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家

作者:   来源:  录入者:admin  发布时间:2021年03月21日

活动目标

●初步感知理解诗歌中“家”的含义,读准“树林、田野、花园”的字音。

●借助教师提供的图片,学习诗歌,并迁移生活经验,进行仿编诗歌的活动。

●积极参与仿编活动,体验仿编后的成功感。

活动准备

●磁性图片:云朵、花朵、小鸟、鱼儿、小朋友;天空、田野、树林、小河、幼儿园。

●幼儿用书人手一册。

活动过程

●歌曲《办家家》。

音乐起,教师带领幼儿随着音乐边唱歌边表演《办家家》。

●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初步了解诗歌的内容。

教师分别出示图片:云朵、花朵、小鸟、鱼儿、小朋友,提问:这是什么?它(他)们的家在哪里?启发幼儿说出:天空、田野、树林、小河、幼儿园。并根据幼儿的讲述出示相应图片。

●教师采用提问的方式,鼓励幼儿讲出诗歌的部分内容。

——教师指着天空,说:蓝色的天空是谁的家?

——教师指田野,说:广阔的田野,是……采用等待或放慢速度的方式鼓励幼儿接着往下说出:是花朵的家。

——下面几句诗的学习方法同上,并带领幼儿重复说一遍。

●教师带领幼儿根据图片的提示完整地朗诵1~2遍。

●教师采用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每段句中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师:为什么说蓝色的天空是云朵的家?

——教师:为什么说广阔的田野是花朵的家?

——按照上述方法,引导提问,理解诗歌的含义。

●带领幼儿打开幼儿用书,阅读“幼儿观察图夹文”,阅读诗歌《家》。

●教师引导幼儿根据原诗歌的结构仿编部分诗歌。

——教师:蓝色的天空是云朵的家,还是谁的家?还有谁在天空上?(星星、月亮、太阳……)

——教师:广阔的田野还是谁的家?(小草、蝴蝶、蜜蜂……)

——教师:密密的树林还是谁的家?(蘑菇、小鹿、小兔子……)

——教师:清清的小河除了是鱼儿的家?还是谁的家?(河虾、泥鳅、螺丝……)

鼓励幼儿仿编每段诗歌的第二句,教师可以将幼儿仿编的内容,快速地画在纸上,然后,带领幼儿完整地念一念仿编的诗歌。

●教师进一步激发幼儿的想象,鼓励幼儿仿编诗歌。

——教师:除了诗歌中说的,还有哪些东西可以做谁的家呢?

活动反思:

    大班幼儿的思维十分活跃,尤其是抽象思维已经萌芽,加之积累的生活经验已经比较丰富,他们愿意、乐意、也渴望在集体面前畅所欲言,在诗歌《家》的教学中,我结合幼儿的经验和兴趣,对教材进行了分析和思考,对其中的图片设计和教学环节进行了仔细的构思。因为我发现在诗歌教学中,应将重点放在幼儿理解方面,不要让幼儿机械记忆、背诵诗歌内容,要减轻幼儿在学习时的记忆负担,以便他们将注意更多地投向学习过程的理解和思考,首先大幅生动的电脑课件为整个活动创设了浓浓的“家”的气息,使诗歌内容具体化、形象化,这种目有所见、耳有所闻的方法,使幼儿的学习和创编有章可循,从而也创设了浓厚的语言氛围,让幼儿想说、敢说、有的说。

    活动开始我利用了电脑课件将天空、树林、草地、小河、花儿等美丽的图画展现在幼儿面前,让幼儿用好听的词语来表达自己对图片的理解和赞美,再通过帮云朵、小鸟、小鱼等找家,激发幼儿参与思考,探讨云朵、小鸟、小鱼、小羊等与天空、树林、小河、草地等之间的归属关系。在幼儿充分理解这些事物间关系的基础上,再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将完整地将诗歌呈现给幼儿,使理解诗歌的过程自然而有趣.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