——可以明确告诉孩子是祖国的哪里?为什么要围着火炉吃西瓜?在以后的区角活动中,可以利用“小舞台”,继续鼓励幼儿朗诵表演儿歌,更好地理解儿歌的意思,达到有表情地朗诵。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